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钢笔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美国钢笔楷书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
书法有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分,软笔书法主要指的是毛笔书法,最早的毛笔书法墨迹是甲骨文时期,现在还有写完没有刻的甲骨文的残片,后来说的蒙恬造毛笔并不准确,蒙恬应该只是改进了毛笔,甲骨文时期就已经有毛笔了。
硬笔的概念比较广泛,广义上说笔尖是硬的都可以叫硬笔,比如钢笔、圆珠笔、粉笔、签字笔、水笔、记号笔等等,这样来看,硬笔书法自古就有了,在毛笔之前,估计祖先最先用的就是硬笔,这个就不可考了。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早期的钢笔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为钢笔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这种笔尖经过打磨,书写起来非常的顺滑,但是只能够蘸墨水书写,不宜长途携带。
到1884年,美国一个叫沃特曼的公司职员发明了一种用细管供墨的钢笔,解决了上述问题,钢笔逐渐开始广泛推广。
这本字帖的书写者都是当时的毛笔书法大家,如白焦、邓散木,这本字帖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钢笔的使用方法、执笔方法、笔画特点和写法、结构特点,还配备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三种书法的范例,现在看来也是一本比较实用的钢笔书法教材,还有人说这本钢笔字帖至今无人超越。
所以,我觉得钢笔书法真正的起笔,应该就从这本字帖开始吧,原因有两个:
1、真正的把钢笔字上升到了书法的高度,还出版了专门的书法字帖。
拜读不二斋佳文,涨知识了。文中观点明确,都同意。只是从收藏中国古文物的角度,提供一些早期硬笔书法的实据,供参考。
战国时期有名的中山国青铜器上的长篇悬针篆铭文,是刻写而不是铸铭,应算是早期硬笔书法的代表。海外也发现一件中山国刻铭青铜方壶,约三百字,笔法上乘,惜此器现不在手边,无法拍照,容以后专文介绍。
撇开战汉时期青铜器上的刻铭不谈,元明之交的金箔抄经,为典型硬笔书法,现附上照片,供参考。此为金刚经抄本,长两米多,元宣光七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抄。另藏有同期维摩诘经金箔三卷,每卷长约4米,均为硬笔书法抄写。至于当时抄经者是用什么样的硬笔,就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了。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试着回答该问题。近代,随着西方钢笔传入我国,由于钢笔的便于携带和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钢笔逐渐替代我们所使用的毛笔。但如果说硬笔书法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我不敢苟同。钢笔是硬笔,但硬笔并不仅指钢笔,而是涵盖着钢笔。小时候,看“岳飞”的故事,因其家贫,以河沙为纸,柳枝为笔,难道此不为硬笔吗?甲骨文,目前断代于夏商,形成于甲骨之上的文字,不为硬笔吗?习书法,毛笔字好的,钢笔字必然好;钢笔字好的,又有几人敢提起毛笔呢?毛笔是我中华在我祖先硬笔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可以说,我中华自有纪年始,就有硬笔。
各国钢笔差别?
日笔针对的主要是高端市场,对于儿童的只有贵妃、笑脸、ppq200、写乐糖果。高端上能走到漆、莳绘、木头。国笔市场集中在低端学生笔(英雄丽水一批30元以内的钢尖,暗尖偏多),国内场高端笔300左右(实用如英雄100、永生101)收藏级***较贵数量较少(例如英雄辛亥革命)
总的来讲,英雄偏向骗小孩子,日笔通吃
2、铱粒打磨与素质
英雄很喜欢把铱粒打磨的比较像***(但是***凸出部分磨平了,铱粒较为可见。典型的笔如616)整体偏圆润。钢尖铱粒素质一般,金尖铱粒素质较高(93以前的617耐磨优秀,93-18的601不如617耐磨但是手感有了提升,今年的新铱粒目前不清楚,***用德国铱粒)
练英语书法要用什么笔?
“圆体英文”是国内的一种说法,国外并没有与“圆体”相关的英文单词。 因为国外英文书法的书写需要特定的工具(如 羽毛笔、 芦苇笔、斜蘸水笔等)所以国内早期学习英文书法的前辈将其进行改造,使之可以用普通钢笔即可书写,并且快速而且某些地方也符合中国的书写习惯。 国内常指代的圆体英文书法包括有 手写印刷体、意大利体(或者意大利斜体、斜体)、圆体(国产圆体) 手写印刷体: 这种字体简单易懂,写出来很好,是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日常手写字体。 意大利体: 这种字体,有一定的斜度和笔画的线条的粗细变化,需要稍微粗一点儿的钢笔书写,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字帖一类的教材的标准字体。 圆体(国圆): 这种字体,含有国外copperplate(铜板印刷体)等的一些结构特点,以及笔画的衔接,普通的钢笔即可书写,较为快速、圆滑。
可以用中性笔。像是斑马呀,百乐呀,还有什么其他的笔都不挺不错的。 当然用钢笔也是可以的比如像什么英雄616。笔呢,不用太粗,也不能太细。如果像0.38。就太细了。1.0,又太粗了。如果不是高手,很难控制好。所以最好用0.5~0.7之间的。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为什么行书能学会楷书却写不好?
有同感,以前总以为把字写好看一些就行了。认为自已写的字还可以。不需要去临帖。后来看了一些古人名帖,才知道自已的字没有根基。目前在家无事,临了赵孟頫千字文以以欧体楷书。越来越觉得他的的书法象一座高山,怎么快跑还是离那么远。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通常写字都是先学楷书,但这只是平常的写字,还没有涉及到笔法的部分。学校里要求的,只需要写端正就可以了。而钢笔楷书书法,用常规的写法,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钢笔字,是近代由国外传入钢笔而产生的。其历史不足百年。还没有人专门的,系统的做过理论性的研究。楷书和行书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用行书的笔法去写楷书,在起笔和收笔及钩角的地方就会很单调乏味。要练习楷书,就要以楷书的一些特定的笔法练习,我想就是这样。
本是两个套路的问题,就像翻过来问,有人为什么写楷书挺好,可为啥写不好行书呢?这与每个人所储存的能量与驾驭技术有关,各有长处,就像有人只会爬在地上打枪,可站着射击就有些困难。书法是一门综合修养,要想成就你的技能,仅懂一方面是不够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人练习武功一样,看看一招半式,都能耍几下花拳绣腿,外行看了也觉着很酷,可是你要让他站桩蹲马步,那是跟赶鸭子上架是一个样的。
楷书就如同蹲马步,端端正正,规范扎实,藏锋、逆锋等等等等一丝不苟,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入门了就会迎刃而解。习惯了就会好的。
谢谢邀请
其实行书能学会,楷书却学不好根本原因在于题主能否静的下心来学楷书!
楷书和行书这两种字体有些根本上的区别,楷书要求一笔一划书写,不能着急,楷书的结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差一点点整个字的美感就没了!
而行书的要求相对比较低,笔画连带起来就能看出美来,行书的变化性比较强,这造就了行书的多种可能性,稍***化一下笔画长短和形状显得更具美感,楷书确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况且题主是先学的行书,长时间的行云流水书写,是很难告别浮躁心理的,难以静下心来去学习楷书,特别是万事开头难,刚学楷书会很难有成就感,加上浮躁,所以楷书便一直学不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钢笔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钢笔楷书字体特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