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教程草书教学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教程草书教学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创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评价下面的草书作品?
一,草书首先要注意用标准的草书专用符号来书写,因为你自已创造的字别人不认识,现在大家都用《于佑任标准书法字帖,千字文》上的字来书写或古代名书法家的写过的字。
二,一篇好的草书作品,让人看到后就象一幅美丽的图画,结合书法内容或气贯长虹或静如止水,能看到作者的感情在书法中。
三,如果是诗词,字体的大小安排也要按诗词的字眼,凡诗词的眼应重点突出,要大而突出,洒脱。
本篇书法作品,写的李白的《送友人》基本符合我认为的以上三点,是幅不错的作品。只是没印章,属名的位置不太好,也不完整。给作品带来遗憾。
草书注意的点,比起其它书体而言要多了许多,它既有严格的法度传承,又是最直抒胸臆的书体。记得书法大家邓散木先生著有《草书写法》,专门谈草书,书中对草书的基本笔法,结体以及点画、部首的规范草写以及如何创作,都进行了系统梳理,很值得初学草书者参考学习。
结合这本书,我谈谈个人感想:
草书如同其它书体,先求法度,再行创作。尤其草书的草法一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源自古帖。按照草书的法度高低,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魏晋的行草书、包括“二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等书作,都是草书的经典法帖,是学草书必学之选。
第二等级:张旭、怀素及宋四家、赵孟頫、鲜于枢、王铎、傅山等等,众多的行草书大家,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草书风格发挥到极致。
第三等级: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邓散木、启功等等,既传承了古法,又自成体系,而且,著书立说,为草书的教学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具有较大影响力。
我们常常说要“取法乎上”,说明草书取法一定要学魏晋,学“二王”。例如普遍认为最能代表王羲之草书水平的《十七帖》等,可作为终身学习之范本。
至于,如何评价草书作品。我以为,首先要看得出取法清晰,二是点画笔法干净利落,三是章法布局错落有致,四是融入书者精气神,彰显草书的活力和气韵。四则缺一不可。说起来方便,做到很难,草书写出神韵极难。@微头条
我感觉,现在爱好书法的人当中写行草书的人很多,远远高于写楷隶书的人的比例。而且,在国展及相关的地方书法展览中也是以行草书,尤其大小草见多。因此,这几年书法界草书的发展就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当然,这众多的草书写家中也是良莠不齐,好多也只是飞龙舞凤的乱划拉,没有什么讲究。我不会写草书,因此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发言权,但从鉴赏角度来说,我认为草书创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更加强调章法。草书较之楷书和行书,因其书写速度和连贯性要求,比起笔法的要求,更注重章法布局。而在笔法上,因为草书的“草率”有些字可能就顾不了个别的失误,而出现偏锋用笔,只要整篇字章法布局好,一样是一幅好作品。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有过这样的问题。
二,率真但不要荒浮。草书写起来要率真,但不能草率,多数字一定要笔到意达,不能出现太多的败笔。比如,撇笔、悬针竖的末尾一定要收得住,不要一泻千里,出现过多“鼠尾”。
三,草书创作要有节奏。启功先生说过:写行书要像楷书一样,写楷书要像行书一样。他说的主要是行笔速度,这句话应用在草书上也是适用的。就是说,草书创作不是一样的快,要有节奏感。在重要的笔画收尾和关键节点的转折一定要笔锋到位,否则就会软弱无力。
这幅字应该是当代书家的作品,笔法和章法都很讲究,整体流畅、美观,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这位书家也受现代流行书风的影响,书法作品多少带有展览书法的味道。
你觉得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
草书,作为最高境界的书法艺术,涵盖了大多数书法中关于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方面的知识,单就一个字来说,千人千面,变化无穷,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每个方面,都需要我们下功夫钻研,笔画,结字,墨法,章法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以上属于个人见解!
