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字草书帅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字草书帅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画国画,一定要练毛笔字吗?
这个问题是不能怀疑的。中国画的特性就是诗书画印合为一体的一种审美要求,尤其是文人画的兴起之后又重新把书法和绘画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画不光是要严格练习书法,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为一体的书法风格,书法即为画法,画法即为书法的高度。有些画家虽然书法写得很好但其与自己的画风完全不符题字过后显得不明不类的感觉单独看都是优秀的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协调。这里面缺乏了书法绘画的融合缺乏了文化底蕴文学功力的体现。画的好的作品既是书画合一又是诗情画意的集中体现。例如郑板桥的墨竹,齐白石的虾,潘天寿的老鹰等等。
如果是业余爱好,画来自我欣赏,不愿意苦练书法也无妨。
如果只是为赚点钱,画些工艺国画,批给画贩子,不苦练书法也可以,反正有专人帮你题字。
如果有志于书画艺术,要想有所成就,那么,苦练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中国画以书法为基础,讲究线条、点划的造型和骨法用笔,而墨法之妙,全从笔出;所以,中国画以线条勾勒,用线条深入刻画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线立骨,以各种墨法来表现对象的质感和韵味;这些要求,全凭画家的书***底来实现。
如果评价一幅国画的优劣,“诗书画印”四艺俱佳,才是好画,如果缺了其中之一,就存了瑕疵。所以,书法是画好中国画的基本功。
画国画不一定要练毛笔字。
书法应是学国画者的选修课。
这是因为书法和国画为两种艺术形式。
如果说相互借鉴的话,练练更好一些,会有所提升,且画国画必须落款。书法练好了可以***提升国画水平。当然书法创作提升,画国画的笔法影响书法的作用更大。
画国画的人可以是不识字的绘画作者。有一个农村绘画作者,自幼热衷于画老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画工笔虎。七十岁以后,画出了境界,工笔画逼真,把画作摆在院子里,狗见了吓得猛跑。周围人识这位画虎者画得逼真。然而这位画虎者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画国画提倡练书法是正确的,画者提升素质后能画得更好。绘画人生会走得更远。但也不一定人人都必须练书法。术业有传攻。
外国人若要学中国画,等书法练成了,黄花菜也凉了,也并说学中国画了。
书法和国画的技法不同,书法借鉴国画技法的多,而国画借鉴书法的少。书法用中锋,中国画多用侧锋。
当代书法多练楷行草,而在只有篆隶体的时代,怎么去练今天的书法。古人也画出了经典之作。
所以,学国画的人提倡练书法,但不是***必须去苦练书法。
画国画一定要练习毛笔字,这是肯定的。书法的笔法对国画的提升相当大,尤其体现在落款上。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指绘画,还包含了诗书画印四个层面,欣赏者也从这四个层面来综合评判一幅国画到底是精品画还是普通画。
国画中的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画面中要有诗情画意,能呈现出诗意的意境。二是指落款必须以诗句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很好的提升绘画的品味。但鉴于现当代画家文化修养都达不到要求,所以,许多画家不会写诗,就谈不上给画面题诗了。
国画中的书,是指落款时的题字,这些本身就属于书法。古代画家文化修养高,常喜欢题长款,题写几十字甚至上百字,这些文字是对画面的解释,以及对创作的说明,能让欣赏者通过文字更好领略到画面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写长款文字还能有效调节画面的布局和章法。如今的大多数画家因为书***底较差,不敢题写长款,只落名。
国画中的画,指画面内容与格调,以及所涉及到的技法。比如,画人物、动物、树干、石块等物象的轮廓时,需用线条勾勒,这些线条的用笔方法完全是书法的中锋用笔,如果书***底不行,勾出来的线条会显得柔弱无力,缺乏柔韧性,就无法概括出准确的形象,这样的画,肯定不是好画。
国画中的印,指代印章,印章以篆书刻成,篆书同样是一种特征鲜明的书法字体。画好画,给落款下盖上印章,让书印相得益彰,给画面增添了另一种趣味。
这是肯定的,书画同源,中国画的工具,主要是毛笔,毛笔在绘画中,通过其运笔的不断变化,才能绘制出一幅好的画来。
毛笔练书法是绘画的必修课,一个连字都写不好的人,不下苦功夫写好字,笔就没有力度,不说入木三分,但最起码不要飘浮在纸面。
练字就是在练心,绘画就是在造人。每笔一画都突现出画的精神内容。只有练好字,有了一定的功力,才能画出一幅优秀的作品,这两则是紧密相关的,不能单一而论。学画的同时也一定要练好毛笔字。
庞中华的硬笔字好吗?
