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像刀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像刀字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捺如扫帚撇如刀,横轻竖重点如桃,这是写楷书的规则吗?草书有哪些规则?
捺如扫帚撇如刀,横轻竖重点如桃,这些是写楷书的规则吗?
不是。这些东西是楷中某些风格中的特点,但不能以些而当作楷书的规则。规则是必须遵循的东西,而特色只适用于某种风格流派的当中,并不具有广泛性。
横轻竖重在颜真卿的楷书中是他的特点,但在欧阳询,赵孟頫的字体中却不一定。如桃的点在欧体中是特色,在颜真卿和柳公权字体中却看不到那个点像桃子的形状。至于捺如扫帚撇如刀,各家各派都不尽相同,刀有砍刀、大刀、菜刀、偃月刀、水果刀、板刀……到底要像那种刀?虽然有抬杠的嫌疑,但也说明此说模糊不清,万一写成了菜刀状怎么办。
楷书的法则,有《永字八法》,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张怀瓘《玉堂禁经》等,对楷书的书写法则都有详细的介绍。如偃仰向背,承应相让,覆盖承载,排叠避就,回抱包裹,小大成形,等等。这些原则,任何风格流派的楷书,都不能违背。
谢谢悟空邀请!这一个问题中包含二个问题,分别解答。
【问题一】我以为这些关于书法的通俗的语言,只不过是表达了楷书书写的一般效果:如撇如扫帚捺如刀。唐楷中欧、柳、褚的撇并不都如扫帚扫出去那么直接了当,颜真卿的《***姑碑帖》中的捺也不像是刀形。
至于横轻竖重,则指的是用笔提按的轻重,也可视作为最后落在纸上的笔画之粗细。其实也不全如此。颜体横竖粗细相差可能明显些,欧体横竖就比较匀称。不如桃的点,则更是多得去了。因此,我以为不能把这些俗语当作一定之规。
【问题二】优秀的草书是书写法度与书者的情感高度统一的表达形式。要求流畅如行云流水,苍健如惊石堕空,婉约如公孙舞剑,风格虽异,法度不逾,各领***千百年。如怀素、张旭、孙过庭、王铎等诸贤,足为后人之典范。要说规则,也难以用一言而定之。只有深入学习,慢慢领悟,才能得其精髓。
总之,书法是一门综合性技能。不要讨巧,不要期望走捷径,不要相信会讲一两句"高论",便是掌握了真谛。
这些说法,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但书写过程中实际操作性不强。楷书的法则,如欧阳询的《八诀》、“永”字八法、“结构36法”、“结构64法”以及“结构92法”,是楷书比较正规而系统的笔法和结体标准。至于执笔的运笔动作,在确保中锋用笔和正确点画笔法的前提下,也会有各种书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书写习惯。 比如,“颜体”与“欧体”的基本点画笔法不尽相同。即便属于一路楷书,同样都是“欧体”,大欧与小欧的笔法和结体也会有形态上的差异。
草书的规则,也有同样道理。
章草的书写规则。古人把最早的即隶即草的书体,称之为草隶,或俗草。这种草体,还不具备严谨的草法法则,点画书写和结体都比较随意性。
在此基础上,经过一些文人、学者和书法专家的规整,形成了点画笔法和结体的规律性,严谨性,于是就出现了章草。例如,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吴皇象《急就章》就是章草代表作。章草的书写规整:波挑明显,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势以横意为主。
今草的草书规则。在章草的基础上,书写进一步简化,以符号化的连笔代替点画,使得书写更加放纵,笔势更加连绵起伏。尤其到了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发展为“狂草”,使得草书的书写规则发展到极致。
古人对今草的形容为:匆匆不暇草书”。意为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笔法也有很形象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在草书中,没有一笔是笔直的竖画和横画,“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故“钩、撇和捺”的变化最为复杂,时而以点画代替,时而处理成“横、竖”。
草书的点画,往往通过丰富多样的笔法表现:实笔的按、虚笔的提,提按即使虚实,也是笔势的连带。中锋、侧锋、方笔、圆
笔、翻笔、搅转、顿挫等等,彰显点画的形态和结体张弛有度的法则、彰显线条的笔力、活力和生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像刀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像刀字的草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