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用草书字体练字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么用草书字体练字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创作,如何才能气息贯通不断?
一件书法作品,气息是否贯通,关系到其是否具有飞扬的神***、生动的气韵。
书法如同音乐和舞蹈,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手段,一口气完成的。
所以书法讲究贯气。上下不通气,便成了单纯的死字;前后不连贯,便成了呆板的死行。
贯气在表现形式上,包括笔连、意连、形连。
1、笔连
有人认为,一件作品应该字字相连,成一笔书。哈哈,那会如何呢?这不由让人想起凤雏向孟德所献的“连环计”,战船全连在一起,坐等周公瑾放火来攻,自己却动弹不得。
2、意连
即上下笔、上下字之间不直接相连,而是勾挑相呼,笔断意连。
具体做法是靠用笔的折搭取势。收笔时回腕出锋为折,下笔时逆势露锋为搭,一折一搭,自然呼应。
创作草书时怎么贯通气息,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好内容,根据纸张大小,确定字的大小。要熟练掌握每个字的草法,草法都不会,何来贯通?可以先练习数遍,把内容写熟,再创作,经常有书友闭关创作,一次闭关几天一两个月的都有,满意的作品来之不易。
第二,要注意节奏感,也就是把书写感觉调整到最佳状态。一幅草书作品第一列非常重要,如果第一列写的好,当时的状态就不会太差,那么其他列跟着布局和调整,注意每列重心线的摆动,字组的连带,轻重,粗细,结体,用墨。注意一定要蘸一次墨写数个字,直到不能写为止,一幅作品蘸几次墨都应该看得出。
第三,注意章法,留白,字眼,行气。草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才情和功力,是一个人书法素质的综合体现。多练,找好感觉,心中气不断则气息不断。
感谢邀请。
草书创作如何才能做到气韵贯通呢?我觉得要做到“三要三忌“:
一、要熟练。熟能生巧。所书内容、意境、结字、连断、下墨、留白、画眼均要熟,勿抄书。行笔勿存思想,乃得放纵。书随心动,笔由心发。不熟者,处处断开,气息不通也。
二、要有势。无势则伤神。全篇无流动的感觉,处处让人感觉到跌跌撞撞。卓越的书法家总是善于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并施展其创造才能。因此,他们往往任情姿性,纵笔所如,即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崔瑗《草书势》描述草书笔势:“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抑左仰右,看上去是倾斜的,有时候像野兽踮起脚,又像鸟耸起了肩膀,想飞走离去的样子;像狡兔突然受惊,准备奔驰而还未奔驰。就是蓄力待发的意思,这是个形象的比喻,就用在了书法的笔势上。)
三、要寄情。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草书是中国书法诸体中最为抒情、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书体。孙过庭在《书谱》中作了极其精辟的概括,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是也。”
四、忌长横。晋代卫夫人云:横画如千里阵云。长横如拦腰一刀,气势全断。横画长,则转换迟缓。
五、忌多竖。多竖如束薪。竖画不要太直太粗,否则神态呆板。且同样的竖画不能让人感觉到雷同而无变化。
六、忌平、散、挤、弱。平则无起伏变化;散则无章,字字分开,气息全断;挤则全篇无重点,嘈杂纷乱,不堪入目;弱则全篇无精打***。
书法作品的贯气,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有形的贯气,就是牵丝萦带。二是无形得观气,笔断意连。三是通篇的贯气,揖让穿插避就是也。一幅优秀的作品,往往这几种贯气方法全部都具备。因为书法的贯气也讲究变化,力戒技法单一。我们欣赏一下王铎的一幅书法作品吧。
先说有形贯气,如“莫有”“歌年”等,是具有明显的牵丝萦带的。这种处理方式要注意切记雷同,连带的牵丝不都是一个方向平行,那样缺少变化,作品就不够灵动。
无形的贯气,概括起来说就是处理好字与字,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而不同,犯而不违,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独立的个性,也可以理解为处于一个对立统一的书法环境中。这一点是所有书法作品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幅书法作品缺少对立统一的和谐局面,就谈不上作品的艺术性。
草书创作,如何才能气息贯通不断?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看书法评论时,评论者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辞藻,把草书的创作从用笔到结字、布局、气势、血脉、意趣、风神、乃至于墨色浓枯、遒润变化……一套一套的技法神思,讲的头头是道,令观者无不叹服。而一旦看他们的字时,不迨其所论甚远。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是也’。
草书创作时的气息贯通,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古人不虚劳其心,故其学精而无不至。他们从小学习,专其力而为,及其渐长,则其所学得以应用。要使草书的气息贯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手上的功夫。说再多再巧的用笔诀窍,手上的能力达不到,有何用?要解决的办法唯二字:苦练。熟能生巧,多说无益。
行草练习该如何提高,恳请各位老师指导?
行草练习该如何提高?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第一、结合王羲之的手扎,练习笔法。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根本的问题,更是最复杂的问题。就像“如何练好书法”一样,笼统到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
学书法,尤其行草,对线质、字法、行气、章法、墨法、神韵等要求更高。根据自己多年的心得,千万别自己一个人闷头临帖,一定要找个老师做指导。
书法不外乎三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如果说字法和章法,可以通过临帖可以学到的话,而笔法,一定不是自己能学到的。就是想靠自己努力去一点点体悟,不说时间得多长,如果在理解上方向走反了,那结果就惨了,下的功夫越多,离目标就越远。
举个小例子,下面的图是王羲之《远宦帖》的局部,刚好是两个一样的字“足下”。左边的起笔转折为逆入平出间杂露锋,字形圆润;而右边的明显用了切笔翻转,字形棱角分明,这就是笔法的变化。这只是笔法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学习如果有老师带领,不仅方向正确,提高也会更快。当然找到合适的老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以上的建议,是针对深入学习书法的而言,如果只是想把字写的端正漂亮的可以不用这样投入。
以下发表谨代表本人观点:行草书相对其他书体,可能需要我们本身的基础更扎实一点,连续性和跳跃性更强,如果我们本身的基础和文化修养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建议我们最好还是别先搞这些,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攀升,一味的最求草书那种连绵不绝或者书写时的形式和***的话,即使形式上达到了,内容也会空洞乏味,换句话也就是一副空架子而已,书法学习最大的忌讳就是心急耐不住过程的寂寞,想追求速成,但是书法的学习和进步是伴随我们整个书法学习的过程的,所以,一句话,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功到自然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用草书字体练字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用草书字体练字好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