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行书字体的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行书字体的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硬笔行书最佳字帖?
1、现在市面上的硬笔字帖都把笔画分解开来讲解,还会讲解运笔线路,讲解比较细,对于临习来说非常实用,所以都可选择。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欣赏的,并希望自己能拥有的,就会努力临习,更容易练好字!所以选择喜欢的字帖,每天坚持临习一定会这一手好字!
练欧楷字三年,已进入瓶颈期,有哪些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有三年楷书的经验可以试试从简单一类的行书入手,赵孟頫的行书可以先练练。赵字师法二王而有自己的处理,是简化版王羲之行书,对于刚转换到行书上来说我觉得这是比较适合的一个方向。
可能有人会推荐集王圣教序,但是我认为多年临帖碑的情况容易使用笔僵硬没有笔墨表现的生动活泼性,这时急需墨迹本来进行笔墨表现的补充。多临墨迹本可使用笔松活且有书写感,墨迹本的临写对于之后碑临写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
赵孟頫的行书字帖洛神赋、赤壁赋、闲居赋等都是不错的行书入门发帖。他们的字形规整且有适度的疏密节奏变化,对比不会太激烈,对于常年写楷书且写碑的情况十分有容纳度。但是如果选择宋四家的行书我觉得还为时尚早,宋四家的字可能对于常年写欧楷的人来写难以适合,接纳度不高。宋四家行书强调书写意趣,夸张疏密节奏对比,对于初学难以把握且容易学到不好一面。
不过行书学习也是有方法的,不可赵孟頫一家一直写,赵字初学容易写的油滑平均,对赵字有一定理解后需要换字帖。这时集王圣教序是最优选择,有过墨迹临写经验之后多于摹刻本集王圣教序会有一些笔墨表现感受力。且集王圣教序中字数够多可长期临写,其中变化略多于赵字,可作为升级版临写从而使行书变化加强。
后面又得去临写二王手札,这里面有相当丰富的笔法和行书对比变化,但是这里不可多写。写多容易不得其法,对二王手札有一定认识基础后需要进入宋四家临写,这时写行书你就可以清楚发现宋四家的优点以及好在什么地方。
如此程序进行多次反复你会慢慢发现对行书有一个系统的发现并且会对笔法脉络有自己的见解,也会对你楷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没看到题主的欧体,但相信三年的时间应该是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学书法,转益多师很重要,具备了一定的楷书功底是应该学习行书的。楷书和行书本来就相辅相成,不懂行书,楷书是一定写不好的,因为写楷书是需要行书笔意的,相信题主学习欧体进入瓶颈期跟这一点也有关。
我一直认为,只要具备扎实的基础,转学行书没有特定的某一家,历代行书经典都可以学。初学行书如果说一定要推荐的话,楷书学的欧体,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欧阳询的行书,如《千字文》、《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季鹰帖》等等。
欧阳询行书字势基本保留了欧体楷书的感觉,用笔相通之处更多,学起来更易上手,不同之处是更加灵活,行书笔意更加明显。学习欧阳询行书,不需太长时间,相信欧体楷书也会有质的飞跃。
练习欧楷三年进入瓶颈期,说明你是下了一番苦功。这时候再练欧楷就进步极缓了,越写越觉得写出来的字死板僵硬,这就要兼习行书,学习行书的灵动圆润以求化解楷书呆滞。
行书字帖大都去习练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珣《伯远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蒙诏帖》、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蜀素帖》等这些书法字帖。我觉得这些都是古人成名之帖,是古圣先贤最高境界的作品,人家在字势笔意间浸淫了几十年,我们难及十之一二。一个初学者一上手就学习人家的巅峰之作,肯定会觉得力不从心。这就是为啥写兰亭序数以亿计,让人称道的却不过百千。难度颇大
所以我建议初学者不易学习那些难度颇高的传世名贴,倒不如先临习一些二流三流的行书大家的字帖。等练习一段时间掌握行书技巧后,在转入那些行书传世巨作习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行书字体的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行书字体的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