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临摹黑白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临摹黑白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的人却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一种好?为什么?
这个题目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行草书的符号化,一是书法的虚与实。
一丶行草书相对楷书,笔画缩短、减省,很多偏旁部首以符号代替,所以学草第一步是要识草,熟悉一些字或偏旁的固定写法,即我们常说的草法。
二、虚实是书法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有无、轻重、疏密、黑白、主宾、高低等造成一种含蓄的意境和生动而富有变化的气氛。
在笔法上,笔重处为实,笔轻处为虚。是点画处为实,非点画处为虚。在结构上,密处为实,疏处为虚。写书法要虚实相生。
比如,不论是楷书还是行草,方框结构内短画不可与二直画相粘,或搭左竖,或以点代画,与二竖完全脱离,在书法术语中,这叫“潜虚半腹”。
所以,在一件行草作品中,以笔画减省为主,这是行草书的特点,但会间以笔画较多的实写,寻求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以简代繁、结构变异是行书、草书中常见的书写技巧,这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历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
而且,这样的书写技巧,在我的小视频里分享过――
每个字的结构变异、笔顺变化、以简代繁,在书法上,都是有约定俗成的几种变化。
所以,既然是练字,你不妨学一下书法家们是怎么处理这个字的写法的,普通爱好者切莫随意发挥!
硬笔行书,行草,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正常书写速度,此其一;
易辨识度,此其二;
所以,不能为了以简代繁、省略笔画,而影响普通人的辨识度,要保持一个适度原则;
有人写行,草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人写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种好?为什么?
答:笔画不省的叫行楷,笔画不省的叫小草(今草)。
省略笔画的叫行书或行草,省略很多笔画的叫大草(狂草)。
为什么?
答:书法上自古有之不为病,只要有古可寻,有帖为证,不为错。
哪种好看?
答:写好了,都好看。
自己喜爱哪种自己说了算。
如果真有你说的这种情况,那不简省笔画的这个人起码不会写草书。草书是一定要简省笔画的,当然,也不能想怎么简就怎么简,得符合公认的法度。请看“草书”这两个字的行书与草书。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看下面《宋 · 苏轼 · 赤壁赋》、《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中的“舞”字,前者一笔不落,有点繁琐,后者省略了一些笔画,就单个字而言,后者更加简洁、大气;
书圣王羲之在他的行草书当中,有很多简省笔画的妙笔,既不消弱汉字的可辨识性,又增强了艺术性和美感,称为后世临摹的经典。
如下图,《晋 · 王羲之 · 顷日帖》中右边部分,“曲”字中间省略,“豆”字省略成一条曲线,显得异常简洁。
《晋 · 王羲之 · 四月廿三日帖》中的“忧”字,与《晋 · 王羲之 · 黄庭经》楷书中的“忧”字相比,上半部分省略了两横,下半部分省略了“心”字,笔画简省,但是不影响阅读,更有行草美感。
你见过真正的“二王”笔法吗?它有什么明确的特征呢?
真正的二王笔法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会的人少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真正的笔法绝对不是大家所说的中锋用笔与五指执笔法!
2.一笔成型
二王笔法绝对可以一笔成型的把笔画写出来,而不是在那里反复的提按,描摹!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这个问题太缺乏书法常识和书法史常识了。
首先,从书法常识来说,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具体的、典型的笔法。从书法史来说,二王与同时代的不少书法家有很大区别,因为二王的书法时代,还是一个隶书时代。
大量的书法家,主要写隶书,那么,二王与这些书法家当然有明显的区别。
同时,二王与后来的王羲之书法体系,例如唐代、宋代、元代书法家都有一定区别。
如果不搞清楚这个概念,二王笔法与其他人的笔法就无法做具体的比较。
二王书法是东晋出现的一个书法流派,这个流派继承了钟繇、卫夫人的笔法体系,与当时的隶书书法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
那么,二王的书法历史功绩,就是把隶书的笔法,基本改造 为“楷书”的笔法而与隶书的距离也是非常大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其次,二王这个书法体系内部也是有很多差异的。
例如,王羲之与王献之就有很大区别。这个差别,后人的总结也很多。
主要认为王羲之的字“内擫”,王献之的字“外拓”。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没有的。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在探讨“二王笔法”和其他笔法之间的“区别”,即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最传统、最正宗的笔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二王笔法,而其他笔法系统基本上是对二王笔法的延续。
也就是说二王笔法是书法的根基,是基础,而其他笔法都是对它的延续和承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独立,而是一种继承关系。
实际上,这还要需要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即什么是“二王笔法”,而又有哪些除了“二王笔法”之外的笔法系统呢?
我认为二王笔法其实就是魏晋时期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笔法系统。所以它不仅仅是王献之、王羲之父子俩所创立的,而是有一个萌芽、酝酿、发展、成熟的过程。
简单来说,二王笔法的法则就是因字、因形、因势而***用不同的运笔姿势,以求达到最妍美、最自然的效果,并且笔势细腻有韵味,游丝引带,顾盼生姿。
二王之前,汉末三国时期的张芝、钟繇等人为魏晋时期书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这样才有了魏晋时期二王笔法的发展。二王之后,隋唐时期书法的笔法系统是对二王的接续和再发展。
这当然和隋唐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魏晋二王到了唐代成为炙手可热的书法前贤,唐太宗对此大力推崇,一时之间唐朝便兴起了学习二王的热潮。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对于二王研究深入,成为二王笔法的学习者、继承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临摹黑白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临摹黑白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