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隶书字体推荐楷书练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隶书字体推荐楷书练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者学习书法,练楷书,选哪种字帖好?怎么练好?
学楷书应从唐楷入手。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唐朝就有三位。他们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还有一个是宋未元初的赵孟頫(赵体)。
四大家中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综上所述,初学楷书,可从这四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学习。我学习书法已有五年,初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后学赵孟頫的小楷,但由于功夫不深,至今拿不出手。
初学者学习书法从实用和建立基础的角度出发,建议先从规范字开始学习。学习的顺序为:笔画的学习,偏旁部首的学习,间架结构的学习,最后是章法的学习。这样一步一步的学习下来就可以达到入门的程度。到那个时候,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去选择一本喜欢的字帖进行书体方面的学习。
一、笔画方面的学习
中国汉字的笔画基本上是以永字八法为纲,笔画分为: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八种。然后按照每一种常用的形态,再次进行扩展。
比如:横笔画在常用中,它就有三种形态,一种为长横笔画,一种为短横笔画,一种为斜横笔画。
其他的七种笔画也是如此,有的扩展会多一些,比如钩的笔画,他常用的就有13种之多,有的会少一点,比如竖笔画他常用的只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
二、偏旁部首的学习
我们常用的偏旁部首有100多个,但是这100多个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照其规律的分类,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十几种情况。
具体情况可以到我的头条号”书法有云”中去查看,我在其中有写过一些书法入门方面的文章,里头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介绍以及他们的分类及规律。
三、章法的学习
练习楷书的字帖以盛唐的《等慈寺碑》最为第一。
《等慈寺碑》字体端正大气而无僵硬之感,字形罡正而又富含游龙涉险丶飞凤凌绝之感,笔势流畅又庄严大方丶广取各种笔法之萃而又自成一家丶即极富有君王气概而又无有凌架百姓项肩之感丶气象不可撼动而又活泼灵动的恰如其份丶笔法有度而又方便下笔丶结构紧密而又宽和得恰到好处丶刚柔并济得恰到好处,
是难值难遇的楷书练习拓本,
万分可惜的是该碑没有引起书法名家及其他方面的重视,
己被毁于上个世纪,
拓摹者也是普普通通的书法爱好者,
太多地方拓摹的不够清晰,
铸成中华楷书书法不可再逆之一大憾事
。
。
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短浅经历,总结了一点学习书法的流程。
一,先描红,目的是练字起落笔,练习笔画的书写。
描红的过程刚好是忽略结字(字体结构)的过程。描红的过程其实很快。两周就有效果。
二、然后是拓写。放开来拓,更强化起笔落笔的细节。有一周左右的拓写过程,熟练程度就出来了。
三,下面是自由临帖。此时,因为起落笔基本功已过关,就完全可以把注意力专注在结字上了。
临一段时间后再描一两次,把丢失的细节再找回来。反复临摹几次就能背写了。
这三步走,目的是让初学者将不能胜任的有难度的部分巧妙规避掉,按顺序关注部分学习内容。这个学习方法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初学者始终都保持在小有成就带来的兴奋和学习新鲜感中。
前面写了我自己关于入门者如何学习书法的经验总结。但还没有提及选择什么样的书体来入门。下面说说书体的选择和碑帖的选择。
通常我们写钢笔字都是以楷书体为首选,当年学校里安排的毛笔字入门也都是楷书体。但实际上楷书是非常难掌握的,有统计发现掌握楷书要用接近三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初学楷书的朋友半途而废的原因。
我觉得不应该上来就给自己这么大挑战,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最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
软笔楷书的话,唐楷颜、柳、欧、赵四大家都较适合入门,但是不要临习现代人的,取法乎上,方得其中,魏楷有些也适合入门。如果有条件还是找个正统的书法老师,也免少走弯路,误入歧路。
隶书碑帖很多,初学书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隶书碑帖呢?
