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设计说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设计说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能用生宣纸写吗?有何讲究?
生宣的汲水性强,容易洇墨。所有在书写的时候,要准备一些废弃的生宣,当笔画比较湿润时,要迅速覆盖上一层生宣,把多余的水份吸去,这样墨迹就不会洇开,影响笔画的质量。
写大楷不能使用熟宣。因为熟宣不吸水,大楷的用墨又比较多,写在熟宣上后墨汁会凝聚在笔画之中,稍一拖动纸张墨汁便会到处流淌,而且在墨汁干了以后,会有不均匀的凝固墨迹,影响观赏效果。熟宣因为不吸水,不能使用覆盖吸水的方法。覆盖会使墨汁受压而流出笔画之外。所以写大楷应使用生宣,墨能入纸而色泽沉着厚重。
半生半熟宣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书写即要求笔法,又讲究稳健的中楷,半生宣比较适合。小楷对笔法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笔画又细小,在熟宣上写能有较好的表现。而生宣写小楷,很难把精细的笔法表现出来。
生宣能不能写楷书?
这要放在不同的情况下去看待,也就是说,这取决于你要用生宣写什么风格的楷书。
通常情况下写唐楷这种帖学体系,对用笔精致程度有要求的楷书,需要用纸不能洇,因为用笔的轨迹,灵活的牵丝都要保证,用生宣则太洇,容易糊成一团,那就没法看了,即便你的功力再深厚,也不能在生宣纸上表现出帖学的味道,这是工具材质决定的。
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唐楷作品,洇的程度最大的作品也是用半生熟的纸,而不是选择生宣来书写,就是因为有这个道理在其中,生宣写唐楷,黑乎乎一片,简直没法看。
但是,生宣就不能写楷书了吗?
能。
写碑派的楷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魏碑,魏碑这种相对来说粗犷的风格,就要求作品有燥润的变化和苍茫的气息,那就需要生宣纸来表达最好不过。
生宣适合写行草书或画水墨画。因为生宣的特性是写上去很容易沁墨,而写楷书一般速度比较慢,用生宣就容易出葫芦,甚至成墨猪。
以上只是常规情况,根据个人的习惯,也有人写楷书很熟练,能够驾驭生宣,所以用生宣写出来的楷书也别有风味。所以用生宣写楷书也未尝不可,适合笔墨功夫十分了得的人。
生宣最大的特点就是墨扩散,对于大字有一定的“遮丑”的作用,小楷讲究的是工整、秀丽,生宣写出来黑黑的一片,的确不美观。小楷本身字体较小,还要将每一个笔划都交待清楚,必须让欣赏的人看出你的运笔,建议用熟宣,或稍带一点生的熟宣
写楷书用什么纸,没有硬性的规定,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大部分人的常规经验,二是个人使用习惯,三是创作的时候要考虑纸张的精美程度和书写效果。
通常来说,对于初学者,写楷书大都***用半熟宣纸或熟宣纸,这类宣纸不浸墨,写起来容易掌握(我开始练字的时候用的是废报纸,后来改用毛边纸,这样比较经济,效果也不错)。特别是写小楷,能够表现精微细腻的笔画,写出来的字很有精神。由于生宣的特性比较吸墨,所以生宣纸适合写草书或画水墨画。写楷书速度较慢,对于初学者,很不容易掌握墨法,用生宣很容易成为墨猪。
但有一部分人就喜欢用生宣写字,我就喜欢用,写出来的楷书别有味道。总之用生宣着楷书适合笔墨功夫十分了得的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理解楷书的结构?
用一句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楷书的结构就是一个字内部笔画的相对位置关系。
我们总说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包括其他楷书名家在内,个人揣测各种楷体的区别即在于笔画形态的不同和笔画相对位置安排的差异,从而形成舒朗俊逸、雄浑穆然、轻盈灵动的不同书风。
各体楷书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结构,展现了不同的“精气神”,其相互间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差异化特点,一个楷书没有好的结构,即使再精美绝伦的笔画,也不可能组合出赏心悦目的字形,这是微观上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从一幅书法作品来讲每个字的写法也要与整体相协调统一。为达到这个目的,会对个别字的间架结构进行微调,比如正捺与反捺变化、点与捺的转换、长短横变化等,个别情况下可以对部首位置易位。一是与周围字的环境相协调,二是在静态中求变化,增动感。
整体来讲,不同楷书结构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否则就是美术字和印刷体,这也是当代学楷书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了。
楷书的结构就是把基本笔画按一定的美学原理,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进行搭配的平面空间构成关系。
结构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笔画而言它是整体,对于章法而言它是局部,字的形态美靠结构来体现。
楷书的结构原理
一,突出主笔。
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耀其字精神,起稳定平衡,支撑结构主体作用。
二,变化叁差。
指的是笔画长短、正斜、粗细等变化。
三,结构勻称。
四,疏密变化。
楷书的结构,实际上研究的就是汉字笔画和偏旁部首组合的法则,它包含结构原则和比例关系,而这两者都要符合一定的美学原理。下面具体举例来说明:
以上下结构为例,它的结构一般要去“上下对正”、“左右对称”等基本原则。
1、“上下对正”就是要找准一个字中的上下两部分的中心笔画和中心位置,应该处于竖中线上。如“量”字,上半部分“曰”的中心位置、下半部分“里”的中间竖画,都应安排在田字格的中轴线上。
就是对于左右笔画类似且相互对应的,应该基本上做到左右对称,但不是绝对的对称,如“业”字。
二、“比例关系”,是指汉字各部分构成的长短、高低、大小等比例关系。在上下结构中就具有“上下长度相等”、“上短下长”、“上长下短”、“上宽下窄”、“上窄下宽”等结构类型。举例如下:
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颜体与欧体的结体方式完全不同,颜体讲究横平竖直,而欧体笔画多倾斜。
这其实就代表了楷书结构的两大类型:
1、平面宽结
其代表:褚遂良的《伊阙佛龛》《孟法师碑》及颜楷等。
平画宽结来源于隶书,书写时宜在点画的俯仰、向背、开合、伸缩上下功夫,切忌上下一等、前后齐平、如算盘子一样排列,宜平正而不板滞。
2、斜画紧结
其代表:欧楷、李邕行楷等,大多数楷书皆为此结体方式。
斜画紧结来源于北碑,体势向右上斜倾,中心紧收,四周舒展。书写时虽向右上倾斜,但必有一画将重心拉正,于险中求正。
平画宽结也好,斜画紧结也罢,要统过开合、伸缩、疏密、主宾、揖让、高低等变化,使结字在端庄匀称中体现参差错落之美。
1、角度法。常用于斜画紧结中,凡此类楷书,笔画切忌向一个角度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设计说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设计说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