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写字体行书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手写字体行书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请问各位书法爱好者,作为一名行书初学者,建议从什么学起?
谢谢的邀!
我是杨炳升。
说句实话,真的不想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原因是各人的爱好不同,起点不同,所产生的认识也不同。
如果说用"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也决不为过。
有的人离罗马很远。
有的人离罗马很近。
有的人可能就在罗马。
还有更多的情况:
有迷路的。
有走弯路的。
我也是个学字者,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请师友们指正[祈祷]。我曾经走过的弯路就是盲目追高,去临“第一行书”和“第二行书”。在学字中,慢慢地体悟到,这些帖的书法的确好,每个字、每一笔富于变化、不重复。但是作为初学者,基本功的水平较低,就好像小学生去攀登珠峰,结果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觉得,赵孟頫的行书,比较适合我的学习。他是元朝人,在书法中,他对前期的书法大家有着系统的学习和继承,字体大方,运笔流畅,没有“怪笔、怪字”。而且真迹存世量大,内容也丰富。所以,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
初学者最好从喜欢的书体或者喜欢的碑帖学起,至少这样不会厌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特别喜欢文征明的行书,便从文征明行书学起,后来又学了楷书、草书。现在一直在学书法,快十年了,至少还没放弃。
我与大多数人的回答不一样,初学者我主张从当代人学起。谁的字好就学谁的。喜欢就学。而且可以直接从行书学起。但是要注意一点,必须是认真的一笔一笔的临习,不能急,虽然是行书,也要一丝不苟的认真的临习。这样才能学到东西。绝不能一上来就信马由缰胡乱来。等你学到不错的时候,回过头来临习古人帖,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学得快。避免很多人被枯燥的临帖所扼杀在萌芽中。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切身体验。我就是这么学过来了。大家可以看看我的作品。虽然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但是学习书法三年的我已经很满足了。我觉得我的学习思路是对的!您觉得呢?
我建议从楷书学起!
即使是你已经学了行书,我还是建议你从楷书学起。
因为楷书是掌握各种书体结构的基础,掌握好了书体的基础结构,你再去发展行书,发展草书,你的行草书法才结构稳固,笔划厚重!
我时常能看到一些书法人写书法时,笔划与结构不稳,单薄,轻浮,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楷书的不好写,或者是楷书不够好。
书法中,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有什么技巧?
谢友邀请:
书法,是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每个家庭都想有一,二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挂在家中,既有文化人的品味,又有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关于你说的,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我的观点:首先还是你喜欢那家的行书书体,进行选择,晋有王羲之的行书,唐,宋,元有颜真卿,褚遂良。米芇,黄庭坚。赵孟頫等,这都是书法大家,字体各有千秋。
最后,如果是家庭想挂一幅四个字的书法作品,本人意见还是写一幅大隶,或正楷书,方显更瑰丽,清新,高雅。
谢友邀请:
书法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艺术品味。
书法,是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每个家庭都想有一,二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挂在家中,既有文化人的品味,又有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关于你说的,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我的观点:首先还是你喜欢那家的行书书体,进行选择,晋有王羲之的行书,唐,宋,元有颜真卿,褚遂良。米芇,黄庭坚。赵孟頫等,这都是书法大家,字体各有千秋。
最后,如果是家庭想挂一幅四个字的书法作品,本人意见还是写一幅大隶,或正楷书,方显更瑰丽,清新,高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谢谢:
“晋唐风韵”四个字,自然是以晋唐时期的风格写,才能体现出晋唐时期特有的这种风韵。
书写的要点,得乎心,应乎手。《禁经》有云:“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二者兼之然后得齐古人之景气”。又云:“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之然后为书。
书法不但要用功夫,而且还要开阔的胸怀。拘泥于物,虽然用功,却无神彩 。有豁朗的情怀,却不肯着意笔耕,其神散荡不经。必须二者相兼,然后再去谋求与古相同的气韵。
四个字的作品别看内容比较少,但是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即使你每一个字都能写的很好,但是放在一起不一定好看。4个字的作品一般竖着比较好写,写成横幅或者斗方比较难处理一些。关于横幅有几种处理方法。
1、第一种方法是把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写大一点,中间两个字写小一点,这样视觉上会显得比较平衡,如果最后一个字写的太小了,可以最后把落款写的长一点,字数多一点,这样左右可以互相平衡。
2、第二种方法可以把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写大,把第二和第四个字写轻一点,这样有一种节奏的变化,给人跳跃的感觉,这种写法一般会把最后的落款写的多一点。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一定要大一点,不能写的太小了,要不然整幅作品就会显得乱。
3、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个字写的基本一样大小,这个就要根据内容来了,一些内容并不适合,比如写禅茶一味的时候,这个“一”字就很难和其它字写的大小保持一致。
这个“一”字的处理,一般会写粗一点,它的位置也要写在中间靠上部分,不然会显得下垂。
这种大小一致的写法更适合写楷书,以上两种方法适合写行草书。
关于斗方的写法,和横幅的写法道理基本一样,就是你要保证既不能写乱,又不能看上去像打印体,一个字一个字的排列,这样的作品需要多次的训练、实践,慢慢就会找到书写这类幅式的作品的方法。
书法创作的基础是临帖练习,但是真正到了创作阶段,其实是两回事,临帖更加注重的是单个字的效果,而创作要看的是单个字的结构在整体中合不合适,根据不同的方法去调整字的形状和粗细大小。
这一定要在熟练的临帖的基础之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写字体行书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写字体行书教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