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格式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格式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体是写行书的最好基础?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初学书法一般写多大的字?
俗话说由大到小,越练越好,初学书法开始最好写大字,这个大字并不是窠臼大字,相当于是中楷吧。
我们平时在市场上买到的毛边纸,上面都会印有田字格、米字格或者九宫格,这样的格子其实正好,大多数都是9cm*9cm的,很适合初学者练习使用。
写大字,一是可以更好的练习用笔,把字写大,无疑需要把用笔的动作幅度加大,这样就能能更好的练习中锋、提按、转折等笔法。
提高书写者对于毛笔掌握的熟练程度,增强控笔能力和书写者的笔力以及对于用笔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把字体放大书写还能更好的练习结构,字体放大以后,作者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字在哪出了问题,有利于改正,提高眼力。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的很多展览都写小字,字小了不容易被发现错误,一张大白纸你写上四个大字“天道酬勤”,字体有什么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问题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所以很多参加比赛的作者都喜欢写小字,小字可以写多,写密,单个字体现不出来,欣赏者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整体的气势。
***如你用蝇头小楷写上一篇八尺的《战国策》、《春秋左氏传》,这名字就让人不明觉厉,说不定能把评委感动哭了,一不小心让你获个奖。
当然这是比赛策略了,好像有点跑题。
初学书法写大字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就用毛笔笔尖写小字是很难理解书法的用笔的,而且很难写出大的气象。
谢邀。初学书法一般写多大的字。个人认为,初学书法者最好写核桃(除了外青壳)大小一样的字就可以了,古人学书法也是写小,或中型字体为主。(除了碑匾上面的字)这是因为,你的初始视线还没有放开,难免会有字的型体及结构上的误差。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我仅从我的经验作答,希望与大家交流。
绝大多数初学者在拿到字帖的时候,往往没有研究这个帖上的字原大到底有多大,于是出版社出的字帖多大你以为多大。
通常初学者会问“是不是写的越小越难啊?”其实我想说,写得大,也非常难!
我建议开始临帖的时候,先临大一些。
第一、开始写字的时候,你很难控制住毛笔。如果你写小字,就很难表现出字帖中的细节。
第二、魏碑唐楷的原大并不小,可以直接临原大。而帖学手札基本都是很小的,建议临摹放大版本。下图为王羲之《圣教序》原大与毛边纸对比。
这要因人而异吧,我也是初学,我平时练字主要写5cm大小的字,这么大小的字适合体力不好的我伏案练字,当然对于站立悬肘写字,要再大一些9cm左右更佳吧,以下是我平时的练习,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拳头大小的字是初学者最佳选择》
初学书法,最好先练习笔画笔法,艺术书法如此,实用书法如此。然后练习偏旁部首,然后练习单字多字!这样的流程是相对较好的有效过程!本方对艺术书法的练习作一讨论。最重要之处就在于:10厘米见方的,大约是拳头大小,也是自己心脏的大小。这样自己拳头大小的字在书写过程中最能体现手臂的活动能力,同时也更容易整体观察并进行结构造型。
书法练习初期,应该尽量减小学习难度,选帖时最好选择那种10公分左右的楷书原帖中楷来练习笔法与结构。现代规范字以楷书为基础,选择楷书练习,更容易在日常书写中映证学习到的书写技巧。
说明:10厘米左右的大字更容易练习笔画的形态表现,也有足够空间来练习笔法的起笔收笔技巧。如果字号太小,毛笔操作难度会有所加大。
这项技巧其中的原因比较简单,那就是中楷级别的大字,容易处理笔画的入笔行笔收笔各个节点与其它笔画的相互关系,从而保障书法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结构合理。
说明:字太大不容易掌握结构的整体性,太小又不容易体现笔法中变化练习。
现代社会,书法本身的用途其书写实用价值也在降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人们的文化的人休闲。书写中形成的技巧能够移用到日常指头大小的小楷书写,又可以兼顾手臂大小的榜书书写无疑是一举多得办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格式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格式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