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练习行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如何练习行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练习行书先练小字还是大字?
从目前的书法字帖中,一些“书家”往往认为,练习行书应该从大字练起。不过在这方面,我与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书信、公文是古人主要的交流媒介。一般是***用小字行书表达的。为了使书写具备美感,古人平时练习时,应该***用小字行书的。从现存的一些古人信札,都是以小字行书呈现的。后来一些书家 ,渐渐***用大字 ,表达自己的情感 。练习时才开始用大字练习行书。因此练习行书,应该是从小字练起。当行书书写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大字的练习。
对于大字小字,不管你练行书还是正楷,往往随着人的习性而发,而言。写什么体的字,都得讲究字的行体,艺术风格。过多的,是大字的艺术,风格,流派,技巧,较复杂。要想创到境界,不是说说,写写就行的事。需要长期的锻炼。
谢谢邀请。个人以为,应该写大字。说不明白啥原因,只是有这种感觉。觉得字写小一点,即使不太好也没那么难看。大字就不同了,无论是结构还是笔划,如果有一笔不到位,感觉都特别难看。可能是大字能给人更清晰更直观的感觉吧。所以,有这么个想法,不知对不对。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
行草书法练习,无论是训练还是习练,都经过临摹这关,如何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行草
写好行草,先训练行书,了解行书貌,介乎草书与楷书,为行书。比草书工,比楷略放,楷法多于草法为行楷,反之,行草。
写行草,务必从简从易,字字之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楷行草)
为何出现行书,东汉已有行书之体,传说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钟繇善行狎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造其极致。
《宣和书谱》道出了行书为何流行,自隶法扫地,而真书于拘束,草书几于放野,介乎两者行书有焉。择行书为广泛,至今行书最流行。
写好行书,可习钟繇《千字文》或王羲之诸帖,最容易取源之法,究底是魏晋为源。
其二,在习练臻魏晋风神后(需要几年),再涉猎入其它风格,如颜鲁公,米芾,何绍基,
习练的过程,是为了形成自己风貌之目的,故可悟道,以古法致用,行己性情,出己风格。
如此,期待训练有进。
1.笔墨纸,燥润查。2.纵首字,异起画。
3.多藏锋,少尖耍。4.虚实笔,提按洒。
5.有顿挫,转快雅。6.慢墨猪,防飘滑。
7软缺骨,方笔加。8.防横长,腰断茬。
9,竖亦变,直粗傻。10.邪诱正,少为佳。
11.中轴线,挪让它。12.字大小,抑仰洽。
13.字距离,不等法。14.字圈连,择眼瞎。
15.游丝多,乱成麻。16.笔意断,气息压。
17.流***,险绝抓。18.紧与松,空间搭。
19.飞白少,神升华。20.款印清,阴阳花。
配套:书法字典***,学习诸家草法。另外刘东芹写了一本入门的部首/字根草法的书,但是有些地方思路走偏了,比如解释車这个部首之类。
我楷书入门之后,老师让我熟悉熟悉行书,让我先看看草诀百韵歌学学草字写法,方便临习集王圣教。
然后我搜集整理了一番纸面和网络上的一些学法,再加上随便写了十来页草诀百韵歌实在没意思,就从《书谱》开始学了,然后感觉非常的爽。当然,学了很多遍之后,为了不让笔画更油滑,后来又得再去用集王圣教、文赋之类的约束一下。
当时学书谱,自己回老家过暑***,老师没在身边,一个字一个字的认和揣摩写法(翻***,看放大笔顺版,看优酷视频。有时候问问网友中的一两个老司机,他们都很热情,但是有些半桶水的反而在边上冷嘲热讽)比读所谓歌诀认字,要有效率有印象得多。同时书谱境界远远高于韩的示例(方便初学不得不写得通俗),可以说临完几遍书谱,书法上的审美和认知才真正入了门(草楷行一系,篆隶不行),才知道有些人的字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另外:草书虽然行笔快,但是除非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否则草法制约下,只会比写楷书行书更痛苦更不自在,因为你在没有王颜等人的技术和境界的前提下,去抒发苦痛,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都会受不了。
不过行书为主,偶尔草化,也是可以的,这样一些笔画繁多的,题主就可以草写。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我认为这是二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我想说的俗一点,行书就是把楷书写快一点,把字写快一点,比楷书快,楷书比作正步,行书就是行走,草书就是跑步。行书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省略,直入,映带,流畅,圆转等。它不像正书那样端正,也不象草书那样潦草。草书就是跑了,为了快,笔画更加省略,结构更加简单,甚至以点画或符号代替偏旁和字。写起来是纵任驰骋,快速急就。归纳起来行书的最大特点是‘’畅‘’,草书的最大特点是‘势’,楷书的最大特点是‘’正‘’。
一般说来,行书以王義之《圣教序》,再配以《韭花帖》,(得圣教序笔法尤为明显)。草书王義之《十七帖》为范本,〈再配以王義之《修小园子帖》,怀素《自叙帖》,陆机《平复帖》,孙过庭《书谱》等。仔细领悟里面的笔法,结构,章法。它们都是练习行草书的精典范本,书法奥妙尽在其中。前面讲了,草书有的简化到符号,书写与辩析就需要仔细了。民国书法***于右仁讲过,我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感到书法的乐趣和神妙。于老讲在早期,二、三天才学一个草字,最后学习积累,写草书得心应手。另外,多学多练王義之的尺牍,更会有大的收获。书法家魏启后说,我是先学王義之楷书,褚遂良楷书,再学王義之行草,学米芾吸收其精华,再追二王,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好行草书,正楷的基础不容忽视,楷书***田英章说过,没有正楷严瑾结构的底孑,是写不好行草书的,我认为很有道理。
关于行书范本,济南的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圣教序》是集字,有些字是偏旁集成的,一个字的势就没有了,在学习中应注意集字的缺陷。
所以,在学习行草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特点,不能把行和草混为一谈,认清它们的特点和规律才少走弯路。学书者,不学行草是有遗憾的,真正的书法乐趣深在行草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练习行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练习行书书法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