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孩如何学写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孩如何学写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羲字草书怎么写?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的体会是,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反复读帖,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仔细端详,点画从起笔到收笔,领悟王羲之笔法腕力动作。准备好自己得心应手的笔墨纸,从最基础的点画入手。必须坚持到底,切不可随心随意,更不能急功近利,耐心坚持经过几年和多年的磨砺,终将修成正果……
写时应注意布白,其空间的把握,就楷行而言,楷书最细划,行书就是在楷的基础上,更灵活,笔划与笔划之间连贯性较强,草书概括性强。布白简洁,气势通透。有图有真相
建议多读多临多悟,中锋慢行。墨,不可太浓。墨调到润纸适中。重点是掌握好草书书写的笔法和字法,用笔不要拖泥带水,须笔笔到位,该到动作一定要到位。在书写时,速度要快,用笔要娴熟老辣,线条表达要明显,线条质量要高。
王羲之被称为中国的书圣,现在的帖学多取自二王笔法。学习二王建议从《圣教序》的行书开始,不建议直接进入草书。不建议直接从《兰亭序》,因为《兰亭序》是唐代的临摹本。《圣教序》的字比较多比较全,学习王羲之草书首先要想研究字的笔法每个笔画的起、行、收三项、再研究字的结构,最后就进入字的布局。《圣教序》之后可以选择《十七帖》,《丧乱帖》等等
“羲”字的本义:
“羲”字这个汉字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写法还是比较多的,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汉字了,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里面,我们人类的鼻祖伏羲的名字里面也带有这个字,同时这个字还是一个姓氏,“羲”在古代还是一种官职,掌管着天文和历法。
晋朝王羲之楷书是这样写的,如上图:
我们看着个“羲”字,它是一个会意字,由16笔组成,包括一个“羊”、一个禾苗的“禾”字、一个“丂”字和一个干戈的“戈”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它的本意是指的牲畜或者庄稼按照人的期望生长,禾苗像队伍一样排列整齐,生长茂盛,而左下角的“丂”指的是经历风雨,大概意思就是风调雨顺吧,在古代农业社会,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换成现代的话说就是六畜兴旺、风调雨顺。
王羲之行书的“羲”是这样的,如上图;
这个字之所以留下来的写法比较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圣”王羲之名字里面有这个字,历史上的书法家不断的书写,出现了很多的不同的写法,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羲”字草书的写法如上图,它的草书的写法和行书及楷书区别很大,需要单独的的记忆,没有太多的技巧。
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
用途不大,实用价值不如楷书行书用途多,能使多数人看懂。字是让人看的,你写的多数人看不懂有啥用?只能从艺术上去让同行人欣赏,普通人是没有欣赏能力的,平时我爱写行书,生怕别人看不懂,因此本单位上报材料一般由我代写。特别是
1999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作文大奖赛我就沾了卷面干净的光,经乡,县,市层层挑选,居然获全省一等奖。本人认为如果论实用价值还是楷书行书,如果参展或比赛那就练草书,不少人认为草书艺术性较高。总之平时草书作用是不大的,官方文件,宣传品极少用草书,因为那是艺术家展示能力的书写手段!
不认识的“字”产生不了“心理共鸣”!因此不认识的“字”等于无用!
只是这不认识的“字”在外形上有韵味、有美感、有能令人欣赏的“外在美”!这“外在美”、往往令人产生“内心美”!这好像看美女:只觉得她形象生动,至于性格、人品、是干什么的等等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草书的字虽然不认识(无用),但能在心里上泛起阵阵的美似乎也就是它的用处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美、其价值要远远高于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草书主要体现是它的艺术性,线条使转的优美,点画的灵性,就像舞蹈绘画一样,它传达给人的是作者在画面之外的东西,既有书写人酣畅淋漓的畅意,又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感受联想,而其可读性则位于其次了。
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书法中的草书字体,对于没有学习过草书辨识的人来讲,的确是不太容易识别。但是,识别不得跟有没有用这是两回事。就像我们普通大众对很多的高科技原理也是不认识,但并不妨碍我们使用高科技产品。同样的,虽然普通大众对于以草写字体来创作的书法作品,可能对其内容不甚明了,但是对整幅书法作品的美还是能感受到的。
图片:宋克草书
在中国的字体演变中,草书字体的出现是在隶书之后,其出现的时间约在汉代末期。有一种说法为汉末社会动荡,为了书写快捷,将隶书进行快写因而出现了章草。
草书一般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但是也有人将它分为章草,狂草和今草三种。在草书中,今草也称为小草,狂草则称为大草。
在魏晋时期,因为一些原因,草书成为了士大夫阶层中常用的一种字体,从某种角度来讲,草书也是社会阶层的一种标志。
图片:皇象《急就章》
草书在现代的作用有两大点:
没有大的用处,只有一点作用:当作自己的速记。如果写后连自己都不认识了,那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有些人一开始学书法就走了歪路:认为写成错别字或别人不认识的字才是书法家的字。一开始就把“文化艺术为大众服务”的宗旨丢了,所以即使他的文化艺术真的有一定造诣,那也只能是孤芳自赏,没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比如80年代某作家的作品,群众反映说看不懂,他居然反驳说:我就不是写给现在的你看的,我是写给几十年后的人看的。这论调使中国当代文学一下子失去不少读者,《人民文学》更是失去不少愿掏钱的读者,后该作家虽致歉但其影响已无法挽回。现在各处的扁额题字一般都是名家所书,但由于群众不认识而闹出不少笑话,如把“山东博物馆”认成“山东***馆”,更绝的是把“春池嫣韵”认成“去她妈的”,这样的草书其作用在哪里?
草书本来就是自己图方便而写而用,若自己写后都不认识了,那没一点作用。把草书当书法练习是舍本逐末,不合适。把别人的草书用来制作扁额更不合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孩如何学写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孩如何学写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