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赏析方法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赏析方法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楷书,如何提高控笔能力?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学习原则与方法,这些方法原则都是有历代学者和艺术家们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的指导我们步入正确的轨道。到时这些方法方式都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刻苦训练。
所谓的控笔,其实就是在你书写一个具体笔画时笔锋在纸上的运行操作过程,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运笔的好坏直接影响字的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想提高这个控制过程就是多看、多分析、多练习。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速成一说。这是一个漫长积累的一个过程。
个人认为,原大临帖更能锻炼控笔能力,同时多尝试悬肘练习临帖。刚开始可以稍放大(不超过一倍),慢慢再接近原帖大小。通过这样训练,控笔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必须指出的是,放大数倍临帖,其实容易很多,但对已有些基础的人来说,最好别用,原因自己去领悟。
控笔能力分三个方面:稳定性、准确性、自如性
一、稳定性
起笔、行笔、收笔需保持笔的稳定性,写出的笔画才能有力度,有立体感。
这需注意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要指实掌虚,钩、格、抵、押、擫、捻要正确运用;运笔须腰、臂、肘、腕、指齐发力,全身既放松又紧张。
建议初学者中楷以上一开始就要悬肘,中楷以下至小楷以悬腕书写,强化肌肉控笔能力。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再以悬腕写中楷会很轻松,枕腕写小楷更不在话下,并加倍灵活自如。
二、准确性
无论临帖或书写作品,控制笔恰当的落点、准确的搭配及收放是关键。
一般临帖只注意笔画的粗细、正欹、长短等变化,而忽略了笔画间空隙的形状变化,建议加强这方面行笔训练,会发现所临间架、位置更准确,与原贴更接近,这就是古人说的“知黑守白”。
三、自如性
除了以上稳定性与准确性外,我们书写时还须能充分控制运笔的自如度,能在各种环境下书写自如。建议经常站立书写或把纸张挂于墙上训练。
书法书写过程的控笔能力在于“心”,也就是谋后而定,这样才能实现心挥手运。心中先有技法和美观的字形,然后依照心中之字通过毛笔表现在纸上,这个过程就是靠心法所为。心中一片茫然,自然落笔盲目,心无所指,笔无所挥运。心中有法,心自定,心定神态从容,自能指挥若定。
心中有法,要读帖,读帖到位,胸中有丘壑,心中自然有法,然后就是练至精熟了。姜白石《续书谱》中说: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又作字者亦须略考篆文,须知点画来历先后。“腕运”就是靠心法完成。心中有了书法的“法”,控笔的控就有了度和准。如果没有心法,也就谈不上控制了,因为我们没有了“控”的依据。因此要想提高控笔能力,就要先使得心中有“法”。先有书法的法和规矩技法。
楷书要想很好的控制毛笔,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训练。
首先应端正姿势。身体要坐稳,肩平,头正,脚放稳。身体一定不能东倒西歪。
第二,执笔要稳。
如果是初学者,写字时,可以把左手垫在右手腕下,保持笔的稳定性。
第三,临帖时,一定要速度放慢。
俗话说写字要如同逆水行舟,要如同锥画沙,都是在强调写毛笔字时要”涩”行的书写特点。写的慢,笔画就会相对稳很多。
中锋用笔是指,笔头的锋始终在笔画得正中间。笔杆相对垂直。使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正中运行。这样运笔,可保持笔画的双边缘都保持平滑,圆浑饱满,有立体感。
如何处理好楷书的章法?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第一,满格布局,四周不要留白太多。
第三,楷书落款书体以行书或行草书为宜,不宜用篆书、隶书和楷书落款。
第四,在进行楷书作品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墨法变化,把墨的“浓淡干湿枯”发挥到极致。
第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作品中间处突出“字眼”。
第六,印章不要乱盖,科学的钤印方法是:可加启首印,落款处加白文和朱文印章各一方即可。闲章,可加可不加,若加,宜少不宜多,只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闲章加多了就俗气了。
章法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欣赏书法作品时不可忽略的一个指标。它不仅涉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缀和搭配、行列之间的分布以及幅式、款识的安排等内在因素还关系到视觉心理、审美习俗和书法作品的周围环境、氛围等外在影响。
章法,简言之,指谋篇布局的法则,或者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古人讲“计白当黑”,因为没有白(空间,又称空素地)的衬托,就没有黑色笔道和字形之美,黑与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章法又叫“布白”。讲究留白的空间,如面积的大小、宽窄、长短、形状等。清人蒋骥在《续书***·章法》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
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势、有力,此
章法之妙也……若行间有高下疏密,须行参差掩映之迹。”
学习和研究章法,总体而言应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是整体与局部、虚(空白)与实(字形)之间如何发生作用,如何体现出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正斜、欹正、穿插、挪让、顾盼、呼应等各种关系;这其中,字距问题也是一个应当重
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想要在临摹中求其“神似”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临摹还是创作,一定要重视字距留白,应当把它看作是书法作品中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古人所说的“计白当黑”,应当包括这一内容。
其次是对作品中分行、落款、钤印等传统审美样式进行分析,丰富楷书作品的创作形式以增加更多的美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赏析方法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赏析方法技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