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神仙字体练字本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神仙字体练字本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多处涂改痕迹,为何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此你怎么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兰亭序》为草稿,《兰亭序》是书圣即兴挥毫作序,是书圣新书体风貌的集中体现。它共28行,324字,虽然有个別地方余改的痕迹,但是在我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雄视古今,妙手偶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点画凌空蓄势,落纸极尽变化,用笔随心所欲,章法浑然一体,笔画粗细多变,运笔藏露相间,字形疏密相掺,连墨气也忽淡忽浓,整篇作品具有含蓄和谐的节奏韵律。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最能体现书圣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书圣写下神笔草稿回家认真写了几遍不如原草稿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尽致痛快,章法浑然一体的***!《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杰作。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在我国书法史中,流传着天下三大行书,第一王羲之《兰亭序》,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第三苏轼《寒食帖》。其中《兰亭序》有写错修改痕迹,《祭侄文稿》涂抹痕迹更甚,《寒食帖》开头和结尾字形大小相差数倍。因为这些地方,可能会有人质疑三大行书。这要从三大行书创作背景上来分析。
唐代孙过庭提出“五乖五合”论,具体解释过书法的创作问题,“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确实书法经典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兰亭序》本身是一篇序言草稿,写错了自然要作修改。《兰亭序》的创作主要得益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融洽气氛和小酌几杯,心手相应。在王羲之看来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王羲之也不会想到就他的这篇草稿会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世上没有纯然完美的东西,就像是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完全标准的圆或圆球。万物负阴而抱阳,有无相生,高下相倾。美和丑是硬币的两面,永远都是一体存在的。缺憾和完美,一体共生。正是以其不完美,所以完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如此,小小的涂改,无法掩饰其光辉,涂改本身也是创作状态和天然韵味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真正的创作都是有不可控的部分,可控的是技巧,是功力,是大体的章法布局,这些由人来主宰,而不可控的部分是微妙的情绪,是突然而至的灵感,是笔端的灵光乍现,是无数未知因素的加入与摩擦。
书圣写《兰亭序》之时,并不是一本正经,磨拳擦掌,精密构思 ,胸有成竹的,有预谋的创作,而是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流觞曲水,群贤毕至,喝酒喝到微醺,喝到高兴,喝到快意之后,逸兴遄飞,怀抱朗畅。这时候,几乎是不择纸笔,拿起笔,铺开纸,蘸了墨就写,想到哪写到哪,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即使偶尔有磕绊,那也是瞬间打通。
这一刻书圣如有神助,如神仙附体,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也实现了对书法,对艺术的超越。也就是我个人认为的通达神明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和状态中,涂涂改改也好,部分小缺憾也好,完全不伤大美,甚至让这幅神作更添一番独特迷人的趣味,更具有了一种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
王羲之书法本来就独步天下。兰亭序是他于半醉中有感于怀,兴之所致,一挥而就。那种飘逸灵动,不羁洒脱,率真自然,是平时书写创作时少有的。每观兰亭序,其运笔如行云流水,字形布局超凡脱俗。所以,书圣才对自己的这幅作品非常满意。
无论谁写文章诗赋,初稿都难免有错漏,都会修改。但,瑕不掩瑜,这种修改,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毫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反而增添了几分天趣烂漫。
谢邀。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问题回答了好几个了,每一次遇到的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每一次都能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好的作品总是让人百看不厌,讨论不休。
这一次是关于王羲之《兰亭序》里面的涂抹的,也有不少的朋友问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很疑惑,为什么别人的涂抹影响整体的章法,而王羲之不仅多次涂抹,而且还都很明显,为什么他的书法就能够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呢?我要是也这样涂抹,是否能够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呢?
我觉得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组成。
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有高超的技法,书法的技法就包括笔法、章法、结构和墨法等等,这是写出一幅好的书法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个技法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基本上都能做的差不多,但是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寥寥无几,王羲之就是其中一个。
第二个就是要有激发创作的灵感,这个灵感稍纵即逝,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时候就是灵感爆发的时刻,进入了一种自由书写的状态,出现了几处错误很正常,涂抹也很正常,当时是顾不了这么多的。
而这种涂抹正是进入灵感的自由书写状态的一个体现,这种体验颜真卿也有过、苏东坡也有过。
所以一些朋友,技法不精、灵感未到,再涂抹也写不出天下第一行书的。
不二斋
写字说画
欢迎关注。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神仙字体练字本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神仙字体练字本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