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字体行书创作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米芾字体行书创作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芾行书特点?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原则,使作品面目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谁能系统的讲讲米芾书法的结构?
米芾是北宋的书、画、理论家。自成一体,以行书为主,起笔、行笔、运笔、收笔,挥洒自如,圆润有力度,法度很高,受到了现在艺术爱好者的喜爱,我们可以临暮,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把古人的艺术发扬光大。送你一个字:自体。自己理解。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宋太原人,后徙居襄阳,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嶽外史、襄阳漫士。累官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世亦称米南宫。性情好洁,世号水淫;行多违世異俗,人称米颠。家藏古帖,有晋人法书,故名其斋为“寳晋斋”。书法得王献之笔意,超妙入神,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並称四大家。
宋代“文雅之盛”,转换了文风;改革了学书风气,仰慕颜书的“临大书不可夺”的精神,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性。宋人认为,书法的韵致充分表现在“平淡”、“简易”和“含蓄”中,无丝毫的矜眩、虚美。而“行书”与“真”和“草”相比,最能表现“平淡”、“简易”的境界,所以当时的书法大家极重“行书”。
米芾自幼聪慧,少时学颜真卿书法,能写大字,十多岁能出碑版,博闻广集,古文诗词,无所不涉;对于书画以己为追。宣和时被推为书画学博士,又对历代各家书法曾下过很大功夫临摹,广学众家之长,自称“集古字”。其擅长行、草、篆、隶诸体书,以行书成就最高。苏轼对他的行书墨宝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赞誉:“如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为钟王并行”。米芾书法、山水自成一派。平生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世有《元章》拜石之语。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砚史》等书。晚居江苏镇江。亦称“吴人”。
其实,米芾书法的“搭配和排列”及独特风格,就是彰显其作品在用笔潇洒、沉着之下,兼用正、侧、藏、露等多种笔法,挥写自如,富于变化,法度整然而又时新意的创作,“书法结构”亦在简易平淡之中。
可谓:结构圆备如篆隶,飘逸洒脱似行草。
谢谢你的邀请!
[祈祷][祈祷][祈祷]
实在对不起,对于米芾的书法,本人看过,可是,却从来没有临过。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东西我没有用过。
因为我的记忆力很差,脑子里面不盛东西,每逢创作时,我都要到大字典中去找字。自己看到认为好的,就拿过来,再根据自己的偏好,整理一下就行了。至于是谁的字,我根本就不问。因此,别人就说我的字是江湖书法。
所以,我无法系统的回答你。
对不起了!
米芾书法,八面出锋,结字左低右高,线条爽利。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米芾书法结构的特点。
一、大小长短
行书讲究参差错落,穿插避让的美感。最忌讳“状如算子”,如果把每个字写得大小一样,就好无艺术性可言。所以,米芾行书中表现出大小长短。 我们在临帖时,一定要注意。
二、左低右高
在米芾书法中,左低右高的字很多。这也是米芾结字的一个特点,在临习中应该注意。
三、空间分割
在米芾的行书中,几乎每个字都很注意空间的分割。我们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字中,都有个字眼,这个字眼就是这个字的亮点。正是有了这些空间分割出来的字眼,才是米芾的行书神***飞扬。比如下面这个“理”字。王字旁上部留出一大片空白,王字旁和里字中间下部留出一片空白。这两个空白就是这个字的字眼。有了这两个字眼,这个“理”字就很有味道。
所以,我们在临习米芾行书时,要注意这些结构规律,有了这些认识,能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临摹古人书法可以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其用笔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所谓的字形结构,说白了就是“零部件”的组合,将点画之类的单个笔画,组合成一个整字,这就是结构,也被称之为结体。米芾在其作品中能够运用笔锋的灵动性,轻松做到行、转、提、按、收、纵而随心书写,收放自如,这就是心无旁骛倾慕于书法的追求者所表达的自我真情。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对米芾的行书,后人的评价是“沉着痛快”四字,“沉着”和“痛快”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但米芾驾轻就熟的使矛盾的两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笔法和多变的结构。
学习行书从米芾入手可行吗?
当然可以。
关键不在于选谁的帖,而是能否坚持,能否用心研究,并且反复揣摩实践。
1,读帖
眼观,心观。眼睛要看到结构和线条,心要感受到韵律和情感。
2,临帖
逐字研究,练习。第一步要临得像,第二步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正楷先学好!再写比较大的正楷字,大约三十公分以上!之后,再写半个月张旭草书,之后再学王羲之或王献之的行书半年,之后跳出所有框框,细心考究自己字体笔划的性格!从每一笔开始!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这样写,别人那样写,区别在哪里?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很高兴作答。
学习行书从米芾入手,我的观点是可行。准备学行书,想必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如果一直写楷书,反而不利于书法的进步。楷书要把点画交代清楚,相对于行书或者草书,书写速度要慢一点,写久了可能会陷入点画呆板的毛病,也容易产出疲劳厌倦的情绪,行书则可以调节笔速,带动情绪的释放,写行书流畅飘逸的感觉使人心情舒畅起来。
米芾是宋朝著名书法家,是“宋四家”之一,苏轼对米芾书法有非常高的赞赏:“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无愧而已。”说米芾的字是“超迈入神之字”。米芾笔法娴熟,精研体势,其行书有飞动之态,学米芾书法是正确有眼光的。而且,米芾是集古字,书法结体千姿百态,学米芾行书可以充分认识和感受到不同结体带来的审美变化。
不要被米芾书法的绚丽外形吓到,米芾书法的绝妙处正是这种字无常态随意变化又不失法度的造型和气韵。米芾是笔墨控制***,已经到了“游戏”笔墨的境界,有非常好的基础做支撑,米芾学书法是很刻苦的,过年的时候都还在临帖,所以才可以随心所欲。试问,学习这样的***的书法谁言不可?
如果喜欢米芾书法,入门就从***开始,因为高起点,才有高的眼界,才有可能有高的收获,所谓“取法乎上”。而且,米芾有大量的真迹留传,小字大字都有,比之碑刻,可以更直接有效的去领悟笔法,何乐而不为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字体行书创作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字体行书创作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