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卫字体行书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卫字体行书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字选择《灵飞经》还是卫夫人的?
这个不用太多的顾虑了,就选《灵飞经》,为什么呢?《灵飞经》43行墨迹本真迹存世,一笔一画,来龙去脉非常清晰。卫夫人的是刻帖,具体是不是她老人家写的好不是很确定。就算是她写的,但年代久远,碑刻拓帖反复刻了拓,拓了再刻,年代久远风化磨损严重,关键的笔锋都看不出来了,失真严重,还谈什么临帖啊。学其古意就好了。
《灵飞经》传承有绪,宋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宋米芾《书史》称钟绍京书“笔势圆劲”。明董其昌说:“绍京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灵飞经》的创作者至今还是个谜,袁桷、董其昌说它是唐代“***第一书家”钟绍京的手笔,钟绍京是钟繇的后裔。但是还有传说是唐玉真公主写的,甚至有传言说是赵孟頫写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些丝毫不能妨碍《灵飞经》成为小楷中的经典之作,甚至号称“天下第一小楷”。千百年来它的魅力雅俗共赏,历代书家为之倾倒。
《灵飞经》有四十三行墨迹本、渤海真赏本、望云楼本和滋蕙堂翻刻本 、哈佛燕京图书馆翻刻本等传世。我们学习《灵飞经》最好的版本就是43行墨迹本,因为是墨迹本,书家的用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毫纤毕露。
谢谢您的特别邀请!
钟绍京——字可大,钟繇后裔。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
明代董其昌评其书曰:”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王献之)神髓。
《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卫夫人(272-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丈夫李矩善长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书法讲究师承,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是谁传授的?
相传是卫夫人。但是我不认同书法一定要师承,真的有天才,当然不只是书法领域有天才,其他艺术领域也有。
只是我们往往给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找寻“根源”,认为天才的与众不同是因为有人指引,有伯乐的点播,这也能给我们这帮平庸人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看你碌碌无为是因为没有一个好老师,也让我们能心安理得混日子,好让我们“与世无争”,其实每个人都潜能无限,自己可以成就自己。
怀素、齐白石、梵高他们的老师是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当然他们是继承了前人一部分东西,但更多是他们的开创性,打破了局限。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是卫铄。卫铄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书法家之一。
卫铄(公元二七二――公元三九四年),字茂漪,东晋河东安邑人。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卫恒的侄女。后来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史称“卫夫人”。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三体。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师承钟繇,然后又传给了王羲之。
卫铄的书法高雅清新,穆若清风。书法理论也有极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书法实践的总结。
相传王羲之师从卫铄学习,十二岁那年,王義之偷偷地读了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铄再次看到王羲之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志成之智。”并流着泪说“此子必蔽吾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卫铄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给王献之,对于书法的新苗,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王羲之除了跟随卫铄学习之外,他正书师钟繇,草书学张芝,并且博***众长,精研体势。最后终于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为妍美流便的新体,因此,被后人尊为“书圣”。
(下图:1、卫铄 2、卫铄书法作品 3、王羲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卫字体行书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卫字体行书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