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有规范字体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有规范字体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标准化有必要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不利于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秦始皇的书同文使得中华文明广泛传播,草书的标准化是必然的,标准化的草书之所以没有超越楷书主要原因就是容易混淆,没有标准的草书消失是肯定的。即使标准的其它书体由于不适合方便书写都被淘汰了,如篆书,隶书,虫草书-----等等。
规范草书是很有必要的。你说谁草书字写的好不好?最起码能让练过草书的人都能认识你写的是啥字。连精通草书的人都不认识你写的草字,你说这还叫草书吗?这叫鬼画桃符!时下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让人无法辩认,故弄玄虚,自诩大家。有了标准就不一样了。
草书本来就有标准,但是过分标准化会有损草书的艺术性。
首先,草书不是乱写。草书出现在汉朝,隶书的基础上快速书写就成了草书,被称为“章草”。而现在所讲的草书基本上是楷书、行书基础上的草书,被称为“今草”。无论“章草”还是“今草”,草书的机构构成绝不是简单的省笔勾连,而是有着严格的标准的,早在于右任先生之前就有许多关于草书规律的著作,举个例子,比如说明朝的韩道亨所著作的《草书百韵歌》就是一个对草书规律的总结,而这些规律就是草书书写的基本标准。
其次,太标准会有损艺术性。变化,是艺术的生命,倘若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那就不是艺术了。曾经有人就对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有所诟病,并讽刺为“标准饲料”。草书可以说是书法各种字体中最能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书体,颠张狂素,各有千秋,倘若全部标准了,也就没意思了。其实并非草书,即便是楷书这样比较规整的书体也不可能严格标准化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赵孟頫等这些都是写楷书的大家,但是所写出来的楷书还是不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谁的,楷书尚且不能完全标准化,草书就更不可能了。
第三,草书严格标准化的例子。草书严格标准化有人干过的,是日本,日本文字中有很多符号就是严格标准了的草书,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究竟如何人呢?不过如此。
综上所述,草书并非乱写,一定要按规律来,但是严格地标准化草书没有必要。
这个大众是赞成的,部分书家可不乐意了,因为标准化后大家都认识书法家写的是什么,就可以品头论足了。现在没普及你不认识,也不好说三道四 ,媒体随便一炒,作品价值就上去了,就像楷书,你基本上还是可以评论的,好坏你也容易区分,如果是你不认识的草书,那个价值你就没法估量了
这是个伪命题。书法以汉字为母体,以艺术形式为表达,目的是传承和教化。书法本身就回答了书写要有法,无法不能达成共识,更无法传承和延续。
草书到晋体系已经已经相当完备,剩下的只是继承和发扬。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标准化的问题,而是要尊崇草法,对草书进行发展和弘扬的问题。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好像有一本书叫做《四体字典》,收录了汉字的“真行草篆”的标准字形。比如查一个字(以汉语拼音为序),就会在标准印刷体的页码里,同时找到这个字的楷体,行体,草体,篆体的对比字形了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章草是规范的,今草就缺乏规范性,学书者都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变识度就很难识别,当今受利益的影响,急功近利的人太急躁了,不去审视自我,无心思做下来潜心学习古祖的模帖,心中只有利益,真是可悲……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有规范字体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有规范字体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