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怎样练成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怎样练成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时间学习楷书,不学行书,能做到楷书好且行书自然吗?
楷书和行书的书体有相通之处,又各自有别,楷书有楷书的理论技法体系,行书有行书的书法理论技法体系,可以把学楷书当作学行书的基础,但长时间学习楷书,不专门学习行书,写行书要达到较好的行云流水效果是不可行的。
(姚孟起楷书作品)
受书体本身限制,楷书的表现力也有限,写意和创作自由度不及行书丰富。楷书是以平稳端庄为主的。是以静态为主的,平和的书体,是一种比较标准的,具有艺术价值而实用的书体。
(姚孟起楷书作品)
行书在表现情感、节奏的丰富变化比楷书要强一些,但不是不要法度,相对楷书来说,自由度较大。可变形、夸张、牵丝连接、速度加快、动势较强。从楷书的结构转换为行书结构,无论是用笔和结构要简洁一些。但笔画的斜度越来越大,字势越来越险,情感起伏的表现越来越激烈。黑色变化越来越丰富,章法表现更灵活巧妙。
终上所述,要写好行书,须专门研究临摹这一书体的优秀碑帖,精通它的用笔、结构、章法特点,才能把行书学好,仅仅学习楷书是不行的。最好两种书体都学,形成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王铎行书作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我的体会:书写楷书的目的,就是为书写行书打基础。我们学习唐楷也好魏碑也好,就是理解古人的书写内涵,最终写出新时代特征。写好楷书基础上练习行书,最后再学习一些草书的技法。就像启功先生讲,所以说楷书要当行书,就是考虑笔势的存在。笔势强调的是什么?其中一大关键就是点画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在楷书中,这种呼应和连带在纸面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却是千真万确的存在的。少了这个,即使单个笔画精到,整体上也是支离破碎的。书为什么要当楷书写呢?这其实是一个反正面的关系。楷书要静中有动,行书呢,当然要动中有静。特别是在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都是要把笔法交代清楚。孙过庭在《书谱》中讲: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对于你的这个提问,本人就只能就题答题了。
按你所说,"长时间学习楷书,不学行书",楷书再好,都不可能实现行书自然就好,这是通例。
但是,也有特例。
特例是练习写楷书时,如果像赵孟頫一样,以行入楷,写到自然流畅的程度,转手写行书,可能就会顺手多了。
因为行书为两界书。
如果你得闲,可以搬出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三本大字典出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查找出某一个字来对照一下,从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在行书字典出现的字,可能在草书字典中有,在楷书字典中也有。
如果长时间练习的是某一种特别有个性特点的字体,从没有涉及过行书,若是要想随手就能写好行书,可能也是特例了。
本人练习写字是在临退休时作的一个爱好选择,其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用以打发余生的。
谢谢三千里马的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楷书和行书是两种不同的独立的书体,楷书与行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任何联系。长时间学习楷书而不学行书者,是写不好行书的。关于楷书好行书自然就好的说法实乃可笑!
有网友说,只要写好楷书,所有的书法都能写好。说这样的话,只是信口开河罢了,其言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另外,说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就更道理了。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再争执下去了,道理都在那里摆着,可有些网友就是听不进去,没法子,只有不说了。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我认为,一个学书之人,一生能把一两种书体悟透彻,弄明白,就非常不易了。学楷书,就要把楷书学好。学行书,就要把行书学好。学隶书,就要把隶书学好。学草书,就要把草书学好。这叫术业有专攻!不要今天学学这个书体,明天学学那个书体。当下,先选准一种书体学习才是正路。贪多嚼不烂!
最后,再重述一下我的观点:
谢谢邀请!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二者概念不同;其次,二者笔法不同;再次,五体书法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可互相代替。图中可见楷书(颜真卿)与行书(王羲之)是不同的书体!
楷书写得挺好,行书却很丑怎么办?练行书有什么技巧吗?
楷书写的好,行书却写不好,这说明你对二者的用笔特点还不太清楚。
行书的用笔和楷书相比,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楷书笔画直多于弧,行书弧多于直;楷书多棱角,行书多圆润;楷书的点画必须独立、符合一定的法度,并必须藏锋,较有局限性,行书可以随意伸缩,不受限制,用锋随意自如,点画自然多变,体态流动。
按这些区别,下面以横画为例介绍下行书的特点。
横是使用最多的点画,行书当然不例外。行书的横,中侧互用,或者在一画中由侧锋转换到中锋。要写好行书的横,不外乎把握住角度、弧度、长短以及动势,犹如太极推手,柔中有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行书和连笔字是不一样的!楷书写得挺好,行书肯定不会很丑,但是需要练习。
练过楷书之后,一下就能写好行书那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很重要。
提问者问的问题,楷书挺好,行书很丑是不成立的。所以楷书你的楷书练好了吗?
