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落款用哪种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落款用哪种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落款用什么字体最好?
“妙款一字抵千花”,这是评价国画题款中常说的一句话,说明题款在国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和国画中的题款作用何其相似,但很多书法创作者对落款却不够重视。
书法落款字体的选择
书法作品的题款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举个例子来说,正文是大小篆,那么落款最好就是隶书或者章草;正文是隶书、魏碑的,落款就是行楷或者草书书写;正文是楷书的,则落款是楷书或者行书。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上述问题一般书法创作者其实都能把我的,但是大多数书法创作者对落款的内容不够重视。现在很多书法作品的落款大多数是为了落款而落款,欣赏者对于落款往往是可看可不看的,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书法落款的内容大有可为
古人作山水画十分讲究“透角”,我们学习书法的朋友不妨借鉴一下国画的这种“透角”,丰富我们书法作品的落款内容。
例如书法作品中正文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如果落款题“此诗非山中人不得手到擒来”;如果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句子,落款题一些对此诗的理解和感悟,如:屈原有“哀众芳之零落”句,孟浩然此诗与之相比,似不多让等。虽只是只言片语,却耐人寻味,再加上笔墨的精妙,跟仅仅写上一句“王维是一首”、“孟浩然诗一首”绝对大不一样。
书法的创作内容往往是一些名篇佳作、诗词歌赋,往往会有弦外之音、画外之境、情外之理,如果落款的内容能够引导人们去延伸这种意象,就会使得人们反复吟味,深长思之。
古代的书家往往是自己创作诗文,而如今的书家多是抄录古人的诗文,因此与古人相比已是落了下乘,和欣赏者在感情上的交流已是“隔了一层”。如果落款的内容只是杜甫还是杜甫,李白还是李白,不见书者的心灵和感受,真的就像是“抄书染纸”,跟欣赏者之间愈发的生分了。
现代书家过于重视书法作品的形式,而忽略了书法创作的内容,而落款不仅仅只是一种章法形式的必需品,还应该成为正文内容的一种延续。这样书与文,文与款,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岂不美哉。
我是翰墨今香,只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恩有你。
书法作品的款识,字体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主要要考虑两点:
一是书体产生的早晚,一般落款字体应晚于正文字体。二是要考虑字体动静的协调。
比如,正文是甲骨文、钟鼎文之类的古文字,则款识宜用楷书或隶书,这样通篇给人宁静庄重的意味,显得更加古雅。
而如果正文是古文字,款识用狂草,动与静太突兀,不协调。
又如正文是楷书,款识可用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捷写法,就显得和谐。
而如果正文是草书,款识决不可用篆书或隶书,否则主次颠倒,不伦不类。
既然正文是草书,款识也应草书,自然而然,和谐统一。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今草和行书。勿用隶书和楷书。因为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静态的,没有动感。如果篆书作品用章草、今草和行书落款,就有静有动,且显得协调,观赏性性强。
(上图为苏士澍的篆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
第二,隶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章草最佳。因为章草是从隶书演变和发展而来。如果书者不会写章草,那也只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了。
隶书作品落款忌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用的是章草)
第三,草书书法作品落款,章草作品用章草或大草,小草作品用小草,大草作品用大草。
草书作品忌用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书法的落款是在传统书法作品继承发展而来,有一定的规侓性,不是随任哪一种书体都可以写落款的。
书法中的落款,主要是提升作品书面气氛,使作品具活力,有灵动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书法作品忌用正文字体给自己落款(草书除外),这样会使作品产生呆板、寂寞没有生命力。
书法落款:如果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古文字的宜用行楷、行草。
比如楷书不可落隶书款,宜落行书,因为楷书工整、规矩,用行书落款加以调剂,打破呆板,增加层次,使作品表面飘逸灵动,气氛活跃。但书法作品的正文和落款的书体不宜反差过大。
由此,隶书宜落行款,篆书宜落行、草款,行书宜落草款。而且落款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来调济整幅字的比重,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现今书法作品中有的落款样式参杂,落款各异,正文书体应落款何种字体、款落何处,没有规范的标准,也没有一定不变的格式,只能根据作品体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使之作品达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谢谢: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配一个好的落款,以前遇到过很多一个落款毁掉一幅字的情况,现在很多的书法评委评审作品,都是先看落款,看落款的功力基本就可以看一个书法家的水平。
我上大学的时候,平时写作品比较多,不少同学写完了字会找我来落款,积累了一些书法落款的经验,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正。
说一下落款需要注意的一点事项:
1、一般情况下后来出现的字体不可以给前面出现的字体落款,比如现有的篆书,然后发展演变出隶书,那么篆书就不能给隶书落款,但是隶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
2、除了草书作品,一般不会用草书落款,这是一种约定俗成吧,可能是由于草书比较难辨识的原因。
3、任何字体,自己都可以给自己落款,比如隶书可以给隶书作品落款、篆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草书可以给草书作品落款,如果你只会一种字体,那么就不用勉强用别的书体去落款,还是写自己擅长的字体。
4、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篆书只能给篆书落款,因为它出现的最早,隶书可以给篆书和隶书落款,草书一般只给草书落款。
5、但是有两个书体比较特殊,那就是楷书和行书,除了楷书不能给行书落款以外,这两种字体基本可以给其它任何字体落款。
行书可以给任何字体落款。
6、如果你实在不会落款,那么可以落一个穷款,只写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只盖上一方印。如果不会落款,能少些就少写一点字,以免破坏了整幅字。
谢谢邀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行书落款什么字体好?
