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启功行书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启功行书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启功体要怎么练?
启功先生的字。很多人一说起来,总以为启功先生的书法是那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高高在上的感觉。事实则完全相反,先生的字正如先生的人一样,平易近人,如沐春风。有一则先生的轶事,是说潘家园到处都是仿启功先生的赝品字画,先生知道后并不生气也不追究,有人指着赝品问先生:“这是您写的么?”先生笑答:“比我写得好。”文征明也有类似的言论,大概是说那些仿冒他写字画画的人,大概也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何苦追究到底断了人家生路呢。这大概是中国文人一种特有的宽容、博大的气度。
先生的书法也是如此,没有傲气,不故作清高,不艰深晦涩,美就美得明明白白。有个词叫雅俗共赏,启体书法就做到了这一点,能让不懂书法的人看了也觉得漂亮、舒服,又能让任何书法大家看了都心悦诚服。
学启功书法并不容易,但好在有章可循。启功先生说,京剧里板眼第一,然后才能讲韵味;写字也是如此,先讲究结体,才能求韵味。所以练启功书法和学古人书法一样,笔画、结体、章法,循序渐进,缺一不可。至于题主说的提议学古人书法的说法,我个人其实并不反对,甚至我也是支持者之一,但这并不代表我反对学启功先生的字;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二王、四大家这种级数,才当得起这个评价。学书求古,是为了学到书法的传承;既然启功书法已经有了这个资格,学之又何妨?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学任何书法来说,勤学苦练、细心揣摩都是重中之重。学书法没有捷径可走,最要不得的就是投机取巧。功夫到了,自然写得就好了。先学启功行楷书,再学行书会好一点。最后拿来一句话,是孙过庭《书谱》当中的句子:“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我的老师用来教导我们的,我拿来和大家共勉。
想练行书怎么练,练哪位***的字体?
练行书最好的帖是圣教序。要想写好行书,什么碑帖都不要,一本圣教序,一辈子足矣。圣教序临写到位了,得其精髓了,你的书法水平就不是一般的高。当临到一定水平了,兰亭序临个一二百遍,那你在书法届就可天馬行空了。
大家好,我是墨宝
个人认为行书最经典的法帖为《怀仁集字圣教序》,初学行书可以从这本字帖开始!
第一,圣教序中的结构问题是最主要的练习的东西,开合,疏密等等,多练习相同特点的字,对以后学习行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不用通篇的临写,临单字对于结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练习章法,行书讲究变化,比如《兰亭序》中之字都不相同,这就是变化,再就是注意笔画之间的变化,长短,方向,起笔等等都不一样,再临写的时候要注意,整篇的章法主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穿插,大小,轻重,错落都要注意,对于以后临写其他行书有一定的帮助,打好基础临写其他的书家会事半功倍!
当然,圣教序中的东西还很多,这里只是说了一点点,说的不对的还请各位多包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喜欢我的回答请为我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和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同样是行书,有一种侧重于书法艺术方向,这种行书,实用意义不大,但书法性强!适于写出法作品,属于硬笔书法艺术;
建议以古贴为主:圣教序、文征明的《岳阳楼记》都挺好!
还有一种硬笔行书,是侧重日常书写方向,建议就选吴玉生的行书。
实用行书,就不建议以古贴为主了,正常速度下的日常写字,我从没见过谁能写的与古贴一个风格的,哪怕是书法家!
我练的是实用硬笔行书,自然这方面了解较多,网络上,很多实用行书的大神,大都明显学过吴老师的行书!
说明什么?吴玉生老师的行书,是得到社会审美观普遍认可的!
建议你练行书临贴时,侧重一个老师,认真学到位即可。
我练字临贴就是小猫钓鱼,杂学乱练,若是认真学字,感觉这样并不好吧,就聊到这!
我最初是练廖蕴玉的"青少年行书范本。后来练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
我没有听别人劝说,没有选择先楷后行,就先从行书学起。这中间自学了今人启功的书论,还有孙过庭的"书谱"。他们的理论对我帮助很大。启功的书论就说到先楷不科学。正和我意。书论说到各种字体之间的关系。让我茅塞顿开。加上勤奋,不娇不燥。踏踏实实的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启功行书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启功行书字体转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