我是一人。行书和楷书一样也是一种书体,有自己的技法,需要学习。
注意:如果你学得楷书是欧颜柳赵,那么行书推荐学习王羲之体系。个人建议,初学者不要学习宋四家的行书。
先看一下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为什么一个人拿毛笔能够把字写成这样。
下面说几个王羲之体系重要的帖子,
王羲之著名的帖子《圣教序》
全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为王羲之版本的《圣教序》,是学行书的必临的帖。
如果你说你学过行书,没有临过《圣教序》,那就相当于没有学过。
很多人没练过楷书直接练行书,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没练过楷书直接写行书,行不行呢?我的意见是,如果只是业余爱好,写着玩,那无所谓你先练什么。如果是想正正规规练书法,那么只要是负责任的老师,都是先建议你练楷书,然后再写行书。如果直接跳过楷书练行书,很容易练不好,原因有下面两点:
行书对控笔要求更高
写过楷书的我们都知道,楷书写的时候是一笔一画,比较慢速地在写。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更是这样,特别是临帖的时候,我们都是看一眼写一笔。楷书本身就是一笔一画地,所以初学这样写问题不大。
而行书写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牵丝萦带,很多笔画是连在一起的,书写的时候速度也是比较快的,或者说是有节奏变化的。但是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说,一开始慢慢写都是问题,一上来就要完成难度更高的运笔,这对初学者要求实在有点太高了。
练到后来很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气,例如用笔不流畅,写出来的字缺乏连贯的气势,没有节奏的变化等等。
点画形质不过关
学习书法最基本的用笔就是提按,行书就要求在快速运笔过程中完成一些提按动作,但是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的话,提按功夫往往不过关,写出来的字就不沉稳、流于浮滑。不论是楷书还是行书,点画的形质是很重要的。
没练过楷书的人,直接写行书,往往点画质量不过关,缺少基本的提按笔法,线条缺少变化,比较单一。启功先生曾经说过: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直接练行书,一个字你可能要写二、三十遍才能练好,而且会感觉很吃力,不得法很容易走歪了。可是如果有楷书的基础,你临帖的时候一个字可能不到十遍就写好了,而且能读懂字帖的精妙所在。
因此,如果有楷书的基础,再把行书练好,算下来要花的时间反而比直接练行书少。所以有很多人上来就练行书,练着练着又开始回头练楷书了。
一个书家最基本的也要掌握楷书和行书两种书体,楷书其实是学习书法者一门逃不掉的功课,现在不学,早晚要学,还不如一开始就按照书法的基本规律来,从楷书入手学习。
有楷书基础自然更好,而没基础,直接学行书,当然也行!
尚在纠结“不会走就想跑”的朋友,可看我6月3号我主页发表了文章,写的很是详细,也参考了大量书法家的观点,不再累赘了!
从起源上,大家练的楷书可是行书的弟弟,楷书是晚于行书而产生的,至于又说行书源于“楷书”,可是源于如下“楷书”――隶意十足八分体。
练不好行书的原因,据我的观察,有如下原因:
软笔行书,硬笔去临摹是难以把握的。再加上有的朋友是新手,对于行书的结构,线条的虚实,甚至是笔顺都把握不到位的情况下。
这样临古贴,容易陷入画字的囹圄而不能自拔,笔力浅,气脉凝滞不畅。门还未入,就直接“取法其上”了。
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入门以现代硬笔字贴为宜,有一定审美功底,临摹功底后,再学古代经典一点不迟!
行书的线条,是流畅的,楷书式的顿笔很少。 有的朋友分得不太清,把楷书很多的顿笔,节奏感,带到行书上去了,甚至于牵丝,也是刻意的。
这是对行书的结构认识不深刻的原因,建议可以多观察古贴中的结构。
我理解的行书,一定是自然书写的――不是追求快,更不是描字,而是回归到行书应有的书写速度下,写正确行书的结构,才能写出行书流畅的气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怎样练成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怎样练成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