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控笔画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控笔画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落款写不好,学习何种碑帖能快速提高行书水平?
从题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类书家是以篆书或隶书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大家也都知道落款的重要性,一幅完整的书法艺术作品,落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落款还有利于增强整体章法布局之美,一般都用行书字体落款。
不论学习何种字体,选择字帖非常重要。自古学习书法古人的经验是精一,也就是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一种字帖,坚持练习。我们知道!“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怀仁集王圣教序就是我们临习行书的最好范本。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学习书法时间已经不短了,基础应该不错。不知道你学的是楷书还是隶书篆书,其实落款字体并不固定,并非一定要用行书来落款。既然你想学习行书用来落款,那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书法界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名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三个法帖都不好学,更不要说快速提高了,当然你如果有天赋那就另当别论了。《祭侄文稿》因有抑制不住的悲愤在里面,一气呵成枯笔甚多,初学难度极大。《寒食帖》侧锋较多,难度也不小。相比之下《兰亭序》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纵横自如,华美精致,刚柔相济,变化灵活,给人一种极大的美的享受.是学习行书的最佳法帖。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学行书应该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因为《圣教序》是刻在石碑上的,细微的连带已经显示不出来了,笔画的节奏就容易掌握了,非常适合单字练习。所以你可以把你经常用来落款的字写下来,然后找到《圣教序》上的范字先集下来,突击练习,就能速成。怀仁可以集王羲之的字,你也可以集《圣教序》上面的字,先尽快把行书落款的问题解决掉,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临习《圣教序》或者《兰亭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一点点,谢谢!
学习行书的碑帖很多,最好的行书字帖是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此帖属行楷,书法水平很高,很多人都从此帖学行书。但是学起来比较难,所以也有人不主张学《兰亭序》。
我们教学员学行书是从《兰亭序》入手,放大临写如拳大的字,用米格纸和带米格线的《兰亭序》对临,取法乎上,效果较好。
如果学员感觉学《兰亭序》较难,就介绍学陆游《自书诗》,此帖是陆游的代表作,字大字多,兼有楷行草三体,以圆笔为主。学此帖较易上手,而且书体较拙朴,不会写俗了。如能做到运腕书写,很快就能学会写行书,供参考。
任何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快速提高行书水平,还是要多临贴,临好帖。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书大家有很多,例如“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的王羲之,还有唐代的颜真卿,北宋的米芾等人。
用行书落款写不好的,多数是练篆、隶或楷书的书法爱好者,而行书又是除草书外作为其他书体都适宜作落款的书体,因此,缺乏行书基本功还是要好好练习行书,练行书在初级阶段可选王羲之的《兰亭序》进行学习,因为王羲之书法兼隶,楷、行、草等体,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中级阶段可以临摹一下米芾的《苕溪诗帖》。“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成就以行书为最大,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有人称赞说“天资辕轹为虚夸,及古中能自立家”,从这一程度上说明了米芾书法成就的来由,《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布局多取侧锋,灵巧多变,形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因此线条遒劲有力。章法上注重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胸有成竹,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字有规律性,学习起来容易上手。图1至图3,是本人临摹的《苕溪诗帖》。
如想在行书上有更大的进步,可以再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字帖。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传递出豪迈洒脱的***气象,如果要练他的书法,他的《争座位帖》可以。《争座位帖》也称《论座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的精品,全帖有7纸,约64行,此帖苍劲古雅,为世所珍,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被誉为“颜书三稿”。推荐这个帖原因有三,一、它是训练书法线条中段能力的经典版本,二、其字结宽大,能开阔人的胸怀,三、其笔法在书法的发展进程里可承上启下。最后要说的是,要想学好颜真卿行书的笔画特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毛笔,选择中号兼毫或羊毫笔写出的笔画才能饱满而厚重。图4为本人练习的《争座位帖》。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
您好,落款是一个门面工作必须书写好,这需要长期的练习了,写到熟时自然成。首先要选好字帖,确定了之后就要坚持练习不可经常换,在就是要练习笔法把基本笔画练好打好基本功,多看古帖古画落款积累书写经验。
行书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写得好看又出笔锋?
行草之书不能慢腾腾地书写,慢就是描,就是画!
但是真正能做到快慢适度,顿挫有节,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随意而为的。
什么地方需要快?什么地方需要慢?
入笔需要快,有个比喻说入笔就像老鹰捕食一般,看准目标迅速俯冲。
行笔过程需稍稍减速,但是行笔需要非常高超的控制能力。
折是顿笔之处,是行笔最慢的地方,好的顿笔似刀砍斧剁,强健遒劲,而差的顿笔则拖沓绵软,败笔横生!圆转是需要行笔有力且快捷的,毫锋圆转柔韧灵动,韵味酣足,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掌握好快与慢,才能使你的行书方圆得体,劲灵适中,才能保证你在高速行笔中,保持线条的姿态与笔锋!
行书要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写得好看又出笔锋,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行书熟练掌握;二是要有一定的笔锋技巧,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强调:很多朋友认为收笔才有笔锋,其实是片面的认识,起笔也要写出笔锋才是高手!
切笔不同于楷书的藏头护尾,藏头护尾即把笔锋藏起来,以凛冽之刀法入纸,更能显示笔锋,这在王羲之的行书中常见。如《晋 · 王羲之 · 丧乱帖》顿字:
凌空起笔,往往出尖,与上一笔呼应,如《宋 · 吴琚 · 杂诗帖等》披字的起笔;
对比一下《宋 · 米芾 · 苕溪诗帖》中的“他”字出锋收笔和《元 · 赵孟頫 · 杜甫秋兴诗》中的“他”字藏锋收笔,即可明白收笔出锋的效果。
(上图:“他”字出锋收笔)
对于书法高手、老手而言,书法最佳的状态就是佇兴而书,笔随感觉走。点画、结构、结体、章法自有方寸,心到手到字成,包括速度与节奏,根本无须刻意的调整控制。
行书的书写速度介于草楷之间,保持单字结体美观与行气和谐,是行书的应有之义。功夫既体现在点画结构的稳定固化,又受制于书写者的熟练度。简言之,要又好又快的书写行书,主要在于两个关键因素:①单字结体技能过硬;②日常书写较高的强度量度。对于初学者来说,临帖要扎实,习练要经常。
同时,行气的处理技巧也不能忽视,点画之间的连接呼应,邻字之间的转递映带,主要在于大小章法,而大小章法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实打实的书写技能。
楷书功底比较扎实的话,由楷入行没有定法,行书不同于楷书,没有那么多森严的法度,但点画的粘连与行气的调控也不是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一般遵循洗练干脆、宁简勿繁的原则,力避花拳绣腿的弯弯绕、高频生硬的连笔,否则很有可能陷入江湖书法的泥潭。
抱庸浅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控笔画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控笔画练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