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钟绍京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钟绍京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钟绍京的小楷,造诣是最高的吗?
《灵飞经》据传为钟绍京所作,它是精致秀美型小楷代表之一。
史上优秀小楷作品不少,按其风格大致可分为古拙质朴型、精致秀美型、灵动异趣型。
古拙质朴型的代表有钟繇的《荐季直表》和王羲之的《曹娥碑》。
精致秀美型的代表有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和钟绍京的《灵飞经》。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说了,如果从传统书法角度(包括结构和笔法)和当时书法实际应用角度来说,造诣最高非钟绍京莫属。如果从书法艺术角度与书学贡献和文化角度来说,肯定就不如钟繇,二王了。
钟绍京,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
钟繇是楷书体的创立者,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有著名的《灵飞经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虽然真迹极少,但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楷书就是学习钟绍京小楷的,因此可以从赵孟頫的楷书看到钟绍京的楷书风范。史称其真书字画妍媚,遒劲有法。
其实钟绍京的书法风格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风格。现在很多的硬笔书法教材都是灵飞经。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钟绍京的小楷也是历代所有书家中应用实际书写中最接近完美的小楷书法,没有之一。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所以说他小楷造诣最高其实并不过分。这也是很多人公认的。不过毕竟所有人看待书法艺术的角度不同,意见不同也在所难免,我说这些,作为参考即可。
我是这样看的,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在书法界被称为第一小楷,不少书家都格外推崇,比如赵孟頫,董其昌,刘春霖,还有启功,卢中南等等。现在学习小楷的朋友不少人喜爱《灵飞经》,认为笔法娴熟,灵动婉转,神***飞扬,千年来魅力不衰,确实是难得的佳作。仅从这一点说,钟绍京是具备一个顶级书法家的造诣的。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涌现出无数的优秀作品和书法大家,仅就小楷成就而言,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等,为我们流传下来像《宣示表》《黄庭经》《曹娥碑》《道德经》《乐毅论》《前后赤壁赋》《华严经》等等优秀作品,这都是可以比肩《灵飞经》的优秀作品。而且在书法造诣方面,还有王羲之,钟繇,赵孟頫这些大家比肩钟绍京,至于谁的造诣更高其实并不重要了,他们都为书法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我们今天学书法的人面前不可逾越的高锋。
我们在历代书家的艺术成就里开阔了视野,吸取了养分,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实际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认可的“最高造诣”,但也不能忽视学习其他书家的艺术影响。
上传几张拙作抛砖引玉。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说钟绍京。
钟绍京作为楷书鼻祖钟繇17代世孙,学界称小钟,继承了家学渊源,书法成就斐然,有武则天时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书之说,由此可见其榜书之成就。
再回到此问题,问钟绍京的小楷造诣是否最高?一定是指六甲灵飞经,学书之人都知道学小楷灵飞经是绝对绕不过去的经典,可以说堪称神品!
特别是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对钟绍京推崇备至,不但认为灵飞经为钟所书,还认为赵孟頫正书始祖之,认为赵孟頫的楷书是学小钟的。因为学界对灵飞经书者到底是谁一直有争议,在此不做讨论。从敦煌出土的唐经生写经残片可以对比灵飞经有几分神似,但灵飞经通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虽为楷书但又有行书飘逸之神韵。
灵飞经尽得晋唐笔法,说到造诣最高也不为过。但就书法这门艺术而言,因为表现形式各异,说谁造诣最高稍有不妥,可以说各有千秋,赵孟頫的洛神赋、道德经,汲黯传都是经典,文征明的小楷造诣也很高,甚至清末状元刘春霖小楷也令人叹为观止。
一家之言,望各位方家指正!
别真的相信《灵飞经》是钟绍京作品。灵飞经是唐朝无名氏所书,书法风格和众多的唐人写经近似,直到元末明初才有人提出是钟绍京作品,其实这说法没有任何依据。为什么一定说是钟绍京的作品呢?原来,书法虽好没有名头显然身份就不高贵,如果能有名家身份就价值百倍了。钟绍京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只有一个碑上有他的一个签名,书法风格和灵飞经绝不类,把灵飞经说成他的作品没有参照物,别人就不好抬杠了,于是收藏者就给灵飞经认了钟绍京这么个爹,媒人就是明代的董其昌。
如何评价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
钟绍京小楷欣赏《灵飞经》两种
《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教的经,在明代晚期,发现一卷唐代***年间精写本,它的字迹风格和砖塔铭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锋墨彩却远非石刻所能媲美。当时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题跋。海宁陈氏刻 《渤海藏真》丛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两家似有抵押手续。后来董氏又赎归转卖,闹了许多往返***。《渤海》摹刻全卷时,脱落了十二行,董氏赎回时,陈氏扣留了四十三行。从这种抽页扣留的情况看,脱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时被董氏扣留的,后来又合又分,现在只存陈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余部分已不知存佚了。
《灵飞》本身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允推精品,试用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比,够得上《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
灵飞经是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但启功先生认为只是无名经生所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号“小钟”,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下面我们来浅评此帖的历史价值:
一、《灵飞经》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
此帖用笔灵动轻盈而不失厚重,结构侧媚多姿又不失端庄;既有写经书法常见之精练纯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明月入怀”之雅致。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经卷出土之前,传世的唐人写经作品为数不多,而此卷堪称其中翘楚,自明末被刻入《渤海藏真帖》公之于世后,其清灵而雅致的书风立即为世人所惊艳,从学者鹊起,以至于成为有清一代著名的小楷范本,不断被翻刻,从而广为传播,甚至影响到整个清代。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将其与莫高窟出土的众多唐人写经及日本奈良时期所传唐人写本相比,依然并不逊色,可见此卷的书法水平之高。但历代关于此卷书法的作者、源起、流传、传播尚留有诸多争议,本文就这些方面试图拂去历史的尘埃,探究其本来面目。
二、《灵飞经》作为传世书迹中的经典,已经对中国书法史产生了影响,其价值不是一般写经所能比拟。
《灵飞经》的书法水平,基本上代表了唐代小楷书的最高成就,而敦煌的唐人写经以及日本平安朝所传唐人写经中,精品不多,就其整体书法水平而言尚不足以盖过《灵飞经》。敦煌出土的这么多唐人写经中唯有为数不多的五十余件高宗内府写经《妙法莲花经》、《金刚经》⑩,书写水平较为精良,尽管出自于弘文馆、秘书省等处的楷书高手,但依然是用很明显的写经体写就,很少具有书家品韵,而《灵飞经》中写经体的习气很少,我们将此帖与《兰亭序》及《智永千字文》相较,会发现用笔、结构相似处颇多,体势接近褚遂良一路,受到较多的唐代流行书风的影响,可见作者可能并非职业经生,而应该是一位书家。这也是这卷作品被宋代宫廷所收藏的主要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钟绍京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钟绍京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