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柳体颜体欧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柳体颜体欧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楷书有欧颜柳赵四大体,而很少有说篆隶行草四书有体?
在这个问题里面,楷书确实分为四大类,但是这里面的“四大类”——欧颜柳赵更准确来说,是风格。
楷书四大家是他们各自的风格。而相对于楷书来说,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书体才可以称之为“体”。
比方说,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赵的共性点在于,他们写的书法结体端正,章法上谋篇布局比较匀称,分布均匀,这些共同的特征构成了楷书这个书体最基本的要素。
但是在这些共性的“体”的特征之外,欧颜柳赵又各具特色。
比如欧体的笔画平整、方硬,而且粗细度上比较细瘦,颜真卿的书法非常粗壮、肥腴。赵体书法是非常潇洒自如,笔画变化很大,柳体书法筋骨外露,舒展有度。
这说明不同的人在写同一种书体的同时,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格差异。
有的人写的有学养丰富,显得富有书卷气,比如赵孟頫,它本身就是大才子,而且学识都很高,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有些人写字就是显得忠肝义胆,盛气凌人,比如颜真卿。
篆隶行楷草,要说这里面最实用的书体,就是楷书,行书草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普及。至少在现代,楷书是最普及的书体。
书法中的书体,现在存在的形式有五体:楷行隶草篆。只有这五种字体,才叫书体。
欧颜柳赵,他们的书法,在民国以前,每个人的字称为“书”。赵书,颜书,欧书,柳书。他们的书不叫体。叫体是很现代的一种叫法。这种叫法大约始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原本是欧颜柳赵的书法风格,为什么就变成了体?上个世纪的动荡离今天不算太远。破四旧的年代也还有亲身经历的人在。在那个只讲出身的年代,贫下中农是最光荣的身份。传统文化受到的伤害,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买单。为什么把个人风格的书法改成了书体?因为无知。对书法缺乏基本的认识。以为把某人的字称为某体,是一种无上光荣。现在某个人(知名不具),也把自己的楷书,称之为体。并让他的徒众鼓吹呐喊。十分的可笑。
抛开楷书的话题,篆隶行草,都有各自风格的代表人物。篆书的代表人物有李斯,李阳冰。隶书的代表人物有蔡邕,行书的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芝,张旭,怀素。每个人以其擅长的书体,形成了以他的书法风格的流派。
我觉得,这个问题当中有些偏颇。
1、篆书也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也分若干体;而行书因为从王羲之一脉相承,则无所谓分什么体。
2、所谓楷书有欧颜柳赵四大体,实际上是对创造某种字体的的人的一种肯定,基本上等于某种字体的祖师爷享有的一种待遇。除开楷书的这四大家,后世命名的比如瘦金体、宋体、舒同体等等,都是一个意思。
欧体
颜体
柳体
赵体
谢邀!
欧颜柳赵的楷书不能叫作“四大体”,应该说他们楷书风格已自成一家。称欧颜柳赵的楷书为“四大体”是极为不妥的!
欧颜柳赵,只是道内人习惯的叫法!经细查阅,《辞海》里没有欧颜柳赵;《辞源》里没有欧颜柳赵;《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欧颜柳赵;《康熙字典》里也没有欧颜柳赵;《书法大字典》里没有欧颜柳赵;史料上也没有专门对欧颜柳赵的专门记载和相关论述。
欧颜柳赵的楷书师法何人?当然是师法古人!为什么他们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各自成一家?主要是他们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潜心研习,善于求变,在古人的楷书的“七分像”的根基之上,加上了三分自己的东西。
关于题主提到的为什么篆隶行草有“体”,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篆隶行草是四种书体,而不是把每个书体的不同风格也叫做“体”。
大篆(金文)《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等,其风格也是不同的,且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只是现代和当代人对其知者甚少,临写也少罢了。为什么?因为它是装饰性文字而不是实用性文字。
欧体赵体柳体颜体比较?
欧体 :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体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书史》上有哪些楷书流派?你对当今大众流行的“欧楷”怎么看?
书史上有哪些楷书流派?
书法史上的楷书,古代以小楷为主。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是最主要的流派。
钟繇一脉的书风,质朴古雅,他的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隶变的开端,影响了整个的书法发展史。王羲之的楷书,代表着妍丽书风。作为钟繇的继承者,开创出别于钟繇尚带隶意的书风,史上称为“新法”。王献之由于受李世民打压,他的小楷作品,留传下来的仅有玉版《洛神赋》十三行。他的影响力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的楷书,是在承袭了钟王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鼎盛。产生了众多的楷书名家。这也和唐代强盛的国力密切相关。碑铭作为记载功绩的方式,碑版楷书也应运而生。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每一块碑铭,都是他们的书法风格代表。
楷书的另一个著名流派,就是元代的赵孟頫。他的楷书,与唐代碑版楷书不同的是,日常书写的翰牍书。这种楷书应用广泛,书写随情。古语说:“尺牍叙情,碑版述事”。碑版楷书,就好比《诗经》中的“颂”,翰牍书则如《诗经》中的“风”。
晚清时期碑学兴起,魏碑风格的书法风靡一时,也算是一种楷书流派。
欧阳询的楷书在当今作为一个主要流派,这和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二人的推行分不开。二人作为欧阳询楷书风格的学习者,坚定不移的高举传统书法大旗,在千疮百孔的当今书法界,攘臂而呼,天下响应。这是大众对传统书法的渴望。这不是给他们唱颂歌,他们的书法距离古代圣贤还很远。书法是中国文字的根,不是以艺术之名来肆意践踏的糞土。田氏兄弟规规矩矩的写字,赢得大众的心,跟随他们一起学习古代经典,是大众的自然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柳体颜体欧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柳体颜体欧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