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原字用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原字用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蜀素帖原字多少公分?
米芾《蜀素帖》 ,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天下第八大行书)。《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奕奕的意境。
《蜀素帖》是行书,字体大小不很一致,每字多数方不足3厘米。
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多少?
行书字帖圣教序,是怀素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一本字帖。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大约三至四厘米。大家知道,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而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见他在书法上艺术地位之高。王羲之书法一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范本。
《圣教序》怎样可以写的更“活”?
先要读帖,熟记点画、结构特征,达到闭目字在眼前的程度,然后临帖,临的过程中要反复与原帖比对,纠正偏差,为体现王字精神特质,可参阅冯承素勾摹的《兰亭序》及赵孟頫所临的《圣教序》。
《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必经之路!要想写活,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首先,《圣教序》是碑刻的,那么在起笔和收笔处就缺乏了灵动性,行书该有的牵丝和连带少了。
其次,《圣教序》是怀仁集的王羲之的字。因为是集字,那么字与字之间就不那么连惯。
然而,《圣教序》又是一座宝藏!收集了王羲之2000多个行书单字,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结构和笔势,需要我们去学习!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临了一段
的《圣教序》后,再去临王羲之的手札和兰亭序!等手札和兰亭序书法写熟练了,回过头来再临《圣教序》。这时候的《圣教序》才会更灵活,生动,有韵味!
圣教本身不活
作为集字,肯定不如手札活。
怀素真的不容易,耗时那么多年,东拼西凑,东挑西捡才凑成这些字,再精挑细选也肯定不会有王羲之一气呵成的行气。
圣教又的确很活
分析单字的确很活,虽是碑刻,也可看出字势。
写活就是写熟
熟能生巧,老师的功底很深厚了,熟练的基础上多意临应该会活起来。
苏轼说:"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中自是一乐事。″
练字必要精熟,不熟则生硬不灵活,字生无神气。能熟中求韵,在***中写书法,亦是人生一乐事。
把字写活的具体训练法:
一、对字帖熟烂于心,最好能背着写出来。
三,注意体势,把握好重心,让字势像在跳舞一样。
四,有意作专门快速训练,让字势笔势飞快的跑,把一幅作品当作一笔书,下笔落墨处为实连,提笔空中行笔为虚连。书写状态轻松自然为佳。
五、对节奏感的把握。注意线条轻重快慢的体验。
六、单行练习,注意上下字的连贯呼应,把一行当作一个整体单位。
临圣教序临墨迹本好一些,笔画精细不失真。没有集字堆砌痕迹。《圣教序》虚灵高古,恬淡静雅。爽直挺劲,力量感十足。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帖分为3个阶段,我从你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要加强临习。初于第一阶段。下面我就分别来说说这3个阶段的意义和目的
1.实临,也叫对临,说的就是我们临帖的时候一笔一画完全照着古人的帖去写,粗细,笔法,结构长短等。越接近古人越好,越像原贴越能获得字帖中的营养。一般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拆掉字帖,让自己的字靠近字帖,这样有哪些毛边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都玩过大家来找茬的小游戏,道理一样。而且也容易写的准一点。有一点要注意,圣教序是碑刻,笔法还要参考其他墨迹如兰亭和手札等。
2.背临,很多书友都停留在第一阶段,咋一看以为自己写的很好,和原贴也很接近,有的甚至能到达90%的精准度,但是一离开帖。完了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根本不会写。原因是什么呢,缺少第二阶段背临。背临其实就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临习。圣教序2000字,对于年级大的全背下来可能还是很困难。我这里分享2个小技巧。一,我们一篇一篇的纯文字内容打印下来。我们看着文字内容,去回忆字帖的内容。要做到能写出来。二,我们随时随地要和字帖发交道,可以头条收藏一份字帖,随时都看记忆。你和他越熟就越容易记住。
3.意临
这也是临帖最后的阶段,也是高手所为,不求酷似,而是取其一部分比如笔法,章法,或者字法等,其他则加入自己的理解。但是整体有符合法度,不是乱来。所以这是高手所为。初学者根本做不到。自己临不像千万别说这是意临。
最后还是打个广告。处于第一段的朋友们,我头条有圣教序的笔法和结构详超解视频教程。拒绝自学书法还是碑刻。欢迎大家来观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原字用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原字用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