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墨缘钢笔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墨缘钢笔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一副书法作品俗气不俗气?下面是我最近练习写的一副作品,请大家指正,谢谢?
个人觉得书法本来就是雅,不存在什么俗不俗的问题,也没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境界有所不同而已,我起初练字就是练字,只注重术,所以也很难提高,现在觉得书法是练心境,心能静下来,字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下面是我抄的心经。
有太多匠心经营的痕迹,所以作品显拙、显滞,缺少生气、灵气。这类风格的作品佼佼者当属当今张继隶书,灵动、变化、摇曳多姿。书法作品要无意于佳乃佳。过于经营则失去天然化机之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
谢邀@大悔老师。其实我是乱入的。我对字没研究。主要因为从小写字跟蟹爬的,早早就失去了兴趣。也曾被家父要求练字,终无成。初中时,跟当时千万学子一样,写过庞中华的硬笔字帖。然而仍没有半点进步,反而字变得更宽更扁了,写字多占格子了。而毛笔字就更无法提及了。
在我一个门外汉眼里大悔老师的字好看。好看在主体三角体,右侧那神来之捺,不张扬,又有克制感。
我想起《侠客行》里石中玉就因为不认字,才学到《侠客行》里武艺之精髓。
我曾经在成都***看过三星堆面具,看了大悔老师的字,有种神似的感觉。不知道大悔老师写字的时候,有没有吸纳了什么灵感和精华?
说错了的地方,请各位***担待!
謝漢龍兄邀,佳作也。
看詩的內容。乃孔子幽蘭操,或猗蘭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幽兰操》 - 和詩。作者: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我非常赞赏大悔忆智冰的观点。
真正的书法家的天分、个性、审美修养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人生是不同的,技术层面的熟练和精妙只不过是抒情和张扬个性的工具。
书法还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通俗一点说,就是耐看,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妙不可言,挖掘不尽,甚至初看觉得一般、难看、没什么。以上是他的观点,我同意了也是我的观点。
那么,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妙不可言的书法就应该是精品,是艺术品,是人见人爱的,爱不释手的绝好的作品。俗子和它就一点点的边都沾不上了!我就不喜欢有的人写的字,我也能看出来字的毛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甚至连看都不想看,觉得浪费了时间。说难看也好,说俗也好。个人有各人的看法。
就你写的字,我觉得“以 远 何 天人”还可以,“逍 九 身习”不好看。就这样。谢谢大悔邀我回答。
楷书和行书创作用什么样的宣纸?
初学者一般楷书用半生,熟宣。墨易控制。
创作生宣用纸,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生宣纸的湿染性特性和吸墨性能,蘸墨时要掌握好分寸,不宜太多,否则会变成墨黑一团。分寸掌握好了,用生宣写容易出效果。如果下笔以后水化的很快,要迅速地用吸水的废纸压盖上去,免得墨水继续洇出。使用墨的浓淡和蘸墨的多少,都要根据纸的性能的因素来定。各种性能的纸书写的艺术效果是大不相同的。通过实践,善于掌握纸的性能,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笔墨趣味,这对书法艺术创作是太重要了。
【如何挑选宣纸】
一、选纸:薄纸宜画、厚纸宜书;单宣宜画、夹宣宜书。
二、特征:
棉料:稻草为主,檀树皮为辅,纸性绵软、手感柔润、润墨性强、适用一般绘画和书法,但纸薄,不宜用力过重。
特种净皮:以檀树皮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稻草精制而成,纸性坚韧,柔软,宜书宜画,安徽产特种净皮单宣在1***9年获国家金质奖。它吃墨均匀、托墨色、下笔见痕。画大写意层次分明、着色鲜亮;画小写意容易控制笔墨;用于书法则墨色鲜亮、经久不退。
净皮单宣:仅次于特种净皮,其性质和使用效果与特种净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稻草含量稍高,手感较绵软。
三、选纸:挑选宣纸,应该有一定的纸类常识,一般来讲,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天民知命书黄庭坚译文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亦称《与天民知命书》,作于1095年。《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是一则信礼,是黄庭坚的著名行书作品之一。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都比较奇特,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有别名,如《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称《家书》,《大观录》称《家书帖》,《墨缘汇观》称《天民知命帖》,《珊瑚网》称《手简一通》等。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结构严谨,中宫稳重。
释文: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寒。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妇、普姐、师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儿、九娘、十娘、张九、咩儿、韩十、小韩、曾儿、湖儿、井儿各安乐。过江来。甚思汝等。寂寞且耐。
释文:烦。不须忧路上。路上甚安稳。但所经州郡多故旧。须为酒食留连尔。家中上下。凡事切且和顺。三人轮管家事。勿废规矩。三学生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时节送饭及取归。
释文:院常整龊文字。勿借出也。知命且掉下泼药草。读书看经。求清静之乐为上。大主簿读《汉书》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立报。诸奶、子以下。
十大书法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是指:
1.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2.王献之《中秋帖》、
3.王珣《伯远帖》)、
4.王羲之的《兰亭序》、
6.苏轼《黄州寒食帖》、
7.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8.怀素《自叙帖》、
9.米芾《蜀素帖》、
1.《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2.《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4.《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6.《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示谢意。
7.《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8.《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9.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墨缘钢笔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墨缘钢笔行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