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先楷书字体教程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先楷书字体教程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哪种字体最先出现?
本人认为,书法就三种。
每一个书体又分为三个节段。
如果得闲,我们可以将今楷的楷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翻开,
从中都找出同一个字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行书大字中的这个字的写法,在楷书字典中有,在草书字典中也有。
翻开《篆书释异》大字典,按照顺序看,最早的是甲骨文,金文,最后的才是大小篆。
小篆可是秦朝时期的法定字体的呀。
我们再将秦简,汉简,(还有东西汉简),楚简都翻开来认真的看。最早出现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隶书和今楷。而是两者的草书形态和行书形态。
以绳记事,甲骨文,篆书(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美术字,都有划时代之意。都是为记录记事方便快捷,表达清晰。后来才为文人,雅士渐渐的变为艺术把玩欣赏的。所以书法意义上的楷草出现,与实际记事书写的楷草出现,不是同个意思层面。
只要弄清这个概念,再考证出楷草点点滴滴,才能真实论证书法艺术意义。
书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通过几千年的传统书写工具一一一一毛笔,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之美。不论何种书体,不论审美观如何,只要讲书法二字,都首要看笔者的书写功力,对笔锋的驾驭,能否达到感知上的线条与架构之"美"。
楷书如此,草书亦如此。
中国书法主要有五种字体,即篆、隶、真、行、草,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主张先学习楷书,但是实际上楷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后才出现的!
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先是结绳造字,然后是甲骨文,再到各国青铜器铭文,又形成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统一六国文字,所谓书同文,作小篆通行于世,李斯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中国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语言交流,发展方向是简单实用,所以篆书继续演化为隶书,在此期间同时也进行草书的演变,章草是由隶书演化,最早由章草进入今草的书法家是张芝,故称草圣!
隶书写起来比较快,也美观,但有波磔,故在秦汉之际隶书继续向楷书演化,有个过程如汉简,现在有不少人在学习,后来钟繇在隶书、汉简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楷书字体的创造,《宣示表》是楷书的第一件代表作,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楷书完善,唐代把楷书艺术推到巅峰!
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在我国书法史上,草书是先于楷书出现的,但楷书笔法完备,结体严谨,建议初学者还是从楷书开始学起!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草书最先出现。
草书的发展分为章草、今草和大草三个阶段。今草又称小草,大草又称狂草。
商代起,单纯摆动的笔法朝连续摆动发展,从而导致隶书出现。在隶书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连续性强、笔画简省的书体--章草。随着隶书的成熟和普遍使用,隶书笔画和结构的形态逐渐对章草产生了影响。草书在三国、两晋时演化为今草。随着字间连笔现象在两晋已经出现,促进了各字字间空间与各字内部空间的交融,也促使今草向大草的过渡。
到西晋时,日用书体开始向着行书、楷书方向演变。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从汉末开始,到三国时已见雏形,西晋有些楷书还略存隶意,到东晋时楷书已然成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先楷书字体教程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先楷书字体教程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