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学者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初学者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者学习行书,行楷,谁的笔迹好容易上手?
初学行书和行楷,谁的体好上手?难和易很难定论。不会不懂不明白或不知道书法的笔法是什么?什么书法体临写上手快,都比较谁。只有先学会书法的笔法:五个点的运转笔法规律,学写临什么名碑名帖都快,并且必真度高,几乎可以以***乱真。
谢谢邀请!
初学行书、行楷书选择谁的字帖很重要,我认为还是从正统和规范两个方面侧重,建议优先选择“二王”体系的笔迹。
一、王羲之的行书是当之无愧的行书之宗、天下第一,初学临摹应当首选。
行书应该是楷书和草书出现之后发展起来的书体,行楷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楷书在在魏晋时期由隶书发生第二次隶变之后诞生的,这个时期正是王羲之书法最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王羲之的楷书、尤其是小楷达到了高峰,其行书也在草书和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兰亭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唐太宗李世民视国珍宝,死后还要带到墓中,他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书圣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均被后世所临习,其书风遗韵一直延续到今天。
初学王羲之的行楷、行书,建议从《圣教序》、《十七帖》和《兰亭序》入手学习,尤其是《圣教序》可以作为入门书帖。
二、同时学习“二王”体系的书法名家行书,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的功效。
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大家,不少是传承了他的书法风格的,在笔法、结构等方面同“王体”书法一脉相承。比如唐朝的欧阳询、元朝的赵孟頫等。
学习行楷书法,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兼学赵孟頫的书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赵体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韵味,很多书家也称他的楷书为行楷。如果要学赵氏行书,他的“秋声赋”、“秋色赋”都很好,其他类似的墨迹书帖也很多,完全可以临摹学习。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零基础能练行书吗?临什么贴?
谢谢邀请!业余书法爱好者,平常都要为生计奔波基本都没多少时间练习,只能挑合适的帖临习,我特别喜欢草书刚开始临草书法帖,写的时间长了字越写越烂,后来不得已还得临习楷书或行书,先后临过《石鼓文》、《三希堂》、及文征明的字,感觉都不是很合意,后来买了本唐怀仁集王羲之字《大唐圣教序》练了一段时间感觉很好,书圣的字笔力遒劲、法度森严、灵动飘逸、字体优美,特别是笔锋在方寸之间腾挪跳跃可谓字字惊心,刚开始练习极为困难只能日积月累方能有所体会逐步提高,曾经看别人写书圣字极为相似的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只能是把原贴放大“摹”的不是临习和自己写出来的,因为书圣的字极难练,很难写的惟妙惟肖,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有“字在毫厘之间的论述”写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字的笔画都有约定成俗规矩长短一分之差字的结构就会变化,因此很难有人可以写出书圣的字,这就是《兰亭序》为什么是千古一绝的原因!前段时间看有讨论“如锥画沙”和“屋漏痕”,我理解“如锥画沙”特指写字时要聚豪成锋,如利刃在纸上划出痕迹只有这样笔画才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屋漏痕”是指行笔时的涩劲,不轻不重如水在墙壁上缓缓流动,只有这样毛笔中的墨汁才能均匀渗入宣纸中!(附图,我写的神逸二字,海蓝蓝网友给做的图片)
友好。你问零基础可以练行书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你如果没有书法基础,练习字来有些吃力,弄的不好,还有可能引起你的悲观失望。非下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向你举荐古代的几位行书大家,一是赵孟頫,二,米芾,三,文征明。以上三位都是来自传统的行书大家,他们的行书表现形式各有千秋,值得一学。当今,大一点的城市书店都有类似的行书帖子出售,价格也不是很贵。以上对你希望有所帮助,祝你有所收获。
根据题主的描述,题主只练习过钢笔的行书,没有练习过毛笔书法,想直接学习毛笔行书。
这种情况我还是不建议题主直接练习行书的,最好从正书开始练起,最好是楷书。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练习上一年的楷书无论对于以后学习行书还是其它的字头,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我之前说过很多次,当代的很多书法名家其实也这样说。
有很多写了很多年行草书的书法家,又开始回过头去写楷书了。很多人都是到后来才觉得楷书的重要性,我们不如在一开始就把楷书重视起来。
练习楷书,当然还是建议从唐代的楷书开始练起,唐代的楷书法度严谨,无论从结构还是用笔都能对初学者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认真的练习一年楷书,你会发现自己无论在观察能力、用笔能力上都得到很大的体高。有些东西是练习行书无法训练的。
练习完一两年楷书以后,我觉得就可以选择一个行书练习了。
学习行书最好的范本当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如果有老师的话,可以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没有老师,在家自学的话可以先选择一个稍微简单一点的字帖。
比如赵孟頫的《[_a***_]赋》、手札等等,赵孟頫的这些作品都是墨迹,比较好理解,他的书法也相对来说比较工整,适合入门练习。
可以在学习完赵孟頫以后,接着学习王羲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自学入门的路子。
你好,当然可以练习。
可以选择《集王羲之圣教序》,本帖里乃集字而成,里面汇集了王羲之楷书、行书、草书,以行书为主,学习此碑,可得行书正统,并且有助练就沉着灵动的笔法和险俏多变的结构。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水墨蘭亭》头条号交流学习。
当今,书法教学、自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训练方法也应有尽有,无疑给初学者零基础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便利而充足的学习条件。
以我多年书法教学经历,我觉得,行书完全可以直接学。但是,必须按特定的〈书法训练操作规程〉做,一步一步的练。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误入歧途,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如果不按照上述如图所示,没有一系列基本功训练过程,直接临帖是绝对不行的!
