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行书字体推荐毛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米芾行书字体推荐毛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芾行书哪个帖适合初学者?
【米芾的行书《蜀素贴》,初学米芾非常友好,初学书法不要学米芾的字。】
关于米芾的字,有人这样评价。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比较广为流传的名号米癫,上面的评价一半一半。
米芾的笔法特点有哪些?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在继承二王书法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以行书名垂千古。
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尤以行书见长,笔法八面出锋、波诡云谲,我曾多年练习、揣摩米芾笔法,将其笔法特点总结为以下五大方面:
藏,即藏锋,笔锋深藏于内;露,即露锋,笔锋显露于外;二者是行书中常用起笔技巧,米芾在一字之中运用之妙,藏露相间。例如《米芾 · 蜀素帖》中“垂”字,横画起笔藏露相间:
古人作书,强调笔笔中锋,到了米芾这里,改变这一规则,***用“中侧并举”。中锋即时刻将笔心在点画中间行走,侧缝即用笔尖、笔肚一侧书写。如《米芾 · 苕溪诗帖》“壑”字始终应用中锋:
而在《米芾 · 苕溪诗帖》“花”字一字之中,则中侧并举、交替变化,神***外露:
米芾的字笔法灵活多变!起笔一般较重,行笔到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向下。较长的横画有一波三折的,起笔裹锋逆入,收笔顺势带出,形成两个相反的钩角,较长的横画也有起笔粗重,笔行到尾端,顺势向下带出钩来的。还有尖头横、梭子横、铁杵横、大头横、圆头横等等;竖的写法灵活多变即便是悬针竖也不会垂直向下,大多会偏向一方,如风中摇曳一般。另外垂露竖、柳叶竖还有铁柱竖也有独特的笔法;长撇一波三折有时夸张点像英文字母的S,起笔多与上一笔画衔接,收笔则有三种写法:A 以钩收之;B 按笔回锋收之;C 提笔缓慢送出,锋颖尖利。除长撇外还有柳叶撇藏头护尾如篆的钝撇和收笔如扫帚的扫帚撇、短撇等;捺笔的变化很多,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钩、挑、折和点也很富有特色。经过仔细读帖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看了几篇回答,基本都是差不多雷同的评论而来——也不奇怪,毕竟,历史上这么大书家,其包含笔法特点在内的“风格”是肯定固定了的,只不过依据评论人的不同而在表达上有些许不同而已。
但是,从我个人接触最多的“口语化”表达来直抒其意,则我认为是:
米芾的书法特点最大的是:绕得人脑坑疼。
此疼,非临帖无法感知。
米芾的字架结构,超逸神骏,有很多笔画绕得飘逸,绕得出乎意料,绕得让你经常拍案叫绝……临他的帖初期,会令你不断有“绕得脑壳疼”的感觉……嘿嘿,不过很爽。米芾的笔风,与二王多相似,而比二王多出了一些“自然、棱角”的任意之风。
在用笔上,表现则是更多的恣意,给人一种在可控范围内信马由缰的舒爽感。
看看看↑
是不是更多的大胆而不失风范、幻变而未失儒雅。
米芾生性不羁、性格洒脱, 但对书法执着成痞,对书画研究颇深,在书法绘画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也是极有名的洁癖,他的洁癖成了历史佳话,把官服洗褪色被治过罪,随时有仆人跟从,提专制的银壶洗手,完后拍干。他竟然把女儿嫁给一个姓段名拂,字去尘的年轻人,因为这个人名字取得很干净。如此等等的故事为米芾增加了***色彩和美誉。
米芾的书法理论、书法思想和书法技法对后世的研究者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米芾学习了前几代诸多大家们的书法精华, 集众家之长于一身,故很多人嘲讽他为“集字”。他注重对“意”的表达,他认为书法应表达自己的真实自然的情感, 其书法具有飘逸洒脱和气势磅礴的特点。他的笔法变化多端,姿态万千,对后世影响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谓“八面出锋”
米芾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大概是他自吹自擂的话,一个笔画乃至连接的笔画不停转换笔锋也不是米芾的专利,魏晋时期的王家子弟差不多都能。后人誉之为“八面出锋”,其实也是不了解晋人笔法的缘故。古代笔法不外传,变换笔锋在晋人那里是一个安静的存在。米芾打破定法,超俗求异,其实只是在独个字的活泼程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藏锋露锋
在米芾行书用笔之中,藏露锋交互运用形成了其摇曳多姿的用笔美《蜀素帖》就是典型代表。藏锋用笔,笔力沉雄;露锋用笔,笔力轻快。二者交替,节奏感顿生。
三、中锋侧锋
米芾行书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侧锋笔毫偏向一边,写出的线条扁平、单薄。但侧锋能使字体增添潇洒妍美,米芾行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米芾行书多以中锋书写,藏头护尾,使字醇厚古朴,内敛有劲,而另一些字则是中锋、侧锋转换,变化多端。
四、方笔圆笔
方笔的线条笔锋外露,棱角分明,给人以利刃切割之后的爽劲感。方笔常常表现出骨气雄强,峻利明快的感觉。圆笔因其笔锋内含,筋骨深藏,往往给人以浑厚含蓄,道劲丰满的感觉。米芾极善将方笔圆笔间穿插方折、圆转来表达书写时的情感,这样的作品也十分感染人。
五、提按顿挫
唐楷将提按顿挫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了书法的一种固定模式。米芾在行书创作中将提按顿挫运用到了恰到好处。他对唐人的楷书研究在宋四家里面肯定是功夫最深的,据说他可以将唐楷临摹的一丝不差,他也是一个***的高手。
六、内压笔法
内压笔法是王羲之的运笔特点,米芾学到了精髓,尤其是每每下笔无往而不缩,无垂而不收,配合以敧侧结字,形成了米芾独一无二的书法特点。他的作品晋韵味十足,使得他的书法酣畅淋漓,气势贯通。如果没有内压笔法的继承化用,恐怕米芾的字是要失掉一部分神***的。
米芾的行书比王羲之谁的好?