我认为,题目中的六位老师,应该分为三类:
【庞中华】对硬笔书法普及做出的贡献最大,他的字,受魏碑风格影响。楷书、行书,都有一种的扁平风格。
庞中华老师的成功,受益于文怀沙的举荐,终于使《谈谈写钢笔字》能出版,销量非常火爆,再然后是电视讲座,庞氏硬笔书法很快风靡全国!正所谓是时势造英雄。
可以说,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是60后、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
但是后来,不同风格的书法家出现后,大家的主流审美,逐渐脱离庞氏的风格了,这也是现在练庞中华较少的原因了。
【田英章】田英章老师的硬笔书法,源于欧体,但作为实用硬笔字,又能写规范,严谨,我认为,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楷书,是同时代一流水平。
而田英章老师的行书,写的非常老到,实事求是的讲,网络上,受到的争议声也不小,我现在也在练田英章行书,在我看来,争议大的原因有二:1.田老师的行书,明显书写速度较快,故连丝较长,通篇欣赏,并无简洁的感觉,这个容易理解;2.田老师的行书,中宫收的太紧,虽然很流畅,但没有轻松之感。
我依然认为田英章老的硬笔行书,也值得一学,田老师功夫确实非常深!
【吴玉生】老师更擅长的是硬笔行楷,所谓行楷,比行书更多了一点楷的成份,少了很多虚连。下面两图,可作对比:
图一为田英章老师的行书,古味较多,书写速度较快。
谈不上好不好,只说其字规整,但符号隶书字体的字形,讨论如下:
一是庞中华是硬笔书法早期倡导者,在90年代初期已经很有名气,还担任中国硬协主席,确实对推动硬笔书法贡献了力量。
二是庞中华的字是规矩的字,美不美看法不一样,他的楷书字普遍扁,符合隶书的味道,估计庞中华先练习的是隶书,不知道准不准,是我的猜测。
三是我个人不提倡模仿庞中华的字,他的字柔没有钢之美,结字普通,变化不大,建议临古帖,才是正确的练字路子。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估计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
如果单说他的硬笔字好坏,答案肯定是好的。但是不是优秀书法作品,就有待商榷了。
庞中华,从一个地质队员成长为风靡全国的书法家,得源于文怀沙的推荐,得源于媒体的狂轰乱炸,也得源于八十年代后期中国书法学习复兴的***期。
他的书法,用硬笔学写欧颜柳赵,虽然结构章法看起来整齐美观,但是艺术性弱一些。因为硬笔无法表现软笔的力度、浓淡、肥瘦。
记得一位书法家讲过庞中华书法的缺点,他的有些字点划收笔时,力量是向下的,但他的书法字与字之间是松散的,气息不连贯。
原因是啥?因为他是用硬笔学写古人的毛笔字。古人写书法是竖着写,每个字的收笔力量自然是向下的,尤其是行书,上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往往是在找下一个字的第一笔。
但是庞中华写时是横着写的,还按这样的规律写,自然不行。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一家之言。
应该说,庞中华与聂卫平一样,是位时代造就的英雄。
改革开放初期,万物复苏,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久旱的土地对雨露的渴望,庞中华的字帖一出现,就点燃了大家学习书法的热情,所以说,庞中华对书法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年,我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认为庞中华的字就如王羲之的字一样,优美之极。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了解更多的书法专业知识后,才知道,其实庞老师的字离专业还较远。
庞中毕的历史作用我们不应怀疑,但他的字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不能随意拔高。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个人认为硬笔学习庞中华,作为实用性的书写是非常好的。
有人说庞中华字体太俗,如若不从事书法专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美观、漂亮的字体吗?
还有人说庞中华的字不入古法,那是他们没有仔细看,没看懂。
庞中华的硬楷书略扁,且方折处多有顿笔,这明显是受到隶书和魏碑的影响,他不是不入古,是入古而能自出新意。
我个人是从小学时期就练习庞中华硬笔的,一直到了高中才改学柳体。
后写王羲之圣教序、北魏张猛龙碑,后写颜体争座位,现在主要练习米芾。庞中华算是我书法的最初的启蒙。
如果你仅仅想练好钢笔字,只是为了实用,练练庞中华挺好,漂亮还好[_a***_]。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字草书帅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字草书帅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