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谁的行书字体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谁的行书字体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瘦金体字到底是宋徽宗所创还是严嵩?为什么?
本人一直在练习瘦金体,所以对瘦金体的由来比较了解。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和严嵩没有半点关系。宋徽宗在历史上口碑不佳,是因为他实在不能被称作为一个好皇帝。
“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就连即位之初当时宰相章惇曾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也。”
而他在书画上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并开创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字体:瘦金体。
《瘦金体千字文》是他23岁时写的,一改前人书法里藏锋的要求,他释放了字里的犀利,让这种爽利,以飘逸洒脱的姿态挺劲而出。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灵秀韵味,又有“屈铁断金”的刚烈个性,铁画银钩,久负盛名。
徽宗赵佶的楷书字体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黄庭坚等人的风格,并创出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自成一家。瘦金体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风格相当独特,洒脱明快,气韵脱俗的字体,今日的“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书史会要》记载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字号瘦金书”。也就是说,瘦金体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也是赵佶自己取的。有人认为,赵佶之所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这种独特书法,是来自于先秦时期流行的错金工艺。
当时,在铜器表面上镶嵌金银丝片的错金工艺,也经常用以表达文字,加之赵佶一开始仿效的薛稷书法也以瘦闻名,线条虽细瘦,却锋芒毕露,在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势下,难掩书写者对书法理解的至臻之境。
“瘦金体”最早出现在宋徽宗赵佶的墨迹上,因此公认是其所创。特点是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能明显见到运转提按等痕迹,风格相当独特。
宋徽宗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最终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至于严嵩,虽然书法也很有名,但其用笔粗腴,根本谈不上什么“瘦”字一说,更何况他是明代嘉靖时期的宰相,还没出生时瘦金体就早已名扬天下,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三大行书是谁评的?依据是什么?
三大行书其艺术水平没有没有高低之分,至于排序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这里没有谁评出来的,是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筛选出来的。
三大行书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
就其艺术水平没有没有高低之分,至于排序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这里没有谁评出来的,是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筛选出来的。
首先,《兰亭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其次,《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三,《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概了解一下其艺术特色。
一、《兰亭序》艺术特色: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二、《祭侄季明文稿》艺术特色:
在结体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
三、《黄州寒食诗》艺术特色: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三大行书都是信手之作,连落款都没有,书写者最主要的书写目的,不是为了写出漂亮的字,他们要么是为了记录当时的文思而书写(王羲之、颜真卿),要么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忧愁而书写(苏轼)。
书以成字,字以成文,文以载道,文以寄情。
所以,三大行书的内在共性是—意不在书而书自天成。
书法史上有“三大行书”之说,也有“十大行书”之说。
在我们知道的“三大行书”中,《兰亭序》是“欣”之代表,热情洋溢;《祭侄文稿》是“悲”之代表,撕心裂肺;《寒食帖》是“凄”之代表,凄风冷雨。
“三大行书”之说不知源于何时,也有人认为《祭侄文稿》应列“天下第一行书”,因其所包含的情感更加强烈,但我认为的排名更加合理。
艺术作品本就难分高下,《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可以理解为按时间顺序排列。
后来有人又凑上七件作品,凑成“十大行书”,但我总觉得有狗尾续貂的感觉,下面顺着介绍一下:
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儿,《伯远帖》本来是写给亲友的一封信,现在成了流传下来的东晋唯一一件书法真迹。
这位杨风子,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启蒙人物。这个人喝多了酒,狂睡一觉后,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有人送来韭花菜。老杨为表谢意,写了份“感谢信”,不想成了天下第五。
我们都是柳公子楷书华美富贵,却不知他的行书同样了得。此帖酣畅淋漓,大气磅礴。
欧阳先生的行书,与其楷书一样硬瘦挺拔,刚劲险峻。此帖又名《季鹰帖》。
米芾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怪物”,学会前人的技法后,常常反过来“骂”老师。此帖所用的“蜀素”本是一件好材料,其主人邵家特请米芾写上作品以传后人,于是有了此名作。
这位网友,下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三大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从历史资料看,找不到三大行书的具体评价人以及评价理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结论既然已经被公认,说明三大行书的评价是站得住脚的。我认为,三大行书评价的依据是:一是书写的水平是绝对的一流,其书法的地位在历史上是顶尖级别的,在他一生的作品中,是巅峰之作。二是书法带有最强烈的情感附加,《兰亭序》表达了最惬意的精神状态;《祭侄文稿》表达了最悲愤的心里情绪;《寒食帖》表达了最孤独的人生际遇。这三大行书都极大的书法了情绪,是写心的艺术。三是书法家的社会地位及成就在当时都最为显赫,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也不可能凭空产生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
我是子曰诗云的书法艺术,以上是我的看发,不知您以为然否!欢迎批评指正。
“瘦金体”是由谁所创?
宋徽宗赵佶所创,古人有书贵如瘦方通神之说。瘦金体千百年来独步书坛,无人能极,书写难度较高,中侧锋并用,笔画如兰叶竹叶。书法之最高境界是以画入字,画的最高境界是以字入画,这两点徽宗都做到了
大家都知道,“瘦金体”是北宋的皇帝徽宗所创。今人这么评价“瘦金体”:“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宋末元初书画家赵孟頫则是这么评价瘦金体的:“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体”又叫“瘦金书”。“瘦金体”是后人的叫做,宋人则叫“瘦金书”。据金代一首宫词:“苍凉一幅气萧疏,想见承华落墨初。御笔题签依宋样,磁兰纸写瘦金书。”可知,在金代,已有“瘦金书”的说法流行。
那么“瘦金书”这名字又是如何来的呢?据《书史会要》,“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 从“自号瘦金书”一语,可以推知“瘦金书”正是宋徽宗自己命名的。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
谢谢邀请!
最近有今日头条书友问我:“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我认为这本《张翰帖》是欧阳询难得一见的行书精品,其作品内容为:“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从《张翰帖》通篇来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一件行楷作品更合适。前面两行基本上就是典型的欧体楷书,从第三行开始到最后也是行楷书兼具的。
从《张翰帖》的结体看,一改王羲之一路方形而为瘦长劲筋含蓄的书风,清新而俊朗。从笔法上看还是王羲之一路的,所不同的是欧阳询的笔法是收中有放,放中有收,放的很有控制,这对欧阳询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从《张翰帖》的整体气象上看,不仅吸取了帖学的影响,同时其方俊的特点明显了受到碑的影响。可见欧阳询不愧为唐代大书家,能博***众长为已所用。
从《张翰帖》的书法风格上看,在整个书法历史长河里个性特别鲜明,既有别于欧阳询王羲之一路的行书书风,又有别于欧阳询同时代的书风。实际上欧阳询在王羲之一路的书法上下过很深的功夫,著名的定武兰亭就是由欧阳询摹写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欧阳询能突破二王书风的藩篱,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的行书书风,并影响后世。
《张翰帖》对唐以后的宋元的黄庭坚、杨维帧等,乃至于当代的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从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先生的书法作品(请参见我发的附图图片)看,茅盾书法风格的形成受到欧阳询《张翰帖》的影响颇深,可见茅盾先生在此帖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在评论栏留言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谁的行书字体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谁的行书字体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