米芾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和其他三个人比呢,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应该是最高的,但是他和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 、禇遂良比他又有一定差距,唐代这三位大书法家和魏晋时期的王羲之比又有不小差距,所以说米芾的行书还是比不上王羲之的。
书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早期社会人类只是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计录生活中的点滴,以备遗忘便于记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字发明和普及,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记录还体现在其艺术性上,要说这两位大书法家谁写的好?只能说是各有风格和艺术特色!
学习行书从米芾入手可行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米芾的书法特点和出处,再探究初学行书就从米芾入手可不可行。
米芾的书法造诣最高的就属行书。
赵构在《翰墨志》里对米芾的评价如下:
“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千古效其法者,不过得其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支循道人爱马特爱其神骏,余于芾字亦然。”
“收六朝翰墨”,博众家之长,笔画看似不拘一格潇洒自然,实则良苦用心,炉火纯青,这是米芾行书最大的特点,他自嘲自己是“刷”字,个中功夫已然令人很难以望其项背。其行书出处取法有有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二王等等。
综上所述,没有对行书有一定的基础和认知感受,学习米芾相对要困难很多,因为米芾行书的个性是靠功夫堆出来的,影子很多又别具一格,想要领悟其精髓对学习者是件很苛刻的事。
都是个人意见,对书法也仅是爱好,对米芾相对了解也不多,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作品开创了自王羲之以来帖系书风的另一丰碑,其作品"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尚意取向在"宋四家"中具有典型意义。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行书从米芾入手既可上承晋法,又可下涉明清诸家,米芾所说极有道理。另外米芾留下大量墨迹,对学书者全面理解米芾的行书风格形成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学习大有裨益。
正楷先学好!再写比较大的正楷字,大约三十公分以上!之后,再写半个月张旭草书,之后再学王羲之或王献之的行书半年,之后跳出所有框框,细心考究自己字体笔划的性格!从每一笔开始!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这样写,别人那样写,区别在哪里?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可以。
关键不在于选谁的帖,而是能否坚持,能否用心研究,并且反复揣摩实践。
1,读帖
眼观,心观。眼睛要看到结构和线条,心要感受到韵律和情感。
2,临帖
逐字研究,练习。第一步要临得像,第二步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很高兴作答。
学习行书从米芾入手,我的观点是可行。准备学行书,想必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如果一直写楷书,反而不利于书法的进步。楷书要把点画交代清楚,相对于行书或者草书,书写速度要慢一点,写久了可能会陷入点画呆板的毛病,也容易产出疲劳厌倦的情绪,行书则可以调节笔速,带动情绪的释放,写行书流畅飘逸的感觉使人心情舒畅起来。
米芾是宋朝著名书法家,是“宋四家”之一,苏轼对米芾书法有非常高的赞赏:“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无愧而已。”说米芾的字是“超迈入神之字”。米芾笔法娴熟,精研体势,其行书有飞动之态,学米芾书法是正确有眼光的。而且,米芾是集古字,书法结体千姿百态,学米芾行书可以充分认识和感受到不同结体带来的审美变化。
不要被米芾书法的绚丽外形吓到,米芾书法的绝妙处正是这种字无常态随意变化又不失法度的造型和气韵。米芾是笔墨控制***,已经到了“游戏”笔墨的境界,有非常好的基础做支撑,米芾学书法是很刻苦的,过年的时候都还在临帖,所以才可以随心所欲。试问,学习这样的***的书法谁言不可?
如果喜欢米芾书法,入门就从***开始,因为高起点,才有高的眼界,才有可能有高的收获,所谓“取法乎上”。而且,米芾有大量的真迹留传,小字大字都有,比之碑刻,可以更直接有效的去领悟笔法,何乐而不为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行书字体推荐毛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行书字体推荐毛笔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