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遗憾草书字体下载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遗憾草书字体下载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邓石如的草书写得好吗?
谢邀。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是清代碑学兴起后,第一个全面实践、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
在他的书艺生涯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篆书和隶书,也为一直囿于帖学的楷行草书注入了碑的基因,开创了碑帖结合的书写新风。
他的楷书得力于北碑墓志,点划丰厚饱满,结体沉稳工整,入笔斩钉截铁,收笔多有出锋,大有踔厉风发之势。
而行草书也很有特色。其书写常以篆隶、魏碑笔意为之。用笔绞转翻飞,气势畅达傲伟,变化丰富。但遗憾的是欠缺虚和,遒丽不足。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龙山樵长等,生于乾隆八年(1743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是清代集篆刻家、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艺术***,邓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少出寒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本人骜岸不驯的性格,促使其刻苦自励,勤奋向学,终成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时大学士刘墉赞其“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户部尚书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邓石如画像
邓石如擅以隶法作篆,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打破了千百年玉筋篆一统书坛的保守局面,开辟了清代篆书的新气象。隶书直溯汉碑,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楷书取法魏晋碑版,结体谨严,变化疏朗,刚狠而致秀劲。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
邓石如篆书《龙虎山铭轴》
邓石如篆隶作品丰厚,然传世行、草书作品不多。其行、草作品中常参入篆隶笔意,神气完足,用笔凌厉,气势勃发,蔚为壮观,有了一种异军突起、沉郁雄强的情致,以得自秦汉魏晋碑版之苍古质朴,一扫乾嘉年间帖学低媚的姿态和风气,对后世影响也非常之大。
邓石如草书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为什么现代草书辩认度提高了,基本不用释文,而古帖中很多释文字还用“□”字代替?
所谓草书,就是舞者,就是奔者,不是静者,不是行者。舞者、奔者,时而跑时而跳时而翩翩起舞,袅娜多姿。但都是人的身影。写字也一样,楷书为静,行书为动,草书为舞,都是写的汉字。现代人写的草书好认,就是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再加之,当前的书法教学体制,不让变,不能变,古人的笔意墨味,甚至连古人的神韵味,也要得到几份。所以说,现代人的草书好认还是有道理的!
我想就此谈谈草书的辨认。
我认为现代人对草书的辨认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了。我们都知道所谓的草书就是汉字的一种写法,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幅草书作品的时候,首先是看这幅草书里面的字认不认识。很遗憾,在当今众多的草书展览中,普通大众面对一幅草书作品能认识的字很有限。所以凡是草书展览,都会附有文字说明,目的是让大家认识作品都写的什么字。这就证明大众对草书写的字很难辨识。
就汉字而言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汉字包括甲骨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等文字,但从狭义上讲就是“楷书”字体,其他的字体因为其适用性功能的消退,普通人现在不一定都熟悉了。现在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是以楷书作为标准写法的实用汉字,是交流信息的图像工具。草书虽然也是汉字,但他的功能发生变化不再是实用工具,而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一种媒介。不否认草书是汉字,但这个汉字同现在通行作为实用工具的汉字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相互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是当代的草书识别起来也越来越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新中国搞了一套简化字,把以前的繁体改成了现在的简体,虽然其工具性,适用性,便利性得到加强,但是对于草书这个最传统最古老的艺术所用字体而言,距离反而更远了。传统的或是作为艺术的草书字体,完全变成了有别于当今实用汉字的另外一套符号系统。要想认识学会这一套符号系统,需要很长时间下很大功夫。当然对于书法家特别是搞草书的人来说,确有必要认真学习下功夫把它背下来,不然作品写出就不会是纯正的草书,甚至会贻笑大方。但是对大众来讲,既没有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欣赏一幅草书作品的关键,不是你能否认识其中的字。不需要你去思考,只需要你去感觉。因为欣赏书法同认识写的什么字是两码事。欣赏书法不是看字的内容,而是看一幅作品给人的审美感觉,我们不能因为不认识草书所写内容就敬而远之。你要把草书看作一种纯粹由笔墨构成的运动画面,就算看不懂什么写的什么字,依然可以在笔画的运动中感受到草书的特别魅力。草书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因为视觉的效果,是视觉效果激发了心灵的感应,这不是文字联想能给我们的。所以不管认不认识草书都可以欣赏笔画字形给我们带来审美感受。
这和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化有关。在秦以前,群雄遂鹿,各国的文字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意思的字,另一个国家不一定认识,到了大秦一统,才开始规范了文字的写法,李斯创造了篆书。自此以后,中国的书法开始走向了辉煌之路。
草书最早出现于汉代,由于东汉掌管文书的小官经常使用文学,为了方便快捷,在书写过程中创造了隶书并推广,正式成为一种书体,其后在隶书的使用过程中,一些不正式的文书同样出于便捷的原因,出现了连笔现象,就形成草书,初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随着造纸的出现,书写的便利,加之人们对草书的喜爱和推广就诞生了章草。草书盛行于东汉未年其后各朝代草书名家辈出。
中国的古汉字是浩瀚复杂的,一个字往往会有多种写法,文章中通***字比比皆是,避讳的字也很多,书者各有自已的书写方法,技巧和特点,没有通一规范的模式,即便是古人对古人书法也会常常有看不懂的文字,释文就用口表示,能做释文的是古代老学究呵!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
草书最重大的改革是在民国时期,以民国元老于佑仁为代表的近代学者,对历代草书的书写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极大的归范了草书的书写形式,所以现代草书的辩认度比古代高出了许多许多!不过这也是对草书有一定的研究者而言!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涉及到草书分类。古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由隶书演化而来,笔画多带隶意。今草有说是楷书演化而来,有说是章草演化而来。实际上我国自文字创造之处就有真、行、草之分。篆书有真、行、草。隶书也有真、行、草。是顺应书写简便、速度快的要求产生。
今草的概念,是古代的今草。传到现在也近两千年了。
当代草书的划分有点乱有四分法,三分法,两分法。两分法简单而笼统:章草和草书。四分法是: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小草就是行草。大草就是汉末以来的今草,也称独草。以单字为主,偶有相连。狂草是以夸张、张扬个性也目标的,很多走偏的书家是以你不认识为目的的。三分法是剔除行草。大草叫草书。这样就成了:章草、草书、狂草。
好吧,是不是有点乱。当你说草书的时候就得先澄清一下,你指的是什么。
现代人写的草书有行草,这个好辨认,不用释文。大草因为单字为主也问题不大。狂草就难任了。没关系,只要笔法、墨法、章法还好,能感觉到美就行。写狂草的人其实不少。只是流行起来比较困难,不认识的字你愿意挂起来吗?
自古至今草书都有释文人不认识的字,有的可能除了书家自己,无人认识的。
手机打字挺辛苦,希望大家给个赞,转发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遗憾草书字体下载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遗憾草书字体下载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