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如何认识字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如何认识字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应该如何学习识读草书?
每个字的草书是有标准写法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有两本单字草书秘籍《草诀百韵歌》和《真草千字文》。
草书单字都不会写和读,就不要想着能够写和认读一幅“草书作品”。
我是一人。认读草书单字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是草书作品或者草书法帖,不可能每个单字都写得很完整,认读完整的一篇草书,可能还需要一些文字功底。
有一些传世草书法帖,每个书法家认读的出的内容并不一样,所以不要太过于纠结。
我们先说说,怎么学习认读草书基础。再说说书法家认读草书法帖的故事。
《草诀百韵歌》和《真草千字文》,学草书必读入门教材。
《草诀百韵歌》简介和推荐
有一种传说,《草诀百韵歌》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草诀百韵歌》的作者到底是谁,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目前我们比较流行的版本是,明朝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书写的。
只有具备一定的楷书和行书基础之后,才能进行临写草书,可先临草诀百韵歌,草书千字文和《十七帖》之类草书字帖。千万不要学今人的草书,至少不要先学今人的草书。要以学古代的经典草书字帖为主,今人的草书字帖最多只能作***参考。
草书分行草与狂草,我觉得之所以草难辩识,主要是对篇旁部首的要领,欠缺了解,往往误之毫厘,错之千里!
特别是狂草,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们,各自都有自已的写法,但形不离宗,偏旁是主要的基础,不可以出格违法,书法,书是指写。法,是所定规矩范围,出了圈,就是违反了书写的章规了。
其实我也是酷爱书法,但只知皮毛,离懂甚远,随便发声,有不正之处,鞭正为师,斧正是友!
见意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多几遍《草书礼部韵》书写、辩识有很大帮助。
草书源于隶书的快捷书写,由实用发展而来,但在此过程中,艺术性不断增强,逐渐脱离实用,发展成艺术性最强的书体。
但草书绝不是潦草之书,也不是草率之书,其每一个字均有相对固定的草法,只不过因为书写时,每个人的提按不同而形态略有差异。
学习草书首先要识草。
一、可从常见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出发,记住其写法。常见字和偏旁常常可组合形成另外的字,从此入手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记住草法类似的一些字的区别,比如高、马、事等字。汉字的草法多一个动作就是另一个字,要注意区分。
三、借助工具书,学草书要备有《草字汇》《标准草书》等,不清楚的要及时查找。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草诀百韵歌》,里面的字都是集书圣王羲之的字,是万历年间一位叫做韩道亨的书法家撰成的,他将草书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
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边上用楷书标注,非常容易辨识和记忆。
草书和行书不同,不是简单的讲楷书的笔画连在一起就成了草书,草书的字好多都是书法符号,符号之间又非常雷同,好多普通老百姓也非常的喜欢草书,但是没有人指导,难度非常大。韩道亨将草书变成了顺口溜,普通人家就算没有人指导也能够自己对照着练习,非常受欢迎,后世对韩道亨的贡献赞叹不已。
有人说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层,是灵魂深处的现实反应,是情绪的爆发点,必须要酒后才能写好,缺少了酒是写不出来的,著名的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就是酒后作书的,据说张旭没有喝醉酒,他是不写字的。
草书创作中,美酒确实能够助兴,但是并非如普通人想象的那样,没有酒就写不出草书,草书还是有法可依的。
为什么现代草书辩认度提高了,基本不用释文,而古帖中很多释文字还用“□”字代替?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涉及到草书分类。古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由隶书演化而来,笔画多带隶意。今草有说是楷书演化而来,有说是章草演化而来。实际上我国自文字创造之处就有真、行、草之分。篆书有真、行、草。隶书也有真、行、草。是顺应书写简便、速度快的要求产生。
今草的概念,是古代的今草。传到现在也近两千年了。
当代草书的划分有点乱有四分法,三分法,两分法。两分法简单而笼统:章草和草书。四分法是: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小草就是行草。大草就是汉末以来的今草,也称独草。以单字为主,偶有相连。狂草是以夸张、张扬个性也目标的,很多走偏的书家是以你不认识为目的的。三分法是剔除行草。大草叫草书。这样就成了:章草、草书、狂草。
好吧,是不是有点乱。当你说草书的时候就得先澄清一下,你指的是什么。
现代人写的草书有行草,这个好辨认,不用释文。大草因为单字为主也问题不大。狂草就难任了。没关系,只要笔法、墨法、章法还好,能感觉到美就行。写狂草的人其实不少。只是流行起来比较困难,不认识的字你愿意挂起来吗?
自古至今草书都有释文人不认识的字,有的可能除了书家自己,无人认识的。
手机打字挺辛苦,希望大家给个赞,转发一下!!!
古代作品里经常出现很多识别不了的字,现代的字帖里编著者认不出来,一般都用“方框”代替,不少草书之所以识别不出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字帖不清晰,很多字帖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有很多意外,如风吹日晒的自然风化、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等等。
这些碑帖漫漶不清,同时有没有相应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后世考证的学者就会辨识不出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2、还有一些作品里的字,只是在当时社会上短暂的流行了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人使用了,断层了,文献上也没有记录,后世也辨识不出来。
3、草书,尤其是大草,因为书写速度太快,加上有些草书的符号很类似,作者也可能有写错字的情况,现在当然也认不出来。
但是大部分草书作品,后人都能全部辨识,我们现在学习的草书,都是最成熟的草书,每一个字在草书里都有固定的写法,是可以辨识出来的。学习草书的人看懂草书作品都没有问题的。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因为现代的草书比过去的草书更规范。
再者,现代人写草书如果把古代那些自己都不认识的草字也无法写到现代的作品里,一是自己都不认识,根本无法用到作品里。二是不易流通。其实,就是现代的草书的释读,也是在一定的范围或圈内,并不像楷书那样普遍。所以说,写草书必须使用规范的草书字符,不规范,就无法辩识。也许看着很美,却不知所云。
还有,现代草书,由于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用的字的草法不一样,也可能出现部分或个别字无法辩识的情况。所以,一般草书和篆作品都需要附释文。
古代草书作品的释文不可识别的字用“口”字代替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墨迹脱落,或损坏、残损造成不可辩识;
二是确实有一些古代的草书的草字的写法不规范,或随着历史的发展以被淘汰,文献无记录,所以无法识别。这毕竟是少数,因为只要是经典的流传有序或文献记录的作品,字作品流传于世,基本上在有案可查。再说历代研究释读的人员众多,有专门的释读书籍。
比如《康熙大字典》里的字一样,因不流通,只要在专家那里才能辩识。
还有不易辩识存疑的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如何认识字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如何认识字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