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献之草书作品是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王献之草书作品是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什么关系呢?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王洵,王羲之之侄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王珣出身琅邪王氏,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累迁至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于谢安当政时为秘书监。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什么关系呢?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王洵,王羲之之侄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王珣出身琅邪王氏,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累迁至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于谢安当政时为秘书监。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关系,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一笔书”,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在王献之很小的时候,他的字写得就很不错,有一次王羲之出门游玩,回来的时候看到王献之正在自家的墙壁前手持毛笔书写大字。
王献之写得非常投入,一笔一画都写得有板有眼。王羲之看着自己儿子的字迹,心中非常满意,站在原地暗暗观察并且频频点头。
就这样大约过了10分钟,父亲王羲之在王献之身后轻轻咳嗽一声,想要暗示儿子自己回来了,让儿子献之休息一下。
让王羲之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王羲之的这一声咳嗽,正在写字的献之突然之间在心中明悟了父亲写字时的技巧。在接下来的几笔,他写字技巧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
王献之的表现让王羲之大感意外,而且心中一阵激动。尤其是王献之最后几笔之中那所蕴含的神韵,虽然还有些略显生涩,但是却已经初见雏形。
父亲王羲之在心中感叹王献之在书法上的天赋,决定在日后严格要求王献之,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献之草书作品是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献之草书作品是什么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