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方正笔画简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方正笔画简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的字体?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书中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写楷书,笔画如刀切割是功底吗?
曾几何时,有个大哥在电视上讲书法,一天讲一集,讲了几年,说写字尤其是楷书,笔画线条要如刀,才是最厉害的功底。
于是天下初学者提起该“***”无不五体投地,说:“那个***功底太厉害太厉害了”我问到:“他哪里厉害啊?”初学者说“***的字横平竖直,和语文课本上一样工工整整,最牛是线条如刀切割!”
看赵本山小品《卖拐》,把人忽悠瘸了,只是当笑话,没想到现实中这“***”把横平竖直的印刷体忽悠成书法、把线条如刀切割忽悠成深不可测的书***底 居然有百万人深信不疑。
他比赵本山厉害多了。
我们平时见到的古人楷书字帖,多是石匠、瓦工刻出来的,线本来就是刀刻,因此死板、没有墨韵情趣。。。不是书法家原作的本来面目。
所以了学碑不如学贴。
下面我发几幅古代大书法家的手写墨迹,看看古人的线条到底是不是如刀切割的,看看某***是不是忽悠外行的。
这是亚圣颜真卿的手写墨迹。
我觉得,只是一种用笔技巧而已,例如,刻意用笔法表现刀法,以示老辣,有金石味,并不是什么书***底! 恐怕是写的很生硬吧?
非要得说这是功底的话,可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如刀切割”的痕迹,应该是指笔画的边缘形制与质感,感官效果特别的齐整、锋利。这个好办,做个小实验就明白了。写一个画,用剪刀沿着边缘剪下来,再仔细看。或者,嫌麻烦,用中性笔双勾一个也行。这说明,原来用笔写的那个,叫书丹,剪切的就算是刀刻的了,对比一下,用笔写的,与切割后不一样了,多了一道工序一一工艺制作。
其次,“如刀切割”的痕迹,与笔法、纸法、墨法三要素,相互搭配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只需做一个实验就知道了。比如,同是一个字,先用侧锋、熟宣、浓墨写一遍,然后,再用中锋、生宣、淡墨写一个遍,将两次写的效果进行对比,明显有天壤之别。出现这个情况,主要原因是,取决于是否利用了“屋漏痕”。如图:
如果说,“笔画如刀切割”似的显得有功底,那以后宣纸厂省事儿了,出大白纸就可以了,咋写都生硬……
以上是我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问题,书法的笔画如刀切割是功底吗?
这个倒不一定,书法的功底并不是非要写的像刀切割一样,书法的功底来自于对于用笔的熟练的掌握,和对于书法结构规律的熟练的运用。不能但从一点,就认为有没有功力。
事实上,这种刀刻一般的起笔并不好,还是一种习气。好的起收笔都是很自然的,任何艺术都一样,要自然。
不要单纯的去追求刀刻的效果,毛笔是毛笔,刀是刀,可以用刀在石头上代替毛笔,不要用毛笔在纸上代替刀。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书写而没有刻的墓志上就能看出来,它们的起笔并不是很方,反而自然。我们现在把魏碑写的太方,是一种误区。
古代的刻字的工匠一般都不识字,而在石头上刻方笔要比圆笔好刻的多,所以魏碑多方笔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最好的起笔是方中带圆,圆中带方,方圆结合,自然用笔。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这个问题问的好,问得深刻。
我遍观楷书四大家和当代的的所有的著名的书法家。能把笔画写成刀割斧劈的书法家少之甚少。独有唐代的柳公权能够达到这种高度。
对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临习柳体楷书十多年。我最开始接触的是欧体。写了一段时间欧体以后才转入到柳体的临写中。我最开始为了追求这个刀割斧劈的那个艺术效果,手腕子酸痛了有十多天之久。柳体的横画和竖画在那方面表现特别明显。
所以说,自柳公权之后,学习柳体的书法家特别少,因为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计。因为柳体字骨力十足,所以历史上才有了颜筋柳骨的这个说法。
这是咱们当代大书法家启功的作品。看看他的作品的横还有竖,几乎都是圆笔。
这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也没有刀砍斧劈的艺术效果。
这是欧阳询《九成宫》作品,也没有柳体的所说的刀砍斧劈的艺术效果。
柳体自柳公权以后,很少出现书法大家。不是因为没有人学,都是因为半途而废。
学柳体楷书,难啊!刀砍斧劈的艺术效果不好写。
写楷书笔画如刀切是功底吗?但凡练习书法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毛笔、书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用毛笔可以表现千变万化的书法风格,而且每一个人手法、笔法、表现又各具形态,风情万种。书法最重要是讲究真实状态下的书写性,只有不刻意的故作表现笔法形态,才是关键。所以启功曾经就有比较权威的说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当然有的人为了追求雄强的风格刻意的去临摹北碑墓志等等,强行表现刀刻斧凿的效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与书法真实的书写性相去甚远。
试看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碑帖作品,有好多没有刀刻斧凿的表现,难道就是没有功力吗?显然不是。所以说并不是出现刀刻斧凿才是功力的象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方正笔画简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方正笔画简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