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昌硕楷书的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吴昌硕楷书的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书法落款时,要注意什么?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清代蒲华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蒲华(1839—1911)浙江省嘉兴人,晚清画家、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一作胥山外史,室名九琴十砚斋、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剑胆琴心室、九琴十研楼。
蒲华所生之时代,外夷扰侵,时逢太平军祸,国家赢弱,民生维艰;青年时,他曾希望开辟仕宦之途,报效国家。可是其洒脱无羁的自由性格与窒息人性的科举制度相冲突,才华满腹却累试不中,科举道路给了蒲华莫大的苦恼。爱妻早亡,孑然一身,飘蓬辗转,生涯羁旅,以卖画为生,最后寓居上海,饱尝生活之艰难孤苦。
蒲华山水及花鸟画的很好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清末海派四杰”。但书法也是蒲华的强项。其书学二王、怀素、颜真卿等,而能自成一格。他的楷书端庄厚重,行草书圆劲流利。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明明是个画家,却每每告人“我书家画也。”海上画派中,吴昌硕、蒲华二人书法成就最高。吴昌硕擅长篆体、行书,沉雄老辣,气格高古;蒲华则长于行草,中锋用笔直入晋唐,趣味横生。
蒲华晚年,笔老墨精,超迈绝伦。其书法,放而凝,拙而趣,淳厚多姿;其绘画,燥润兼施,烂漫而浑厚,苍劲而妩媚。尤喜画大幅巨幛,莽莽苍苍,蔚为大观。蒲吴两家粗豪奔放的画风,使纤巧因袭之作大为逊色,俨然一新画派崛起于沪上画坛。声名远扬,乡间旧友聊翩前来探望。蒲华盛情款待,视同至亲。而于阿堵之物,素所轻视。日本来客,每以重金求画,得资便呼朋斗酒,或为堕入青楼的女子赎身,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沪期间,仍为生计所驱,不时奔走于沪宁、沪杭之间。清末多灾荒,他同高邕之等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义卖书画以助赈。
蒲华的书法,既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唐宋帖学,又融入了碑学创作,可谓碑帖交融,独成一体。欣赏他的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充满了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他的书法率真自然,苍莽驰骤、酣畅姿肆、脱尽畦畛、痛快淋漓。
清代赵之谦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赵之谦(1829年-1884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赵之谦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
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其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着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他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昌硕楷书的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昌硕楷书的字体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