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蔡的草书有几种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蔡的草书有几种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姓蔡书法名家有哪些?
姓蔡的书法家有哪些
历史上有蔡文姬蔡邕,还有就是北宋年间的蔡京
都写得不错,虽然说蔡京是一个奸臣但是字写的好看不错,他们写的行书都不错。
笔法流畅自然结构合理,尤其是蔡京是一个书写规范流畅的书法名家,行若蛟龙行云流水付若蛟龙,笔法干练!
蔡方炳(1626~1709)字九霞,号息关,别号息关学者,江苏昆山人。明末山西巡抚蔡懋德之子。明季诸 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以病辞。韬晦穷居,尝绘著书图一幅,名流题咏殆遍。
方炳好学不倦,尤留心政治性理。工诗文,兼善隶草。著有《耻存斋集》,及增订《广舆记》二十四卷,《铨政论》一卷,《历代茶榷志》一卷,《马政志》一卷,《愤肪编》二卷等。
“宋四家”中的“蔡”原先是指蔡京吗?
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就是蔡京,但蔡京历史评价太差所以就后人就将蔡换成蔡襄。蔡京属于德不配位和德不配才的典型。他年轻就很有才华,也会投机,成为了王安石的女婿,先拥新法,后投旧派。政治上就是个墙头草,因书画和音乐上的超人造诣得幸于艺术皇帝宋徽宗后官运亨通,穷极奢欲,位居高位而巧言弄权。
这个问题我曾经发文论证过,我的观点是"宋四家"中的"蔡"指的就是蔡襄,而不是由蔡京换成蔡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宋四家"这个说法,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最早提出类似"宋四家"说法的人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书法,称赞蔡襄的书法水平"当时位置为四家"。这位学者生活的年代距离蔡襄等人的比较近,他的说法相对比较权威。
其次,蔡襄同时代的人对其书法评价很高。蔡襄的书法很全面,楷行草皆精,苏东坡、欧阳修等人都曾赞誉蔡襄书法为当世第一。仁宗也特别喜爱和推崇蔡襄的书法,曾命他书写碑文。当时学习蔡襄书法的人很多,蔡京起初就是从学习蔡襄的书法起步的。 蔡京和蔡襄其实是族人,蔡襄年长一些,有说是叔侄,也有说是堂兄弟,这个有待考证。
再次,"蔡京说"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当时的一些文人认为蔡京的书法更优,加上蔡襄比其他三位年长不应排在最末,于是得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是指蔡京,后人因厌恶蔡京为人所以换成蔡襄。其实这种说法没啥说服力的,两蔡皆为书法名家,后人对他俩书法评价不一,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欧颜柳赵谁是第一,也是没定论的事。至于蔡襄为何排名最末,张伯驹曾给出一个观点:苏黄米蔡声调渐升,念起来顺口。当然这种说法只能当作一个参考。
宋四家原来的蔡襄是蔡京吗?
宋兴化人,福建,徽宗时官尚为书左丞。右仆射,至靖康之变,天下目为六贼之首,
书法,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初效法唐绳墨,后深法二王,遂自成一法。海内所宗焉。
董其昌云:元长(蔡京)书似米南宫,以其人掩书。
《张丑管见》云: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亡而进君谟(蔡襄)书焉。
蔡襄在苏黄前,不应在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蔡襄可比。
由此可见宋代有记载此事,故宋四家应为蔡京。不是蔡襄。
“宋四家”是我国历史上对北宋时期书四***家、画家的简称,其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书法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是东坡居士,其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寺贴》《洞庭春色赋》等等。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是山谷道人,其代表作有《痊鹳铭》等等。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其代表作《天马赋》《方圆庵记》等等。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代表作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等等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其代表作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等等。
明朝一来,有部分人认为蔡京此人为人不齿,并且其艺术不及蔡襄,所以把蔡京换成了蔡襄。
现在一般都认为苏黄米蔡为:
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不过在蔡的所指也有争议,也有人认为是蔡原来指的是蔡京,只是后人对蔡京的为人有看法所以将蔡换成蔡襄。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分别是谁?
苏黄米蔡,即“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也有学者认为“蔡”应为北宋初年的书法家蔡襄。但就古人十分看重的“年齿”排辈而言,“蔡”若为蔡襄,则“蔡”应当排在“苏”之前。“苏、黄、米”皆按年齿排列,作为北宋末年人的蔡京是为“蔡”,应当毫无争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蔡的草书有几种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蔡的草书有几种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