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毛笔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毛笔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的行书字帖比较好?
赵孟頫的行书字帖比较好。
我个人推荐赵孟頫的《胆巴碑》,《胆巴碑》说是楷书,实质是行楷,其多数的笔划及衔接以楷为主,适当地有些行书的韵味与笔意。这对于从楷书转行书书写极其有利。
行书字帖中如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颜真卿的颜体祭侄文稿,苏轼的经典寒食帖可谓是行书中的前三甲了,也是行书爱好者的迷恋的字帖,他们字体错落有致,收放合理,一气呵成。还有赵孟頫的《胆巴碑》米芾的作品,都是很不错的行书字帖,也有好多人练习硬笔行书的,卢中南吴玉生的字都是不错的选择。学习行书一定要写学会读帖,之后在反复练习,讲究的运笔的变化和连贯的感觉。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究竟怎么理解?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这句话确实没有听说过,只记得启功先生说过:
启功先生的这句话与“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结合起来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吧,我自己年轻的时候练行书少,也没见过真正的书法家是怎么写行书的,脑海中对写行书的印象就像电视剧中写草书那样,纵笔疾驰,任意挥洒,一气呵成的样子。因此自己有时候忍不住写两笔行书的时候也是写的很快,总想着一下子就把它写完。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很少拿笔写字了,但对行书的这种认识,一直保留了十几年。
这些年重新开始拿笔写字的时候,看了很多老师的书法教学视频,发现原来写行书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一味强调快,人家写起来是快慢有度的,有一种节奏上的变化。
行书一味地强调快,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点画的形质不过关,然后就是启功先生说的,结字容易失去法度。但这绝不是说行书要很慢地去写,行书要写的太慢了,就失去了行书的那种流动的韵律感,失去了行书的特色了。
所以,个人感觉写行书关键是行笔的节奏和笔势的问题,何时快何时慢,什么地方要驻笔,什么地方要快速行笔,这种书写时候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笔势问题就是每一笔有来源有去处,一笔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开始,一字结束也是下一次的开始,或牵丝萦带,或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连绵不断。
我们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特别是临帖的时候,都是写一笔停一下,看看位置对不对。结果养成习惯之后,就容易造成笔势不连贯的毛病。
写楷书最忌讳写的太板滞了,呆板了,缺少一种行笔的流动感。特别是我们刚开始学习楷书的时候,临的都是碑版刻帖,更是容易把楷书写死了。孙过庭《书谱》中就曾经这样说:
那是不是写楷书的时候要写的快一些呢?绝非如此,不是简单的快的问题,还是前面讲到的节奏感和笔势问题。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指的不是绝对值。行书的书写速度,肯定比楷书快。否则行书就不会成为日常书写最常用的书体了。
这里说的行书慢写,楷书快写,是指的是在单一的同类书体中的快慢。不是行书与楷书相比较的快慢关系。
行书本身的书写速度快于楷书。行书慢写,说的是行书中的节点,要留得住笔,不可信笔浮滑。王羲之《书论》指出,下笔不用急。为什么?笔是将军。故应筹谋画策。指的就是意在笔先。心里有了规划,点画位置,才不会造次。
书法中常说的“疾涩”,用我们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的词语来讲,就是节奏的变化。节奏是快慢变化交替进行的。涩,是沉着稳健,力透纸背。故应迟。疾,劲捷刚强,故应快。每书欲十迟五疾,十曲五直,十藏五露,十起五伏。运笔在有序的节奏中进行。不可以用匀速的快或者是慢来书写。明白了快慢的关系,就不难理解“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的道理。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是一种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运笔方法。主要针对初学行书,或者由楷书刚过渡到行书的学习方法。是为了对冲那种片面以为"行书就肯定快速书写,龙飞凤舞的连笔字的片面理解"。
"楷书就是,一笔一画截然分开,互相之间没有映带衔接的行气的观念"。
但总体来说,行书还是要相对楷书快一些。楷书。是要相对行书慢一些。这都是相对来说的。
正如宋代苏东坡所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这个走就是跑的意思)。而如何"行",前人有过许多论点,特别是启功先生对他的学生有过一些经验之谈,概括就比较明了准确。
他说,"行书要当楷书写",这个道理就是说写行书时,要笔笔把力送到,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快运笔的速度和流动性。将楷书的标准笔画作些变通。
其中不免就会有一些笔画之间的牵丝连线,笔断意连以及用笔的浓淡,简洁省略的变化处理等等。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字也更生动活泼。写楷书心中要有行草书的连贯笔意,
但对于初学行书的人来说。因为手还比较生疏,行书的运笔功夫还没有到。所以导致运笔浮滑点画失调,结构失态的毛病。
所以初写行书尤其是写像《圣教序》,苏东坡,赵孟頫的行楷类行书,这样行书的典范之作。不妨把它当"楷书"来学,先慢慢体会笔画之间的连带呼应。就容易写的稳妥,用笔准确。达到形似之后,久而久之,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再加强行书用笔速度和流动性,提高行书的书写水平。
行书用笔易快,易浮薄。仍须沉着,楷书用笔易慢,仍须沉着中点画有飞动之势。
写行书时,写着写着速度不由自主的就会越写越快。点画不精到,会产生油滑浮薄毛病,虽有"满纸烟云″处处枯笔的效果,但笔墨没沉到纸里面去,显得无骨力,行书适当降速慢写,沉着凝炼,妙在其中。
楷书用笔太慢,也是字无筋骨,无神***。适当加快速度则有笔势,点画活泼有呼应。静中有动。
写行书的同时,练练楷书。学楷书的同时,结合练练行书。使写行书有楷书的感觉。使写楷书有行书的感觉,形成互补。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书写速度稍快,在楷书中增加了行书意。笔力刚劲,气韵生动。
此碑是褚遂良早期代表作。在他书写的楷书中是最大的。也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大的摩崖碑刻。刘熙载赞道:"兼有欧虞之胜。″康有为评:"清虚高简。″
(上图为褚遂良书《伊阙佛龛碑》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毛笔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毛笔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