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行楷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行楷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楷的虚笔画怎么写出来的?
我从硬笔行楷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行楷相较于行书而言,字形结构更完整清晰,辨识度更高。行楷相较于楷书而言,笔画轻盈灵动不必追求严整,可快速书写。有此两样优点,行楷在实际中往往更受欢迎。
因为快速书写的需要,在笔画和笔画之间,经常会连带出一些细的“牵丝”,这些牵丝不是字体本身所固有的笔画,故可称其为“虚笔画”,如上图中“的”字,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细的线段,就是虚笔画。
这种虚笔画,是出现在上一个笔画的收笔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之间,是在书写过程中,由于笔尖的快速移动,而在纸面轻轻划过所留下的痕迹。
虚笔画的整体特点,一是要细,二是要顺畅自然。如果写粗了,在视觉上就可能会喧宾夺主,分不清主次,不知哪个是实笔画,哪个是虚笔画,影响字的辨识。因其是出现在一个笔画的收笔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之间,故虚笔画要自然流畅,要有很好的视觉呼应效果,不能生硬。
“轻重”怎么控制?写实笔画时,力度整体要适当偏重一些,不能写得太细,经常要“按”着笔写,要“粗”。写虚笔画时,原则上运笔的力度要轻,要“提”着笔写,要写“细”。提按的控笔能力需要多练习。另外,写硬笔行楷,纸下垫的垫不能太硬,要适当带点弹性,这样才更容易写出粗细变化。
“缓急”怎么控制?写实笔画时,有时要慢,比如写竖弯钩、捺画、横折折折钩等一些带明显弯度的笔画。有时要快,比如写提画、短撇、短横等。就是说,实笔画要根据情况,有的写快些,有的要写慢些。但是,虚笔画写的时候,原则上是要快的。写慢了,牵丝可能就没法保持细和顺畅自然的特点,会显得生硬、做作。
启功先生说,楷书如行,行书如楷。行楷的字体结构,大致等同于楷书。写字讲求意在笔先,行楷来源于楷书,只有对楷书的结构有精准的把握,下笔写行楷时才能很好地展现,才可以快速书写,把字形写正,牵丝写得更顺畅自然。
牵丝的使用,不是多多益善,而要适可而止。更多的时候,讲究的是笔断意连。牵丝使用得当,会增加颜值,使字看起来更生动活泼,但如果每个相连的笔画之间都用牵丝相连,就适得其反了。那怎么来把握牵丝的“度”?这里面其实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比如上图中“笔”字的竹字头,左右两部分之间,可以用牵丝自然连带。这是约定俗成的写法,不会影响字的辨识度。这些技巧,要从名家字帖中找寻答案。掌握一些常用的笔画部件的连带写法很有必要。闭门造车,自己“独创”某种写法,是不可取的。
综合以上,简言之,要想写好“虚笔画”,要领是:
虚与实相对。汉字书法,每一单字中对笔画的处理皆有轻重缓急,同理,通篇之中对每个区位部分的处理亦然,比如王铎的“涨墨之法”,此翁之意不在墨,仍在用笔的虚实。
对单字点画的处理的轻重缓急上,重为实、轻为虚,急为虚缓为实,其意就在一个“取其变而造其势”。故此,书法之中,无字不有虚实,篆隶楷草行各书体皆有虚笔。
行楷的虚笔亦同此理,行楷或者行书线条形貌的一大特点,不仅有行笔态势上的笔断意连,还有形貌上有迹的牵丝。牵丝多系轻急之笔,因此,也泛属于虚笔。
行楷虚实的书写,重在循意取势的技巧。通过用笔提按以及行笔节奏的变化,区分笔画线条的重与轻、缓与疾。书写虚笔时,提笔上抬,以减少按笔的力量;指紧而腕松,使线条尽取灵活轻巧;邻笔写邻字之间,因循运笔的惯性,使提笔从有及无、由无到有,使驭笔经行的力量,自然在纸面体现痕迹。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行楷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行楷书法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