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落款可用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落款可用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落款什么字体好?
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今不越古,动不越静。行书落款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正文是行楷书,落款可用行书或者行草书。如果正文是行书,落款可用行草书。如果正文是行草书,落款也可用行草书。
正常情况下,正文是古体,落款用今体。正文是楷体,落款用行体。
书法落款用什么体?
关于书法落款,个人有两点看法
第一,按照篆、隶、楷、行、草的顺序,排在后面的字体,可以作为前面字体为正文的落款,即"文古款今"之原则
第二,如果觉得第一点麻烦,那么,落款用行书即可,个人认为,行书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书法作品的落款
在书法创作中,每张作品都会涉及到落款的问题,落款用什么字体好,主要还是取决于正文内容的字体,纵观古今作品,也有大致的规律可寻。
一、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那么落款多***用行书,偶尔也有楷书。
二、正文是隶书。那么落款多为行书,偶尔也有楷书。
三、正文是行书,落款基本为行书。
四、正文是章草、大草、小草。落款字体较多,章草、小草、行书都经常用到。
五、正文是楷书。落款则多为行书或楷书。
综上所述,隶书和篆书字体基本不会出现在落款中,其他字体都会经常用到。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及艺术家自己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落款字体。
对于书法作品落款(不是书法落款)用什么书体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仅题主和各位书友供参考。
上图为吴昌硕的篆书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书体。
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和行书,用今草落款也可以。不宜用隶书和楷书落款。这叫有静有动。
隶书书法作品落款,最好用章草。如果书法创作者不善章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亦可。隶书作品不宜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为地地道道的章草。
草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今草、行书,不宜用篆书、隶书、楷书。
书法作品落款的字体,一是要考虑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二是要考虑正文与款识的动静协调。
一、字体顺序
书法作品落款的字体,要晚于正文的字体。比如正文是甲骨文、小篆,款识以楷书、隶书为宜。又比如隶书作品,款识以行书为宜。
而如果正文是草书,款识决不可用篆书或隶书,否则让人觉得主次颠倒了。
二、动静协调
如果正文是甲骨文、小篆,款识用狂草,则由于静与动相差太大,就不协调。
又如正文是楷书,款识可以用行书,行书原是楷书的流动写法,这样通篇比较和谐。
落款的字体应该较主文稍小。
1、按传统惯例,由于篆隶楷为静态,行草为主动态,落款所用的字体。即隶不用篆、楷不用隶。
2、如大小篆为主文,就用隶书、章草落款;以隶书魏碑为主文,就用行楷、草书落款;以楷书为主文,则用行书落款,这就叫“文古款今”或“文正款活”。
3、从整体来看,用行书落款较为普遍,无论主文是哪种字体皆可适用。
4、落款的字体应较主文稍小,若与主文字体大小一致,则有喧宾夺主之感,若偏小又觉小气。
书法作品落款印章有什么讲究?用阳文还是阴文?
一、书法作品章有阴文(字为空白)和阳文(字为红色),印章的字体必须为篆体。落款一般用阴文印,如落款要盖两个印的话应是先阴后阳。
二、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作者本人的印章;题跋人的印章;收藏、鉴赏人的印章。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闲文、吉语、警句印;收藏、鉴赏印。
三、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
四、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五、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落款可用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落款可用什么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