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草书行书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草书行书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和草书真的比楷书简单吗?
好的楷书要带行意,
而好的行草带略带楷法。
所有的用笔气息相连才是好字,单独练一种字体不能体会出书法的丰富用笔和章法布局的变化艺术性,楷行草得换着练习,相互借鉴。
谢谢诚邀!
关于楷书、行书、草书,哪个简单?哪个难?没有个定义,因人而异。
就拿我这几年写字感受来说吧!我写小楷有三年了,觉得楷书比行书草书容易,不管什么小楷字帖,拿到手临段时间就能找到点感觉,当然我小楷写的不大行,但是还是能看的过去的。
行书是楷快写,对我来说,要是学起来还能勉强!
草书对我来说很难!可以用一窍不通形容。前段时间我买了本书谱,临了几天就写不下去了!当然,草书写的好的,楷书也不一定能写的来。行楷草都能写的好的真的难找。
所以说楷、行、草,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个人喜好。
希望天下所有爱好书法的人都能写手好字!
行书和草书并不比楷书简单!行书相传起源于汉代,它没有楷书的工整秀丽,它却是人们生活中所运用的楷书快写!它没有草书的 跌宕起伏,却有自己的奔放流畅;行书又分行楷和行草,是方便应用的常用字体!
草书虽然书写流利却不易辨认,所以只有懂草书的人才能欣赏。草书展现给大家的是形态美,内在美!草书随势而行,轻重缓急的变化,飘逸潇洒的神韵!令人们惊叹不已!好的草书如翩翩的舞蹈,似奔涌的激流;线条自然到气息相连整篇贯通……草书的笔法要充满力道,书写的章法、布局、功力必须到位,才能给欣赏者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美。书者在书法艺术上创作要接近欣赏者的审美,就是所谓的接地气。一幅真正成功的草书作品,需要作者屏息凝神,用心、用情感的创作;哪种字体写好都不简单!练好每一种书法字体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读帖,临帖,用心去领会古人书法的精髓。持之以恒地坚持!想写一手好字的朋友们一起加油吧!
行书、草书、楷书,那个简单?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宜。书法是一种艺术,体现出的是笔者的功夫、作风、气质、修养等等。那么要选择一样自己认为简单的,可以从这三种书法体的特点,来分析那个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楷书的特点:
字形较为正方,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观其持点,仍残留着隶笔之韵。
东晋之后,书法分南北两派。北派书体,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到了唐代,因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南派书法得到了发扬光大,所以,成为了楷书的主流。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对楷书多有创新,形成了“楷书四大家”。
到了清朝,楷书书风渐趋死板,于是书法家又从北派中寻找灵感,因而大力推祟魏碑体楷书,直接促成了清朝碑学的兴起。
草书的特点: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代表作有张旭的《肚痛》,怀素的《自叙帖》等。
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像楷书那样端正。其特点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行书草书需要有深厚的笔法基础,并且需要才气和天赋,因为书写速度要比楷书快的多,如果控笔能力不强,肯定写出来的字行书草书线条单薄,结构生硬,一般都需要几十年的锤炼,才能写出流畅自如的行草书法。而楷书的话,掌握基本的笔法特征,多家练习即可写的工整漂亮,在技巧方面难度要低一些。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行书乃楷书之小伪。什么意思?就是楷书稍微的改动一点,就是行书。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便是在运笔时笔不离纸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而在写楷书时又一点一画的慢写。前者过于油滑,后者失于板滞。都是书法之病态。
楷书的概念,在今天的人的认识中,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碑刻字帖中的字为楷书。这是楷书,的确没错。但这种楷书,是碑版楷书。它的应用范围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碑铭记功,庙堂诰敕,官府政令行文等重要场合。其特点为端正严谨,工整庄重。我们现在练习这类楷书,总是不能够和行书合上拍。以致于产生楷书不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样的疑问。
其实,古人的楷书,还有一种。叫做“翰牍书”。如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所有的楷书,这些类型的书体,书写灵活多变,趣韵生动。稍稍变动就是行书。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书信交往,游翰戏墨时的字体。应用十分广泛。
从翰牍书过渡到行书,几乎不需要做专门的行书练习,纯粹的水到渠成。
把碑版楷书和翰牍书分清楚以后,对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才能明确。由楷及行,由行及草,自然而然的触类旁通。
许多楷书的笔顺后人就是根据古人留下的文稿中推敲出来的,比如有字根据行书的游丝引带得知先写撇后写横,还有右字,但是因为许多当代书家认为,行书的基础是楷书,所以笔顺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少数的,比如田字,楷书最后三笔是横竖横,而行书呢则是竖,然后两横
一、不要横平竖直
我想,这是无论楷书中还是行书中,都需要掌握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行书一般很少有人会这样写。但是也有个别的人觉得行书需要写的横平竖直,如果你是那样想的,那么建议你还是不要学习书法了,重在参与吧。
为什么不能写的横平竖直呢?因为在书法中,横平竖直就代表了呆板,没有生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大多数的书法字体,比方说印在食品包装袋上的,或者说荧光屏上的字体,都是了无生气的横平竖直的。
二、忌呆板重复但是又忌故意变化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是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个附加的条件,那就是这个变化的过程要尽量的做到自然,要做到不留痕迹,不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但是很多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单一信奉变化这条准则,于是他们写的书法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整个书画作品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让人感觉他们是在耍把戏,愚弄欣赏者,这样的书法俗不可耐,不可取。
三、忌笔法单一和过于炫技
所谓的笔法单一就是这个人在写的书法的过程中,写的书法笔法非常的单调,只用了一种方法。
初学书法,我们一般的顺序除了学习执笔和基本的书法常识以外,最先接触到的其实就是笔画的学习,笔画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
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受到邱振中的《书法的167个练习》的影响,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不是是练习笔画,而是去练习直线、竖线、s形线,把书法的练习完全解构和分解,这种解构是以书法的笔法为核心的,把书法里的中锋和侧锋、起笔和收笔单独拿出来心境训练,这样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这种结构离开了书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和汉字的笔画和部首,这种脱离了汉字最基本元素的训练未免显得太过于琐碎,而且即使这种解构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呈现书法的书写状态。
而通过笔画训练就不一样了,通过笔画的训练,尤其是楷书笔画的训练,基本能够练习书法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笔法技法,由于笔画又是字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书法本身,对于接下来正式的临帖也非常有益处。
所以古人学习书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叫“永字八法”,通过练习一个“永”字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因为永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
对于初学者来说,作为训练的书法的基本笔画,当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是有一个笔法的标准的,首先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法把这些笔画写出来,才算完成了训练的目的。
而书法的基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完成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笔画的写法,如果连这八个基本的笔画都写不好,写不像,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_a***_]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学习楷书,通过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训练来完成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草书行书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草书行书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