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锋芒毕露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锋芒毕露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一生书法风格多变,他属于早熟的书法家还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
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权以楷书著称,用笔匀衡瘦硬,骨力遒劲,而颜真卿用笔肥愚,行笔略钝。
但是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尊重。颜真卿的楷书圆满却又有筋骨,雄健的笔力,沉稳的势气,整体气势大气磅礴,其书法更是树立了一代新风。
细观颜真卿书法,他的楷书一改唐代之风,颜真卿练字之初,家庭困苦,没有纸笔练字就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开始练书法之期,学习褚遂良,后来又学习张旭,最后将初唐四家的各家经典进行汲取,然后将篆隶和北魏笔意兼收,最终创出了自己的颜体。雄健,宽博为主。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书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
这就是颜真卿书法特点,也就是颜真卿给后人带来的启示与成就。看其颜真卿作品如见其***,这就是颜真卿书法的精髓所在。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76岁。系唐朝名臣、著名书法家,所创“颜体”楷书自成一派,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最擅楷书,楷书成就最高,行书次之,草书再次之。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并与怀素探讨过草书笔法技巧。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草书亦洒脱自如。颜真卿在书法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其实,颜真卿在书法领域属一个大器晚成者。虽然他自幼刻苦学习,25岁即登进士弟,早早步入仕途,曾官至宪部尚书、吏部尚书,但在书法上,早年的作品远不如晚年的作品成熟而大气。他研习书法几乎耗用了他毕生的精力,数十年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宗师。他在50岁前,书法并不出众,尚在拜师学艺与艰苦历练之中,用笔与结构也显稚嫩。从50岁后至65岁,“颜体”形神兼具己惭成熟。在65岁以后的十年间,他的书法才从成熟中得以神奇演变,他晚年的作品碑碑出色,大放异彩,将“颜体”推至顶峰。
颜真卿是一名官员。
古代文人人从小读书,写毛笔字是必须要学会的基本常识,写得好与差因人而异,不足为奇。
读书是为了仕途,学会写毛笔字是为了读书和当官处理事务的需要。因此,古代书法与绘画不同,很少有人专门写书法卖字为生或当书法家的。颜真卿应该是晚年字写得越来越好了,这很正常。
当今,书法已经退出日常实际使用功能,更不会因为读书及工作非要书法不可。因此,其社会定位自己去把握就可以了。
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志》,颜真卿书于***二十九年(741年),时年34岁,可以看出刚过而立之年的的颜真卿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并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时颜真卿44岁。人称“天下第二行”的《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颜真卿时年50。最能代表颜体的《颜勤礼碑》,写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时年71岁,此时颜真卿已入化境,结字雍容大方、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所以说颜真卿的传世之作均在不惑之后,应该算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
颜鲁公的书法成就,就时代而言,他真的不属于大器晚成,他的书法是逐步逐步被后世所追捧所认识,其实“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只是行书为后辈所推崇,在楷书上颜鲁公的字无人出其右,是引楷书之先河者。
书法“舍得”二字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那种书法写出来好看?个人爱好欣赏水平不同,有些‘专家’故弄玄虚,挥毫泼墨,自成一体,指导你需用什么书体去写,不要相信。其实书法艺术只要用心去写,任何书体写出来都好看。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这是一种境界,也是很多人信奉的处世哲理。书法家们常常会应邀请给别人题写这两个字,怎么写好看呢?下面我从历代书法名家名帖中选择几种集字写法,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一、王羲之行书
出自: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永兴帖
二、王献之行草
出自;1\晋 · 王献之 · 静婢帖;2、晋 · 王献之 · 岁尽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锋芒毕露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锋芒毕露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