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连笔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连笔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楷书与行书在笔顺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写行书时为了书写的方便,有时笔顺“顺势”而为,打破了楷书书写的笔顺,一是借用草书的符号,二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三更好地展现了行书的特点。如: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的王字:
米芾蜀素帖中的王字:楷书的王字应是先写二横后再写竖,但行书打破了楷书的笔顺,先写第一横后再写竖,后把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符号代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王字在写行书时打破了楷书的笔顺。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显是从草书而来。行书出现在草书之后,行书王字的写法与草书王字的写法差异并不大,只是草书更简约一些:
王羲之草书王的写法:
如果行书王字按楷书的笔顺先写二横再折上去写一竖,最后一笔又是一横,我们很快可以想到横画会机械地重复,而且不如第一横后再写竖来得自然顺手,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形式也可以打破原来三横的重复,以体现书法的变化。
写行书打破楷书笔顺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古人如此安排,无疑更加丰富了书法的视觉感受与书写的便利,不得不佩服古人心灵手巧。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书写的前后次序,其基本原则是提高书写速度、把握结构重心、增强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使书写自然、流畅、协调。
楷书与行书的结构略有不同,二者的笔顺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楷书
其笔顺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根据笔画之间的联系总结出来的书写法则之一,千百年来已约定俗成。
其基本原则是:先左后右〈得),先外后内(同),先上后下(思),先横后竖(十),先横后撇(友),先撇后捺(人),先内后外(函),先中间后两边(水),先两边后中间(半),先坐中后封口(国)。
二、行书
其特点之一是为了书写便捷而改变某些字的笔顺,减省部分笔画。其笔顺由于或多或少掺入了草书的写法,不能像楷书那样总结出具体的规则,只是在书写时要考虑实用性、便捷性、美观性、继承性、简约性原则。
比如,一个简单的“王”字,就可看出二者笔顺的区别。
楷书是先写上面两横,再写一竖,再写下面一横。
而行书,多是将上面一横与一竖连成一笔,写成横折,再写下面两横。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初学书法,我们一般的顺序除了学习执笔和基本的书法常识以外,最先接触到的其实就是笔画的学习,笔画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
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受到邱振中的《书法的167个练习》的影响,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不是是练习笔画,而是去练习直线、竖线、s形线,把书法的练习完全解构和分解,这种解构是以书法的笔法为核心的,把书法里的中锋和侧锋、起笔和收笔单独拿出来心境训练,这样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这种结构离开了书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和汉字的笔画和部首,这种脱离了汉字最基本元素的训练未免显得太过于琐碎,而且即使这种解构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呈现书法的书写状态。
而通过笔画训练就不一样了,通过笔画的训练,尤其是楷书笔画的训练,基本能够练习书法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笔法技法,由于笔画又是字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书法本身,对于接下来正式的临帖也非常有益处。
所以古人学习书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叫“永字八法”,通过练习一个“永”字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因为永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
对于初学者来说,作为训练的书法的基本笔画,当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是有一个笔法的标准的,首先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法把这些笔画写出来,才算完成了训练的目的。
而书法的基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完成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笔画的写法,如果连这八个基本的笔画都写不好,写不像,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学习楷书,通过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训练来完成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 一、根据行书笔画、结构的特定“笔势”需要,行书的笔顺有别于楷书。二、同样的部件,楷书的笔顺相对固定,而行书则根据其不同的结构位置,变换笔顺。
——例如“王”字: 不同于楷书横、横、竖、横的笔顺,而是横、竖、横、横。这是由于行书横的短化和横竖合连的书写规律。为了书写简便和笔势连贯,短化的横与竖连写。
——独体字“耳”和“耳”字旁: “耳”不同于楷书横、竖、竖、横、横、横的笔顺,而是横、竖、横、横、横、竖。这是为了便于末笔向下引带送势,也使得行书体势纵展。 而“取”字的“耳”字旁的笔顺则与楷书相同:横、竖、竖、横、横、提。因为“耳”字旁在左边,末笔要向右上引带送势。
——“由”“典”等字: 为了使两横连笔连贯,下横收笔向左下引带,“由”“典”等字的笔顺往往是:横折后先写竖,而不同于楷书的先写里面的横、再写竖和横。
——————
(参见拙著《二王行书要领精讲》《米芾行书要领精讲》《王铎行书要领精讲》。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顺字行书?
拼音:shùn
笔划:9
五笔:KDMY
部首:页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顺
五行:金
笔顺:撇、竖、竖、横、撇、竖、横折、撇、点
释义: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3.依次往后:~序。~次;随,趁便:~便。~势。~手牵羊;整理:理~。~修(整理修治);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适合,不别扭:~适。~情。~眼。~差(chā);姓。
引用:
写行书的时候,怎样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关系?
题主所提问题,其实是涉及章法的问题。
研究章法的目的,就是将局部散乱的点画、结构、字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章法有“管领”之功,一字管一字,一行管一行,揖让顾盼,接上递下,以气累成行、缀成篇,使通篇布局一气贯注。
落到字上,则要考虑长短、大小、阔窄、方圆、黑白、虚实、疏密、开合等关系。
具体到行书布局的处理方法上,则主要有以下方法:
1、参差法。既考虑大小变化,也要考虑左右摆动,寻求体势的动态美。
2、虚实法。即考虑黑白疏密、浓淡枯湿的变化。
3、烘托法。一字中要有主笔,一行中要有主字,主笔、主字引人注目,余者则如众星拱月。
4、穿插法。即打破字距与行距的形式空间,形成节奏强烈的和谐整体。
写行书如何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章法的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轻重关系。如果第一行第一字重,那下一字可逐字减轻,直到再一次加重写到最轻。第一行结束,写第二行时,为形成对对比,第一字可轻。第三行第一字则可再轻,以避免机械重复。后面的字也是一样,或形成块面,或形成对比。
二、字势关系。如同轻重关系一样,可以对比,但不可机械重。主要作用是形成作品的开合关系。其他浓淡、虚实、枯湿等关系也一样,形成阴阳对比的关系。
三、穿插原则。形书不同于楷书,一般有列无行,以形成聚气之态,浑一体。所以,第二行的字应当穿插在第一行各字的间距之前之间,以后各行反复,互相咬合,则整体感强,不然就显得零碎,应该重视。
写行书首先要考虑整篇作品的章法布局及字与字前插后让,对字粗细大小的摆布和呼应,移位,每个字的下笔都会对章法都有影响,所以说行书不但要写出每一个独个字的美,还要顾忌到全局章法!
所以不光字要写,关健还要对己身字外功夫的修炼上要下大功夫,才能使自已的艺术水平突破到一个高新的水平!
行书,近楷近草,笔画连绵,字字独立。它不像楷书那样,笔画和笔画是不连绵的,行书笔画之间有连绵;它也不像草书那样,字和字之间有相连的地方,行书字和字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比楷书难。
1.注意字与字的呼应。字和字之间形不连但精神上想通。互相照应。
2.要有变化。看行书作品,就像看山一样,不喜欢平,要看它在变化中展现出来的律动美。变化是丰富的,用笔,用墨,结体,等等。
3.书贵自然。不要刻意安排。
4.让内心的情感自然抒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连笔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连笔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