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帖练字推荐字体手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帖练字推荐字体手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到底是用钢笔写好看还是中性笔写好看?
谢邀请!
好看的话,还是钢笔好。
有书法钢笔,没听说过有书法中性笔。呵呵。
原因嘛,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就不一一细说了,
但是现在中性笔用的多,去外面特别是公家需要登记签字时,别人不会专门准备一只书法钢笔吧?
(此图是本人用中性笔临摹的)
写的不好,尽请拍砖*^_^*
重要的不是笔,而是首先要会写,一首漂亮的硬笔字,刷刷刷,保证拉风!哈哈~
本人钢笔也是珍藏了几只的哦。舍不得写啦。
当然是中性笔写好看了。钢笔的工具原因,写方笔容易,但容易出侧锋,而中性笔比较圆润,只要功夫好一样可以写出漂亮的方笔,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写字的能力问题,工具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下面是我用中性笔写的行书,用中性笔感觉得心应手,而且不会出现钢笔的断水情况!
对于高手而言,行书好看与否,并不取决于工具,而在于个人能力,但是就一般人而言,我自己还是觉得钢笔字一定比中性笔写的好看,从笔锋就能看出来,
对比中性笔与钢笔行书就能看出钢笔字的魅力所在:
再对比中性笔行书
1、总体来看,字体结构都不差,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真的都是望尘莫及的行书书法,简直太好看,只能膜拜了。但区别也很明显,钢笔的笔锋很明显,行书讲究的是灵动多变,中性笔很明显缺少这点。
2、但是要说笔锋,粗一点的中性笔同样可以写出笔锋,但是并不是那么明显,而且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能达到,这对一般人来说是考验。有空的人可以看看赵贺新老师的中性笔楷书,笔锋很棒,但是就不知道其行书如何。
3、就写字而言,现在虽然很少有人用钢笔写字了,但是想要练字的人建议还是钢笔字着手,毕竟钢笔字才是正统!
别忘了点赞!
以前我也是用钢笔练字,后来看网上用中性笔的朋友多了,也才开始用中性笔练字一年多。其实我觉得,只要用功练习,工具只是个载体,练的得心应手了,硬笔中的铅笔,圆珠笔,钢笔,中性笔都能表现的不错的。下面是用中性笔晨光0.7mm的临帖练习。见笑!
硬笔字的好看与否,在于自己的书法水平的高低。工具的优劣对于书写的质量有关系,但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如钢笔和中性笔做一比较的话,二者各有优缺点。钢笔和中性笔的线条表现力丰富方面,钢笔略微好一些。但中性笔的线条质感要比钢笔更有立体感,更接近传统的“锥画沙,印印泥”的线条质感。
过去,由于工作的原因吧,近两年多时间几乎没有在用过钢笔。觉得中性笔的线条质感特别好,流畅且干净圆滑,书写起来也不感觉累。但真正临习毛笔书法时才发现,起笔的逆笔动作不好把握,顺锋落笔较顺手。
如果追求小楷书法的临习的话,还是钢笔的表现力更丰富一些。
其实,钢笔和中性笔各有优缺点,我们都可以使用一下,没有必要去分个彼此。还是前面的那句话,书法水平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书法水平,笔只是工具。
最好的速写字体?