关于零基础选什么字帖问题,我觉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笔性,有针对性的选学某一个范本。
以我多年学习行书的体会,应该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从李邕、宋高宗、赵孟頫、文征明、乾隆、成亲王等书法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入手。如图:
等行书技法熟练之后,再学王羲之、王铎、米芾等个性突出、难度较大的行书字体。如图:
一、最好按原帖原大对等练习,字体大小控制在5厘米以下,如中楷、小楷为宜,千万不要写大字,字越大训练难度就越大。
二、建议***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选择书体的大原则是取法乎上,楷书在历史上共有两次达到巅峰,其一为魏碑;其二为唐楷。因此,从魏碑或者唐楷中进行书体的选择是比较好的,在选择书体碑帖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审美。
图片:颜真卿《自书告身》
楷书萌芽于汉末时期,盛行于魏晋,到唐代时集大成者达到巅峰。此后唐代至今其字型未有作过改变,唯有在书写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楷书严格来说应该包含着魏碑和唐楷。
按史料记载,最早的楷书应该为三国魏钟繇首创,故其也被称为“楷书之祖”。楷书按照字体演变的顺序来说,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早期钟繇所创的楷书在形体上还是带有隶书比较明显的横向结字风格。
学习书法从楷书入门,可以达到“初入规范,建立基础”的目的。从笔法的角度来说,楷书是五种字体中笔法最为完备的,入门学习从楷书开始这对下一步进行学习其他字体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图片: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很多的书法初学者对字体和书体这两个名词一直在混合着使用,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字体,一般来说,我们将从古自今汉字演变中形成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五种称之为字体。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毛笔楷书入门,最常见的是颜柳欧三家。因为唐楷前承魏晋,后启宋元,是书法史上被公认的楷书最成熟的时期。
从中国书法的发展轨迹来看,金文、篆书已成书法领域的古文,需要翻译和注解,而隶书现在虽然应用广泛,不论是电脑字体还是一些需要手写的字幅,隶书的应用比楷书更为普遍。但作为书法学习,隶书的线质和线形相对于唐楷,便显得单一了一些。而楷书对线质的丰富和线形的变化就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通常,楷书四大家任何一家都适合初学者筑基。但我个人不建议初学从赵体入手。因为宋朝,尤其宋末,楷书受***书体(瘦金体)的影响比较大,虽然赵孟頫已经从中突破出来,但一些细微的地方依然受其影响。不是说不好,而是,在初学阶段不合适。
至于,颜柳欧,我个人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就我个人而言,会建议选择颜楷。人们常说,颜筋柳骨,而我自己对颜楷的感觉是,颜楷的庙堂气象,堂堂正正,庄严肃穆。这样的气象,对一个的气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个人观点,难免有偏失,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这一问题问的过于绝对了吧?没有哪一种体,入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自己的。
毛笔楷书入门一般是从唐楷入手,或从楷书四大家入手。就是我们常说初唐的欧阳询(欧体)、中唐的颜真卿(颜体)、中晚唐的柳公权(栁体)、元代赵孟頫(赵体)
唐楷可以说是应规入矩,表现法度到了极致,不再有魏晋书家的飘逸潇洒。
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的楷书历来被世人认可度最高,有人说,欧楷古今楷法第一,其书点画精确,结字谨严,有“一点一画不可移”之说;也有“无欧不点元”,就是科举考试不写欧楷的成不了状元!
颜真卿楷书: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可以说能与书圣王羲之并驾齐驱,是一位变古开今的大宗师。颜体楷书宽博雄强,极富阳刚之美;行书有《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楷书:
,笔法凌利,骨力遒劲,深受书法爱好者喜欢,但在楷书四大家中,学柳的书友是最少的。有人说栁楷太难入门 点画过刚过强的!因此很多人都知难而退了。
赵孟頫楷书:
。学赵的书友亦是越来越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学者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学者行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