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创作常用草书字体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米芾创作常用草书字体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蟹爪勾”是米芾独创的笔法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也谢谢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我发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兰亭序》是不是真的,涉及王羲之时代有没有《兰亭序》这样的行书。
结果,一位网友说:《兰亭序》***的,因为《兰亭序》里有“蟹爪勾”这种笔法,这种笔法是隋唐时代的笔法,王羲之时代没有,所以,《兰亭序》是***的。
我说,就凭你说“蟹爪勾”一个笔法,就说《兰亭序》是***的?你也太自作多情了吧?如果说智永《千字文》中有“蟹爪勾”,那么,智永的“蟹爪勾”从何而来?
我说,“蟹爪勾”就是一种说法,最早是说米芾的勾法特点,后来又追溯到智永和王羲之。
那么,到底“蟹爪勾”算不算米芾的“创造”?
这里,我们说说书法自发和书法自觉意识的问题。
实际上,蟹爪勾叫不叫蟹爪勾,从用笔来说,就是一个平勾法,这种勾法在隶书里面是非常多见的,我们无论在哪一个隶书字帖里面,都很容易找到90度直角的这种勾法。
所以,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出现“平勾”写法,一点不意外。
只不过,在王羲之书法里面,这种平勾法,已经不是隶书体系的写法,而是行书的写法了而已。
什么是“鹰爪钩”?
“鹰爪钩”是书法中行书里面一种独特的钩法,它和楷书里的钩有很大的不同,普通楷书的钩画直接向前或者向上钩出去就可以了,而“鹰爪钩”则是先向前再向上钩出,其形状类似于“鹰爪”,故得名“鹰爪钩”。
在行书书体中,写“鹰爪钩”最著名的书法家就是北宋的米芾,实际上“鹰爪钩”这一名词也是来自于米芾的书法,这种写法也是由于米芾的行书而出名,我们看米芾的行书,尤其是它的行书代表作品《蜀素帖》,有很多的钩花都是“鹰爪钩”的写法。
米芾《蜀素帖》种的“鹰爪钩”
“鹰爪钩”成为米芾行书的一个标志性的笔画,很多的书法老师在书法家学的过程中还会故意的去强调和夸张这个笔画,以写出更加浓厚的米芾行书的味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笔画?
“鹰爪钩”的出现并非有书法家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发现最早出现“鹰爪钩”的地方,一般钩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写完钩画,接下来还要写其它笔画,如果书写的速度够快,够连贯,就能自然的写出这种笔画来。
这个笔法是米芾独创的吗?
其实在米芾之前,很多书法家也会写“鹰爪钩”,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智永草书千字文里都有“鹰爪钩”的写法,但是当时的这种写法并不是很普遍,只是零零散散在个别的钩画中出现。
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笔画并非米芾所独创,是由前人先书写出来,米芾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并把这种笔画进行了普遍化,成为了自己的特色。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
首先,从汉字起源看,在早期文字中,并没有勾这种笔画。在大篆中仅仅有向左弯曲的圆弧状笔画,这也许是最早的类似于勾的。在汉字隶化时为求字形的方正平稳开始有了勾,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勾与所谓的蝎抓勾极为接近了,东晋王羲之十七帖的得字已与后来米黼广泛使用的没有什么两样,兰亭序中殊字也很典型。其实蝎抓勾最初只不过是为了求得笔画之间的呼应,气息的连贯自然带出的一种效果,隶书中已有雏形,王羲之书法中偶尔出现比较典型的蝎抓勾,但在我看来,王羲之书法中出现的蝎抓勾,是无意识而为之,到宋米黼,将这种笔画广泛使用,是他发现了在王羲之书法中偶现的这种笔法独特的美,与自己的风樯阵马的书风结合起来,正能彰显个性,也就是说,有意识的追求这种笔法,广泛使用这种笔法的,也许米黼应算第一人。
蟹爪钩这一用笔方法,在王羲之的手札当中能见到几个,直到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楷书部分,这种笔法才大量出现,颜真卿的行书中也有这样的笔法。
米芾学书自称为集古字,学习过颜真卿也学习过二王。而米芾对二王理解在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蟹爪钩这种笔法在米芾的手下,发展成为常态。
以至于与我们现在一提起蟹爪钩就会想起米芾,其实早在二王、智永和颜真卿的笔下早就出现了。
米芾学习书法的方法绝对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突破秘诀是“集古字”,说他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缩影”也不为过。
《兰亭序》中的“殊”
他学古人的重要方法是“拿来主义”。
一、取其形,形成自己的符号。最典型的是“蟹爪钩”,最早出现在《兰亭序》,智永《千字文》也有,但老米用到了极致,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导致后人以为是他的首创。
智永《千字文》中的“学”
二、增损改造。米芾有首打油诗:去颜肉,增褚骨。发天秀,助神物。敢窃议,赠骨突。骨突即“爆粟子”。
他学颜改造其肉多的特点,学褚改造其笔画偏细、骨多肉少的特点。
米芾《参政帖》中的“学”
三、遗貌取神。体现在他中年后学二王的作品中,这是一种难度极大,也最高级的学习方法,必须有正确的笔法作支撑。
米芾说的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是字体不同还是写字的用笔速度不同?
谢谢邀请。 永字八法之勒,解释不是什么快慢问题,这个‘勒’是一个形象字,比喻这个笔划如同勒马之意思。其气势动作写出来象骑马者勒马一样。这样理解。至于米氏之勒、排、描等等是他的个人对书法艺术的讲解形容而已。对后来者有多少用途,可能只有:天知道了。对于初学、热爱艺术之人来说,建议不要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在前人这些不明不白的理论里去。如果这样去学习艺术、从事艺术,你可能永远没有一个头了。哈哈。还是接受我的方法:训练好手性、眼睛、思考。古人的东西不是不要学习研究,而是没有必要这样复杂化进行中国传统艺术。
写字的速度和怎样用笔没多大关系,写字的速度只和写字的熟练程度有关系。每个人有自己用笔的习惯。比如,如果习惯侧锋用笔一样可以写快,而中锋用笔却写不快。所以写字快慢和用笔没关系!我们提倡中锋用笔是因为这种用笔方法虽然难度较大,但它笔画变化多,能充分表达书法的各种艺术形式,并且写出的线条圆润厚实。中锋用笔也可以更好地培养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对做人的理解!例如描字,就是写字不熟练,和字体、用笔速度没关系。养成了不管写什么字都是描的习惯!坏习惯要改,不然就会毁了自己,切记!!!最后发几张图片,仅供大家评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米芾说的勒字、排字、描字、刷字、画字是字体的不同还是写字速度不同?有这么多种书写的技法在使用,写字的速度当然不同。这与字体应没多大关系。米芾生平多以行书见长,以上提及诸法,特别其刷笔法运用起来变化多端,其中速度很发挥作用,速度造就抑扬顿挫,也造就笔势形态,并且产生不同的力量感,米芾对用笔及速度都把控得很好,其书写的精神状态也有别于常人,以我笔写我心,不愧一代怪才。其实,米蒂书写方法虽很多变,其"纲引"者却如苏东坡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米芾正是如此这般在书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创作常用草书字体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创作常用草书字体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