谢谢邀请!隶书碑帖的确很多,初学隶书应该从成熟汉隶,或者叫做标准汉隶选择适合自己的碑帖。
隶书是中华书法最重要的一种书体,中国书法史上的两次重大隶变都与隶书有关。第一次是秦末汉初,由篆书演变成为隶书;第二次是汉末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楷书和草书。
由此可见,隶书从产生到成熟是在秦末到魏晋这个时期。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应着隶书的表现三种形式:
1,篆隶。也可叫做草隶,是以竹简和木牍的形式出现的。[_a***_]统一六国文字之后,由丞相李斯发明了小篆,成为那个时代的官方标准文字。可能是因为小篆书写和认读的不方便,随之也就诞生了另一种快捷简易的草率字体,即简牍体。这种书体明显带有篆书笔意,但笔画和结字上却有了隶书的痕迹。
2,古隶。简牍书一直使用到汉代,但到了西汉已经基本脱离了篆书,越来越具备隶书的特征了。
3,今隶。隶书发展到东汉完全成熟,成为标准汉隶。古隶和今隶的时间分水岭就是东汉,之前的隶书字形呈长方,没有波磔。之后的隶书字形变为扁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现波磔笔画,也就是长横笔画的“一波三折”,又称为“蚕头燕尾”。
我们所说的隶书一般指今隶,也就是标准隶书,初学隶书应该选择这个时期的代表碑帖。
成熟时期的汉隶碑帖有很多,我在这里推荐几个,建议初学隶书的朋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来选择。
1,端庄秀美型。这种碑帖也可以称为庙堂书法,是隶书里的馆阁体,无论是结字,还是笔法,都是表现出飘逸舒展、端庄稳重、含蓄内敛的特征,适合性格稳重、一丝不苟的朋友选择。代表碑帖有《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
2,朴拙率真型。这种碑帖不同于上述类型的碑帖所具有的突出波磔笔画的特征,而是弱化波磔,强化笔画的厚重,往往带有“黑体字”的特征,有些返璞归真的样子。适合性格率直,追求朴拙的朋友临习。代表碑帖有《张迁碑》、《鲜于璜碑》等。
我是空山疏影,身份是高中语文老师,书法是我的爱好。
关于隶书选帖,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在说选帖之前,请允许我先唠叨几句关于选人的话[微笑]
隶书的发展史上有个一顶一高,一顶是指汉代,汉代是隶书的顶峰,犹如唐诗之于唐朝,宋词之于宋朝;一高是清代,清代是隶书发展的一个高峰,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出现了以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隶书四大家为代表的一大批隶书大家。当然,今人也有不少书法家隶书写得非常好。
那么,初学者学习隶书应从哪里入手呢?答案很明确——汉隶。
问题来了,能不能学清人呢?能不能学今人呢?我认为不行,其实这也是书法界的共识。
原因有二,
一,清代隶书融入了碑学思想,个性独特,不适宜初学;
二,古人云,取法上,得乎中;取法中,得乎下;取法下,得啥呢?[奸笑]
汉隶即是上,清隶即是中,因为怕挨砖,下一句就不说了……
- 学习书法选贴非常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首帖如果选对选好了对以后的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影响学习进程,多走弯路,甚至消磨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放弃学习书法。 对于隶书学习选贴而言依然非常重要,余主攻汉隶学习十余载,对于初学选贴问题有一下几点看法,与道友们分享交流
一是方向性选择,在隶书发展过程中有俩个阶段,一是汉隶,然后是清隶。我们通常所说的隶书一般是指汉隶,清隶简单的讲就清朝人写的隶书。汉隶是碑版刻石,清隶是墨迹,二者是承上启下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对于学习而言二者皆可入手,但是清隶几位代表书家的风格特别强烈,而且都是从学习汉隶创新而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浅表性。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个清隶代表书家达到非学不可的地步,建议从汉隶入手学习。
二是主观性喜好,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书分五体选择隶书学习说明你对隶书的偏好。然汉隶(不建议从清隶入手学习,所以不在赘述)碑版众多一碑一奇,风格面貌迥然不同,所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风格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只要喜欢不管哪种风格的经典汉隶法帖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
三是客观性建议,这也是大部分学习书法的人选贴依据,就是从结构严谨法度成熟的风格入手比如《曹全碑》、《乙瑛碑》。然后再按***分阶段的过渡到其它汉碑上。这样选择比较有合理性,而不是唯一性。
四是个体能动性选择,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导,老师会根据你的性格、造型能力、审美取向和对某个汉碑笔性的暗合度来进行选择,这非常有针对性靶点明确上手快,短时间内就能出成绩,前提是要遇到明师。
我最想说的其实不要想的那么复杂,有条件的可以找一个水平高的老师指导着选择,没有条件的就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最让自己心动的那个帖入手或许才是最适合你的。书学小道,傾毕生之力也未可窥其一二!提笔之日就要准备着用一生去作功课。坚持不懈研习,虽不一定成名成家,但一定会有收获,朋友!拿起毛笔为自己的生活涂得一抹靓丽色***。
隶书的碑帖的确不少,主要有《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石门颂》《西峡颂》《华山庙碑》《张迁碑》等。隶书的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学应选《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之后再临《石门颂》《西峡颂》,最后再入《张迁碑》(当然可以不学)。初学可选的四本碑帖中,应该优先选择《乙瑛碑》。《乙瑛碑》是隶书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于方整平正一路,最适合初学。
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箬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枕经金石跋》)。“三碑”是指“孔庙三碑”,即乙瑛、礼器、史晨。所以,可先从乙瑛入手,后涉其他。希望对你有帮助。
《乙瑛碑》局部
《乙瑛碑》局部
《乙瑛碑》局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隶书字体推荐楷书练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隶书字体推荐楷书练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