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字体颜真卿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字体颜真卿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王羲之和颜真卿的行书有什么区别?
颜真卿多以正楷见称,王羲之多以行书见称。颜刘有'颜筋柳骨"的美誉,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不过两者都很讲究字体的变化,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写法各不同,颜体比较注重横竖的粗细变化。不过颜体在书法界很实用 ,尤其是在写大字方面,并全易学。
谢邀。网友回答已很全面了。王羲之的行书清俊、潇洒如秀雅之士。颜真卿的行书空灵朴茂,健硕庄重有武士之风。王羲之行书用笔中侧互用,藏露结合,笔法谙熟,流畅自然。颜真卿行书用笔圆转屈曲,如熔冶流走,约束随意。王楷法用笔多一些,颜草法用笔多一些。
行书的传承基本上是两大体系,一个是二王,一个是篆籀笔意。而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个人的行书,恰好是这两种体系的各自代表。
王羲之的行书多是用内擫的笔法,笔画转折多方折为主。颜真卿则是外拓的笔法,多呈现一些圆的形态。
王羲之在用笔上,中侧锋并用,锋面转换灵活,线条劲挺,更显秀气、活泼,多了一丝书卷气。颜真卿多是中锋,很少有侧锋出现,线条饱满有力,用裹锋、藏锋、绞转的笔法来将线条变得厚重有力,如同锥画沙一般,相比二王,更多的是一种金石之气。
王羲之在结字上,也以方、瘦长为主,张弛有度。颜真卿的结字更多的的一种圆润、方正之态,中宫收紧,四方开张。
以上所列基本上也就是能想到的二者的区别,或许有遗漏,希望诸位补正。
“书圣”右将军逸少先生生于晋盛,从师于书法大家卫夫人,羲之篆、隶、楷、行、草体无一不专,他将汉魏以来的字体融为代有书写快捷、方便、美轮美奂的一体。他的字“飘若如云,矫若惊龙”,美不胜收、无人可及!
颜真卿先生生于中唐,他最擅长的是楷体,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颜体”。他的字宽厚丰满,他摒弃了前人有些书家字体矫揉造作的缺点,愈加丰厚、潇洒。
两个时代的书法***怎么比较呢?如果要比的话就是:王羲之的字偏“方”,颜真卿的字偏“圆”。只能这么说!
王羲之先生的行书是集晋以前诸体书法之大成者,且神而化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文、书、艺、理、法、技的艺术高度!其艺术成就难以文字和语言说得清楚,谨能以自己浅显的认知概括一二为:高古、清新、典丽、静穆、文雅、流变有度,端庄活泼,浑然天成,其艺术程度恰到好处,具备了晋人所独有的潇洒出尘的精神风范(貌),因此千古以来被后人尊为书圣。颜真卿先生凭其独具的天赋、品德、学养和阅历,继承、发展、光大了王书优秀传统精华,又加进已意而变化出新了自己的独具风格的行书样式,其风格更为敦厚雄浑、恣肆而不狂放,变化有度的艺术风范,因此被后人赋预天下第二行书的的美誉(王羲之行书《蘭亭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式的《寒食帖》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王、颜两先生其书法虽各有千秋,走的却是一脉相承的华夏民族祖先开辟的康庄大道,而且又尽力向前进行了新的开拓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字体颜真卿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字体颜真卿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