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书法艺术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书法艺术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落款用什么字体最好?
一是书体产生的早晚,一般落款字体应晚于正文字体。二是要考虑字体动静的协调。
比如,正文是甲骨文、钟鼎文之类的古文字,则款识宜用楷书或隶书,这样通篇给人宁静庄重的意味,显得更加古雅。
又如正文是楷书,款识可用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捷写法,就显得和谐。
而如果正文是草书,款识决不可用篆书或隶书,否则主次颠倒,不伦不类。
既然正文是草书,款识也应草书,自然而然,和谐统一。
古人经验: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今不越古,动
不越静。
也就是说字体出现较晚的为正文,则不用比其早
期的书体落款,动态的书体为正文,则不用静态
一般情况下,要按照字体的发展顺序选字落款,就是楷书,篆书用行书落款,隶书和篆书用楷书、行书、草书落款。楷书和篆书用楷书落款,显得更规范有法度。特别是篆书,需要释文的情况下,最好用行书或楷书。因为篆书,不易辨认识别,如果不加或用草书落款,无疑增加了欣赏的难度或让更多的书法欣赏的欣赏难度。
所以说,书法作品的落款,一般以楷书或行书为宜。如果是草书,可用草书行书落款,也可以用草书落款。
落款,可以根据内容***取不同的落款形式,如多字的释文款 和穷款,一般情况下作品不能不落款,特别是现代书法作品,不落款,给人感觉作品不完整。不过也也特例,比如毛主席的书法作品,的落款。要么不落,落款则***取和文字内容一样大小的字也不用印。
落款字,一般不易大于作品内容文字。如果一样,就模糊了落款的意义,再就是现代作品形式内容上较为单调。
现代书法落款比古人落款相对自由,但也不能违背书法落款的基本原则,如不能喧宾夺主,要小与正文内容,要和作品风格和谐统一,落款内容要和文字内容有关等等。
再如,也有落款在中间的如对联作品或斗方作品,比如,孙晓云的斗方作品。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今草和行书。勿用隶书和楷书。因为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静态的,没有动感。如果篆书作品用章草、今草和行书落款,就有静有动,且显得协调,观赏性性强。
(上图为苏士澍的篆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
第二,隶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章草最佳。因为章草是从隶书演变和发展而来。如果书者不会写章草,那也只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了。
隶书作品落款忌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用的是章草)
第三,草书书法作品落款,章草作品用章草或大草,小草作品用小草,大草作品用大草。
草书作品忌用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书法的落款是在传统书法作品继承发展而来,有一定的规侓性,不是随任哪一种书体都可以写落款的。
书法中的落款,主要是提升作品书面气氛,使作品具活力,有灵动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书法作品忌用正文字体给自己落款(草书除外),这样会使作品产生呆板、寂寞没有生命力。
书法落款:如果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古文字的宜用行楷、行草。
比如楷书不可落隶书款,宜落行书,因为楷书工整、规矩,用行书落款加以调剂,打破呆板,增加层次,使作品表面飘逸灵动,气氛活跃。但书法作品的正文和落款的书体不宜反差过大。
由此,隶书宜落行款,篆书宜落行、草款,行书宜落草款。而且落款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来调济整幅字的比重,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现今书法作品中有的落款样式参杂,落款各异,正文书体应落款何种字体、款落何处,没有规范的标准,也没有一定不变的格式,只能根据作品体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使之作品达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谢谢:
草书是不是最难的一种书法,怎样评价一个草书作品?
草书是书法之最高境界,完全没有了方块字的横平竖直,点划撇捺之束缚,任由书者书意驰骋,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狂草更是草书中之颠峰神品、仙品,完成了书法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与升华。狂草重在一“狂“字,怎么能狂起来?如杜甫长安八仙歌中之草圣张旭,三杯下肚,脱帽露顶,如疯似癫,腕底游龙惊蛇,满壁朝雾云烟。张旭的代表作《古诗四帖》凡四十行,一百八十余字,笔画丰满流畅,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张驰大度,狂得已没有了自我,唯见云烟缭绕笔力抛鼎,实乃狂草一族凌绝颠峰之篇。
草书难写吗?那是必须的。要写好草书,不但要具备坚实的书***底,更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基础,有超凡的领悟性,想象力,抽象思维。否则既便付诸一生努力亦难望及项背。
为此余曾有《张旭》一诗以述崇拜之心,借此提问一并列出,敬请各位师友斧正。
七言· 张旭
颠狂挥毫起云烟,
草圣三杯不虚传。
前无古人尘埃定,
后无来者亦堪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书法艺术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书法艺术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