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笔势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笔势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字按笔顺,书法则是按笔势,如何取势?
势在书法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或者功夫,有势无势往往决定作品的艺术性高度。无论书法和写字,都是要按照笔顺的,笔顺不对,不可能产生合理的笔势。字势有许多种种,概括起来说过都是在三种势态基础上变化演绎而来,既平和之势,欹侧之势和中和之势。一般一中和之势为多。平和之势的书法比较安详虚静,如钟繇的书法,非常安静肃穆,在如颜真卿楷书。欹侧的字也比较多,如米芾的书法,王铎的书法,欧阳询的书法。中和书法如王羲之的书法,还有中和略偏于险劲的作品,如黄道周或王献之的书法,这是从整体上说的。
势可以说就是书法作品整体上给我们的一种感觉味道和态势。当然书法以中和势为最美。
书法要得势一要心意专注你,心无旁骛,字自然的平和气。心中若出于不安和紧张或者有不和谐之事在心,就可能出现欹险之势。能够兼备者往往需要非常高的修养和心态。
在具体到点画空间的势的方面,就是角度问题,点画线条形态的角度和曲直,刚柔,长短,轻重,缓急都会产生不同的势态,还有字內部以及作品的大章法的处理同样也会具有一定的势态,甚至字势和整篇作品的势是互不分割的。比如毛主席的书法的势态。
谈到字势的角度问题,我们试以上图的米宫格为列试做说明。
以田字格的竖直线和横直线,点画角度越接近这两条十字线,点画态势和字形越平和,但也越容易出现僵化情况点画角度越接近左右两条斜线,点画的态势越明显,也就越见欹侧险绝。除此以外还有偏旁部首和上下左右高低斜正,参差错落的取势方法。特别是行草书,如大草的线条的取势就非常险绝。
在书体中,楷书和部分隶书、篆的态势比较平和,草书行书相对欹侧险绝一些。这只是大约如此,一流的经典书法,都是中和大态势,是上述三种态势兼具的,同时还有因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而产生的独居个性的态势和审美理念。
笔顺和笔势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汉字是由不同的点画构成的,每一个笔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笔顺有先后,位置有高下、左右,形状有粗细长短,这一切都要服从于笔势。那么什么是笔势呢?
笔势是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
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断》中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书法就是让点画根据笔势按照一定的法度组合到一起。
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看这幅字写得怎么样,首先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作品的气韵,气韵是否生动、能否表达出书家的思想情绪,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笔势。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运笔时的趋向、动势就决定了作品中点画的方圆、藏露、疾涩、枯润、偏侧、大小、粗细等变化。
而这些元素以不同的动态、形势在空间里组合,又是决定了书法作品的险峻、平稳、雄浑、秀丽、古拙、清雅、刚健、婀娜等艺术风格的关键。
笔势的内容包括很广,点画自身的方圆曲直、轻重虚实、点画间的呼应顾盼、穿插映带;偏旁部首间的开合向背;字与字之间的启承揖让、参差错落,都与笔势相关。处理的得当的话,就会给人以天然合理的感觉,这就是得势。
周汝昌先生说过:“势就是关系。”这句话可谓是大道至简,我们写字的时候讲究整体,一气呵成,运笔要连贯,有时是在纸上运行,有时又是在空中带过,每一笔都有来有去、有入迹、有出痕,古人曰:“纤微向背,毫发死生”,说的就是这个理。
接下来我们举例子来说明笔势的情况,例如上图中是赵孟頫的《妙严寺记》中的两个字“扬”和,图中红线是运笔在纸面上留下的痕迹,虚线是笔在空中运行的轨迹。通过这些痕迹,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孟頫在创作的时候,一气呵成的动势,中间笔势是不停顿的,最后一笔的去向是下一个字的起笔方向。
了解了楷书的笔势之后,我们再看行书的笔势就容易了,上图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茂”字,用笔更是流畅痛快,笔势不停。
书法为什么能区别于书写升华为一种写意的文字艺术?书法为什么在汉魏之际成熟时称为书势?书法为什么会被称作兵将攻战的笔阵?无非就是把笔顺变成了笔势!
一个势字,就能把几个文字排列的笔画变成大风起兮云飞扬,千万猛士战四方的阵列,是何等的气派?是小中见大,微缩战场,非排列之队形!
这些都是卫夫人、王羲之等人说的,估计说的是行草的笔势,不可能是楷书的笔势,当然,楷书正在布阵,是挖工事掩体的阵势。
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取势的问题,诸葛的八阵图怎么变化?对不起,关、张、赵、黄、马无用,还得看军师发令。
笔阵图谁是军师?非腰、非肩、非手、非指,乃是腕。腕运笔起势,势来不可挡。区区一支笔,笔下起风浪。所以唐代写狂草的怀素: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只有运腕挥洒,才能笔势纵横。有心于书者,不妨一试。
谢谢你的提问。写字按笔顺,书法按笔势?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首先,不论写字还是书法,在笔顺和笔势上是没有严格区别都,也就是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写字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如果都是规规矩矩,工工整整,这就是写字。
但是,写字不是没有笔顺也不是没有笔势。
所以我们要说说,什么是笔顺、笔势。
笔顺就是笔画顺序,是按照上下左右先后用笔的。
如果一个字是左右结构,那么顺序就是先左后右。如果是上下结构,那么笔顺是顺序就是先上后下。
这是基本符合所有字体的一般规律。楷书如此,行书草书亦复如此。写字如此,书法也是如此。
那么笔势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的书法家的着眼点不一样,因此说法也不一样。
我还是从一个字的笔势谈起吧。因为,书法的根本是从一个字开始的,也是从一个字的笔画开始的,所以,我们就要从一个字的一个笔画说起。
关于笔势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很多都没有弄清楚。把一泻千里般的书写看做是有“气势”。借这个话题,给大家把书法中的笔势科普一下。
两军对壘,最紧张的时刻,是在擂鼓之际。战鼓齐鸣,鼓声震天,势冲霄汉!这叫“造势”。以鼓声激励自己的士气,威慑敌人。势足而发,人人振奋。这叫做“一鼓作气”。当搏杀开始,绷紧的神经化为战斗的动力。经过一轮的搏杀,再次击鼓时,战士的力已消耗完了,所以叫做“二鼓竭”,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就叫做“三鼓而衰”。蓄而不发,叫做“蓄势待发”。不发出去,才能保持强悍的威慑力。发出去的是力不是势。
明白了势,才能知道发力点。我们再举例说明。弓箭拉满,叫做蓄势。当你把弓拉满对准敌人的时候,此时的敌人内心最害怕,不敢轻举妄动。而当你的箭射出去,要么一箭中的,要么射偏。当射偏的时候,敌人受到的威胁立即解除,自己的主动权也随之消失。
笔势就是如此。以蓄为上,不可轻发,发必中的。怎么去蓄势?顿笔、蹲笔,都是蓄势的笔法。发力之前,必须蓄力。在什么地方发力呢?每个人的书写风格并不一致,对发力点的掌控各不相同。随着我们的创作经验的积累,书写节律的掌控,会有自己的认识。蓄势而发的节点自然能找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笔势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笔势怎么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