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和楷书字体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和楷书字体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一、不要横平竖直
我想,这是无论楷书中还是行书中,都需要掌握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行书一般很少有人会这样写。但是也有个别的人觉得行书需要写的横平竖直,如果你是那样想的,那么建议你还是不要学习书法了,重在参与吧。
为什么不能写的横平竖直呢?因为在书法中,横平竖直就代表了呆板,没有生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大多数的书法字体,比方说印在食品包装袋上的,或者说荧光屏上的字体,都是了无生气的横平竖直的。
二、忌呆板重复但是又忌故意变化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是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个附加的条件,那就是这个变化的过程要尽量的做到自然,要做到不留痕迹,不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但是很多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单一信奉变化这条准则,于是他们写的书法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整个书画作品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让人感觉他们是在耍把戏,愚弄欣赏者,这样的书法俗不可耐,不可取。
三、忌笔法单一和过于炫技
所谓的笔法单一就是这个人在写的书法的过程中,写的书法笔法非常的单调,只用了一种方法。
初学书法,我们一般的顺序除了学习执笔和基本的书法常识以外,最先接触到的其实就是笔画的学习,笔画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
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受到邱振中的《书法的167个练习》的影响,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不是是练习笔画,而是去练习直线、竖线、s形线,把书法的练习完全解构和分解,这种解构是以书法的笔法为核心的,把书法里的中锋和侧锋、起笔和收笔单独拿出来心境训练,这样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这种结构离开了书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和汉字的笔画和部首,这种脱离了汉字最基本元素的训练未免显得太过于琐碎,而且即使这种解构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呈现书法的书写状态。
而通过笔画训练就不一样了,通过笔画的训练,尤其是楷书笔画的训练,基本能够练习书法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笔法技法,由于笔画又是字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书法本身,对于接下来正式的临帖也非常有益处。
所以古人学习书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叫“永字八法”,通过练习一个“永”字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因为永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
对于初学者来说,作为训练的书法的基本笔画,当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是有一个笔法的标准的,首先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法把这些笔画写出来,才算完成了训练的目的。
而书法的基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完成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笔画的写法,如果连这八个基本的笔画都写不好,写不像,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学习楷书,通过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训练来完成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楷书与行书在笔顺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写行书时为了书写的方便,有时笔顺“顺势”而为,打破了楷书书写的笔顺,一是借用草书的符号,二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三更好地展现了行书的特点。如: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的王字:
米芾蜀素帖中的王字:楷书的王字应是先写二横后再写竖,但行书打破了楷书的笔顺,先写第一横后再写竖,后把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符号代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王字在写行书时打破了楷书的笔顺。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显是从草书而来。行书出现在草书之后,行书王字的写法与草书王字的写法差异并不大,只是草书更简约一些:
王羲之草书王的写法:
如果行书王字按楷书的笔顺先写二横再折上去写一竖,最后一笔又是一横,我们很快可以想到横画会机械地重复,而且不如第一横后再写竖来得自然顺手,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形式也可以打破原来三横的重复,以体现书法的变化。
写行书打破楷书笔顺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古人如此安排,无疑更加丰富了书法的视觉感受与书写的便利,不得不佩服古人心灵手巧。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谢邀。书法,包括行书和楷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是有严格法则、规矩的,这就是法。就楷书来说,黄自元的楷书九十二法就是其规范。如宝盖头下边的所有点画不能超出上边宝盖头,上边有点画横竖下边为土的字,土字最后一横要长些等等。又如草决歌(说远了些)就是规范草的通用符号。所以说书法,无论是何种体,都有严格的讲究的,不能乱来。就象京剧不能把梆子和小曲随便插里一样,若此,南腔北调四不象,不是艺术是笑话,是杂耍。书法亦如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和楷书字体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和楷书字体对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