谢悟空问答邀请:
是的,书法篆,隶,楷,行,比较易学,而草书是很难的,要有篆,隶,楷行四体的基础才可以学好草书。草书要撑握调和对比,比例关糸,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的各种变化。总之草书是中国书法最难学,难写的一种字体。
中国书法难学是篆隶楷行草,最难写的书法不一定。学习书法或写书法,不学习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法则,特别是书法的笔法,不懂其运转规律,那种字体,都不好学,也写不好,就是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难于入帖,更难于出帖。从宋代后,有多少书法爱好者,书法喜欢者,大多数都淹没在写书法的历史的长河里。宋代后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超越晋、唐、宋的书法大家,不论从笔法上比,还是从汉字结体规律上看,包括字里行间、章法布局等法点法位,书法法度的严谨度,字的美感度,没有超越古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差距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笔法精准度和笔法的灵变性、多变性上,笔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变的是书法的个性的展现。另外,书法上升到书法艺术,不论临写或创作那种字体,都是很难的,这里面充满着偶然现象,草书也是如此。所以说草书书法不一定是最难的。
草书是否最难学和最难写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与大家载然不同,因为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摆出的理由或许也是书法和理论界朋友们好象从未有过的,下面请看我在这方面与别不同论说:
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也许是,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其实呀,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如果真的要学好学精其中任何一种都不容易,随便学个“半桶水”倒也容易,而且每个人的天资素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为都是参差不同的。我觉得有些人认为草书之所以比楷书难学,主要原因是难记吧,草书的背临最难,而在对着临帖时候比楷书容易很多。
但也许你不会画画,连一点点所谓“造型能力”都没有,于是就说草书最难了,这样当然难啰,草书呀,“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啊!发挥的空间是相当大的。那奔涌的***和入化出神的表现,那种简结概括、连绵起伏的特点会让一些人无从入手、知难而退。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所谓的难点正是最容易之处,越是千变万化特征越有激励他们参与竞逐的动力,,,可以讲能够准确临摹兰竹图的人临学草书就基本不是难事(解开了所谓草书难学难写之迷),至于背临这一关嘛,就看你的记忆力了(谁叫你年轻时不去记呢?),如今成千上万的汉字怎样记呀?不许乱写,乱写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看得懂,就连你自己过两三年后也看不懂自己当时写什么。草书每个字的草法都有规侧,今天记住了,明天又记不起了(象有些人学英语记单词那样有人难记有人易记),当然还是有“偷工减料”的方法来应对的,今天有的书家写草书作品时先从草书大辞典中逐字逐句地查好,然后反复练熟得倒背如流后再正式书写作品,这样写出来的草书与古代名家如怀素、张旭等大家必然是天差地别的!唉,我就是象他们那样记不住草法呀!
在楷书还未出现的时候,草书就起源于汉代了,草书的笔画基础来自于隶书,通过笔画的简洁概括和连贯用笔而改进结构以达到书写快速的目的,能迎合和满足当时实际需要,如因军事频发、调兵遣将、情报传送而争分夺秒等,还有某些文人墨客们因文思泉涌不及徐记而快笔草就,或官府人员公务繁重须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就是当时草书出世的理由。
为什么我说草书不是最难写最难学呢?为了说明草书不难学,我说出以下一个亲身体现:我经常在无聊时候拿着笔,有意无意间任意挥写“草字”(很多都是错别字),虽然没有成文成句和具体的内容,更未正规的按草法而写,但我在自己写自己时***设我已经掌握并熟记了每个字的草法,就可以象写国画如藤蔓、风竹兰草那样随心所欲地通过[_a***_]的粗细、长短、曲直、轻重起伏来“预先”体现一下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和书写时情感表达和发挥的过程享受。其实这个“无意识”的挥写(不明白的人看见了都会说“鬼画符")习惯性举动会经常下意识的重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都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只是喜欢草书而已,喜欢草书又何以不用真功去正规练习呢?就是因为还有比学草书更重要的国画要学嘛,还有楷书等都是很吸引人去学的(先学楷书还是草书暂且搁下不论)。这个不经意乱写乱画的习惯虽然无益于草书的学习,但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大胆而“超前”的不落俗套的实验(预演),让我证明出草书不难学,不难写(如果记得住每个字的草法)。
因此,草书难不难学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感觉不一样,而且学书法不是只图方便易学的,有志向的书法家不会终身只会练一种书体的,他们绝对不会在乎难不难学,反而是越难越要学,还要客观地根据自己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字体,创造自我风格。。。我这些话语不是理论,学书法的理论要求是很严格的,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应该有一定的讲究,如若不然就会错误引导后学者(但这又不是提问的范围,暂且省略吧)以上回答只是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的个人感觉而已,如有不当请大家代为斧正,谢谢你们阅读!(注: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告之于我马上删除)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
二O二O年二日九日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教程草书教学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教程草书教学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