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握笔字临摹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握笔字临摹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摹铁线篆相关的经典,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
小篆细朱文印起源于元代,明末清初得到很大发展,到近代赵叔孺、陈巨来、王福庵等人将之发扬光大到极致,并分化出以陈巨来为代表的“圆朱文”和以王福庵为代表的“铁线篆”两个类别。其中,“铁线篆”挺劲潇洒,微弯的弧形线条,似两端加压微弯的钢筋,劲力内含;印文各字之间、字与边之司常粘连,结构紧密,整体观感强。特别是多字印,更是将其飘逸嫣润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建议还是从经典小篆临起,就是《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这些经典的小篆。学好以上两个小篆名帖后,可学唐朝李冰的篆书。唐李阳冰书《谦卦碑》为铁线篆的代表作,但毕竟离小篆的巅峰时代过去甚远了,若说艺术性,还是前两碑更胜。
书友你好,感谢邀请!止山曾蒙熊老教导,对铁线篆略知一二。
临摹铁线篆相关经典顺序,我认为可以先从李斯的《峄山碑》玉箸篆开始,然后是李阳冰的《谦卦碑》。
《峄山碑》
《谦卦碑》
止山铁线篆把《千字文》每个字都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辅以专用的《止山铁线篆千字文描摹式字帖》,能让初学者用最直观的方式明白铁线篆文字的写法与用笔,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节省摸索时间。书友想了解的话可搜索账号同名抖音号探索。
相信书友对铁线篆应当是有所了解的,临摹相关的经典无疑对自己技能章法的提升很有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要选对顺序。
顺序一说自古以来就有,我们中华文化中讲一个词叫:溯源。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弘一法师在谈到写字要从篆书开始的问题时提到:“中国汉字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一笔一划,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
若不学篆书,对于字形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所以学字由篆书入手,配合着从源头学习汉字,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过程也会很有兴味与乐趣。”
追根究底、知其始末。那转到铁线篆这块,也是如此。
谢谢邀请。所谓铁线篆只是小篆里面对唐代李阳冰为代表的篆书作品的称呼。新莽时期,同律度量衡的铭文,笔画纤细,盖即铁线篆之先河。迄今流传的有唐李阳冰的《城隍庙碑》和《谦卦碑》。李阳冰攻小篆,很有功力,曾自谓:“斯翁而后,直至小生。”《城隍庙碑》全学李斯,虽较细但很圆润。《谦卦碑》笔画纤细刚劲,风格独具,是典型的铁线篆。我认为初学篆书,宜从清朝邓石如、吴让之入手,再攻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这样学篆要容易一些。小篆笔法简单,关键在三根线条,即横线,竖线和弧线,这三根线条写好了,几乎所有的小篆都能应付。
书写小楷《岳阳楼记》,毛笔能写出硬笔的感觉吗?
友的问题“用毛笔书写小楷(岳阳楼记)能写出硬笔书法的风格吗?答:有一定难度。个人觉得,凡写一公分以下的小字,完全体现硬笔书法的味道,实属较难。如果书写05公分以下的硬笔书法,更难。
众所周知,毛笔性软,稍有不慎写的不好看,往往显示的书法效果是两不像。(本人并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难于达到硬笔书法的效果。除非毛笔小字书法保持在1公分或者以上大小,而且技巧必须熟练,方能达到硬笔书法的效果。这是毋容置疑的。
硬笔写出毛笔的效果较难,是因工具不同,硬笔提按时笔划粗细变化不明显,其他方面如结字,取势使转连带都可做到,而毛笔写出硬笔效果比教容易,减少提按动作就可以了,最早的用刀刻的古文就是硬笔,篆书也是如此,但无论硬笔毛笔都该下功夫,没有哪个更容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握笔字临摹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握笔字临摹小篆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