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今不越古,动不越静。行书落款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正文是行楷书,落款可用行书或者行草书。如果正文是行书,落款可用行草书。如果正文是行草书,落款也可用行草书。
正常情况下,正文是古体,落款用今体。正文是楷体,落款用行体。
各位,书法落款如何写才规范,求赐教?
规范的书法落款能对书法作品直至画龙点晴的作用,我认为应该符合以下几种规范:
落款不能喧宾夺主,它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到补充和点缀的作用。所以,落款用的字号一定要比正文字号小一些,起码不能大过正文字号。比如,正文用五公分左右的字号,那么落款的字号在3公分左右就合适。
也有很多情况是落款字号同正文字号等大的。比如,写小楷一般用格子纸写,落款时一般不改变字号,同正文一样一写到底。有些行草书也是这样,往往落款的字号同正文没有差别,给人一种通篇一气的感觉,也是不错的。
一般的书法作品,落款要用比正文字体出现的晚的字体。比如,正文写的是隶书,那么落款就可以用草书或楷书,因为这两种书体都是隶书出现以后才出现的。但如果用篆书就不合适,因为篆书比隶书出现的早。
下图是刘炳森先生的一幅隶书作品,其落款是用行书书体,比隶书晚。
落款可以单行,也可以多行,但落款最长的一行之长度不能长过正文。有的书法作品落款长度同正文长度平齐,这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在间隔上作技术处理,否则就会显得很突兀。
还是以上图为例,刘炳森先生用三行落款,但比正文短。
落款文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完成时间,如现在的时间“己亥初冬”,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就不要再写作“己亥年”了。
2、作品内容,可以简单的写作品的名字,如“王维诗山居秋暝”;如果落款空间比较大,也可以加上一些作品的简介,作者的感想等。
这个没什么规范,只要写的不是太离谱就行,你心情好的话,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点为什么写这幅作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甚至做首诗一股脑写在落款里都可以
心情不好,只写个姓名盖个章也可以。
除非文人骚客书法大家用词讲究文雅格式讲究视觉效果,去研究这些东西。
对于我们不拘小节就行,不必太注重形式,清末民国还有落款直接写几几年,就***数字,简单粗暴,齐白石落款写年龄加名号,比如:七十八岁白石
书法落款如何写才规范,落款的规范需要几个方面做出确定,首先题款的内容以及字数和位置;其次,钤印的使用,一般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有1-3枚印章,如:引首章、姓名章和闲章等。
一、题款
题款是一幅书法作品画心内容完成后的落款,一般包括:画心内容的注明(比如:某某人诗、或某某人句等)、书写时间(一般***用阴历来书写,如:现在是2019年11月,那么就书写为:岁次己亥冬月)、地点(这个一般写地名,如:京都、榕城等之类的,还有就是一些商业场所,如:墨云轩等等之类的)、书写人加一个“书”字(如:赵孟頫书、苏轼书等)。
另外,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的:
1、由于所书写的格式不同,像横幅类的,题款处若空间不大,也可以直接写上:某某人书并加盖姓名章(可选择加盖引首章)就好。
2、印章可以1-3枚,不宜过多,主要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最少用一枚以姓名章为主;还有就是引首章加姓名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引首章加姓名章再加闲章。
引首章一般在首字偏下一点的位置加盖,姓名章紧跟题名下一个字的位置加盖,闲章随后也空余一个字的位置。
3、若是狂草(大草)类的作品,题款处有空间最好写上行书或楷书作为注释,方便观看者欣赏。
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落款用哪种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落款用哪种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