行楷最好。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行楷是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也就是说,行楷能兼有速度和美观。
最耐看的行书是什么体?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篆隶草行真,高手如云,大家辈出。就行书而言,有东晋的尚韵书风、北宋的尚意书风、明朝的尚态书风影响较大。东晋风流,二王呈雄,尤以王右军为极致,被尊为千年书圣,其兰亭集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不仅仅是因为王羲之较其他我们熟知的行书大家在早,更重要的是它自己的艺术价值,其在尚韵书风一路上所达到的高峰,无人企及。两晋风流,文人雅士多喜爱舞墨弄文,常互赠书札交流技艺。除二王父子,尚有王家其他族人不乏书法高手,如王珣、王导等。同时期还有名士谢安,自认为王献之的字比不上他,王献之爱心爱意送给他的字,随便就在上面题字作答,不甚爱惜使大令怀惭。还有现流传的最早的法帖陆机的平复帖,气息高古,天真烂漫,是与二王书风相距甚远的行书瑰宝,行书中带有隶书的气息,还有一些章草的痕迹,用笔不同于二王的爽利,行笔多用绞转,字形更具自然之态;唐朝书法成就主要在楷书、草书方面。楷书有唐初四家,欧虞褚薛、盛唐有颜鲁公、晚唐有柳公权;草书更有张颠醉素,这些人的名头之书法史上如雷贯耳、十分响亮。但行书方面,没有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共性的书风。唯颜鲁公的行书敦厚古拙,大量***用枯笔渴墨,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代表作祭侄文稿、争座位稿,成为千古绝唱,为后人所尊崇。宋朝书法,是困苦中的探索,尚韵被晋人发挥到了极致、尚法被唐人做到难以逾越,便另辟蹊径,张扬个性,追求意趣,形成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尤以苏黄米为甚。元朝赵孟頫出,以为宋四家书法为怪,崇上复古,其书法遵从二王,直追两晋,是尚韵书风的中兴。且赵孟頫聪慧过人,功底扎实,其行书较之两晋书法,韵味传承不失,而且较之前者更加厚实,无疑成为是书法史上一座丰碑。我自认为王羲之之后直至有元一朝,书法史上无出其右者。到了明朝,出现了董其昌、黄道周、文征明、倪元璐、张瑞图之流,书法要想再出新,前面的路不能再走,便兴起一种尚态书风,长篇大幅作品彰显展室效应,字体追求姿态的多变,强调个性的张扬,对后世书法颇有影响。清朝是集书法之大成者,各种书体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特别是长锋羊毫毛笔及生宣的广泛使用,产生出一些前人书法所没有的书法风格,赵之谦、何绍基、王铎、傅山等行书大家,当然王铎、傅山有以草书为甚。
纵观书史,我个人认为行书写的漂亮的书家有1.王羲之、2.陆机、3.赵孟頫、4.颜真卿、5.米芾 6.文征明、7.赵之谦、8.苏轼、9.黄庭坚
你好!这个问题我就客串一下,因为行书是书法种类中的一种,你问到什么体。
好像蔬菜里面包含很多菜一样,行书属于书法里的一种。你要是问行书里面谁写的最好,我可以回答。
行书法帖里早已定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其次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是苏轼的<寒食帖>。至于第四至第十的排名,你整理探索了就知道了。
最耐看的行书当然是王体,就是王羲之的行书。就行书书法而言,还有人喜欢米芾,有人喜欢黄庭坚,有人喜欢赵孟頫,有人喜欢文征明,有人喜欢董其昌,有人喜欢王铎,这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都是以学习王体为主的。
书法与印刷体的最大区别是,书法书写的运行轨迹永远是不确定的,而印刷体的字体总是确定不变的。所以书法集字和集字书法,因为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格调而缺乏生命力,都很难成为真正的书法作品,这也是书法学习的难点之所在。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学习王羲之行书之难点,除了其独特完美的笔法结构布局外,还在于其流传的书法作品较少,且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并缺乏真迹。王羲之较大的行书作品《[_a***_]序》系列碑文,也是由集字而成,临摹起来,除非进行个性化改造,这个需要极高的水平,否则,总会给人气韵不畅的感觉,当然,临作亦很难出彩。
不同的人对书法的审美不一样,有人喜欢王羲之行书,也有人喜欢颜真卿行书。这正如对于美女,有的人喜欢赵飞燕类型,有的人喜欢杨玉环类型。我个人觉得,颜真卿行书更耐看。
王羲之在刘德昇的基础上,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形成了广受欢迎的、书坛主流的王羲之行书。
比王羲之晚几百年的颜真卿,通过研究王羲之行书,将篆隶笔法及民间书法的一些写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颜真卿行书。
王羲之书风与颜真卿书风是行书史上的两大流派,其他行书都由二者衍生而来。
汉成帝喜欢赵飞燕,但他一定也不排斥其他类型的美女,更如唐玄宗喜欢杨玉环,但同时也喜欢其他美女一样。
王羲之与颜真卿行书并没有谁高谁低之说,只是二者风格不同,喜欢的人不同而已。
这正如一块五花肉,既可做成粉蒸肉,也可做成红烧肉,看各人的口味而定。
王羲之行书,就如大家闺秀,衣着打扮精致,妆容得体,举手投足之间端庄大方。
而颜真卿行书,则如乡间小妹,不施粉黛,粗衣布履中透着质朴、清纯,惹人怜爱。
我更喜欢颜真卿三稿的跌宕起伏与酣畅淋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帖练字推荐字体手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帖练字推荐字体手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