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字体是行书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什么字体是行书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的别称?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中国书法四体是什么?
中国书法的四体是指篆、隶、楷、草。
一、篆书。篆书主要是指小篆,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丞相李斯归纳整理六国文字,发明创造的秦篆。目前学习小篆最好的范本是李斯的《泰山刻石》,但因其字数太少,不足以作为学习的字帖,而唐代李阳冰的篆书《千字文》则是小篆学习最好的字帖。
小篆以前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都属大篆范畴,现代书家也多有学习者。但我们所谓的篆书却一般指小篆。
二、隶书。主要是指东汉时期的隶书,也就是成熟时期的汉隶。这时的隶书明显的特征是单字横向取势,字形以扁方为主,长横、撇画多有蚕头雁尾,端庄、飘逸、秀丽是其主要特点。
东汉以后的隶书称为今隶。相对于东汉时期的隶书,此前的隶书多带篆书痕迹,字形偏长,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没有蚕头和雁尾这种标志性特征,称为古隶。古隶也包括汉以前的简牍书,即所谓的秦简和汉简,从们也习惯称之为草隶。但我们所谓的隶书一般指成熟时期的规范汉隶。
三、楷书。楷书分为晋楷和唐楷两种。晋楷主要是以晋代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小楷,而唐楷则是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禇遂良等为代表的楷书,唐楷以中楷、大楷为主。
四、草书。草书的鼎盛时期其实也在晋和唐,晋代仍然以王羲之为代表,而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将草书的发展推向了更高水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关于书体分类,有不同的解释。我自己的理解是:真、草、隶、篆。
在一些书***述中,也有六体之说,六体是把金文和行书包括其中。而四体之说,则把金文归于篆书,把行书归于草书。
就我个人而言,更接受四体的分类。真书,包括了楷书、魏碑,在某些时候也把隶书归在真书一类。而草书,包含了行书和草书。
不管是六体还是四体,只是把汉字的形式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严格说来,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书体的限制,尤其在实用价值逐渐减少而艺术价值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书体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与同好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字体是行书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字体是行书书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